年纪大了要补蛋白,这3种肉常吃点,不贵还好消化

人过五十,是不是总觉得身上没劲儿?拎点东西胳膊酸,爬几层楼就喘,连伤口愈合都比年轻时慢半拍。这可不是单纯的“老了”,跟蛋白质不够有大关系。咱们身上的肌肉、免疫力、骨头的韧性,都得靠蛋白质撑着。但年纪一长,身体吸收蛋白质的劲儿就弱了,流失得又快,要是补不上,肌肉就慢慢“掉”,抵抗力也跟着往下滑。

补蛋白质,吃肉是实在办法,但不是啥肉都合适。得挑高蛋白、低脂肪、嚼着不费劲的,这3种肉日常可以多安排,做法也家常:

1. 鱼肉:软嫩不费牙,尤其带点肥的深海鱼

鱼肉的蛋白质是真“懂事”,跟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特别合得来,消化吸收率能到90%以上。就算牙口不好、胃里弱的老人,清蒸块鱼或者喝碗鱼汤,也能轻松吸收。

重点提提深海鱼,比如三文鱼、鳕鱼、带鱼。不光蛋白质足,还带一种叫Omega-3的东西,对心血管挺友好。不用天天吃,一周2次,每次就手掌心那么大一块(不算手指)就行。

做法别复杂:带鱼收拾干净,用料酒、姜片腌10分钟,裹层薄淀粉煎到金黄,撒点椒盐,香得能多扒半碗饭;鳕鱼更简单,直接上锅蒸8分钟,出锅淋点生抽和热油,鲜得很,老人孩子都爱吃。

觉得深海鱼贵?淡水鱼也不差。鲈鱼刺少,清蒸最合适;鲫鱼熬汤,汤炖得奶白,喝着暖乎乎,喝完汤再吃鱼,蛋白质也补了。

2. 禽肉:去皮吃才对,鸡胸肉、鸡腿肉换着来

鸡肉、鸭肉这些禽肉,也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代表,尤其是鸡胸肉,蛋白质比猪肉高不少,脂肪却只有猪肉的零头,怕胖、有高血脂的老人也能放心吃。

但记住:必须去皮! 鸡皮、鸭皮里全是脂肪,吃了反而给身体添负担。鸡胸肉别直接水煮,容易柴得像木头。切薄片用生抽、淀粉抓匀,炒青椒或者做滑蛋,嫩得很;也可以剁成馅,做鸡肉丸子煮汤,比猪肉丸子清淡,不腻口。

要是觉得鸡胸肉太柴,鸡腿肉是备选,脂肪比鸡胸肉稍多一点,但口感嫩多了,红烧、炖土豆都香,同样记得先去皮再做。

3. 瘦红肉:炖软了吃,补铁补蛋白两不误

猪里脊、牛腱子这种瘦红肉,蛋白质“劲儿足”,尤其是牛肉,蛋白质含量比猪肉还高,还带铁元素——中老年人容易缺铁,一缺铁就没力气、手脚凉,吃点瘦牛肉正好补上。

选肉得挑对:猪肉就选里脊,几乎没肥肉,最嫩;牛肉选牛腱子或者牛里脊,纤维细,炖出来不柴。做法上别图快,最好炖着吃:猪里脊切小块,跟萝卜一起炖,炖到筷子能戳透,软烂入味;牛腱子加香料卤熟,切片当凉菜,或者撕成丝炒芹菜,嚼着不费劲。

注意:红肉不用天天吃,一周3次左右,每次一两块(也就手掌心大小)就行,吃多了反而不好消化。

最后说句实在的:补蛋白别“死磕”肉,也别过量

除了这3种肉,鸡蛋、牛奶、豆腐也是好东西。早上吃个煮鸡蛋,晚上喝杯温牛奶,平时炒个豆腐,搭配着吃,营养更全。

另外,“多吃”不是“往死里吃”。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每天吃的肉,加起来也就一个手掌心多一点的量(带骨头的不算)。毕竟年纪大了,消化功能没那么强,吃太多反而给肠胃添乱。

说到底,补蛋白质就是为了身体舒服、有劲儿。照着家常做法,挑软嫩的肉,适量吃,比啥都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美食   蛋白   年纪   蛋白质   腱子   里脊   猪肉   深海鱼   劲儿   鸡腿   去皮   做法   掌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