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法令的背景,是美国指责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认为此举“间接资助俄乌冲突”,希望通过极限关税施压迫使印度让步。
不过仅仅24小时后,印度迅速展开反制:外交部公开抨击美国曾鼓励自己购买俄油是“典型双重标准”;同一天,国防部叫停了总值36亿美元的对美军购计划;紧接着,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将于8月31日前往中国。这是7年来印度总理首次专程访华。
来自印度工商部的数据表明,这一轮关税壁垒的实施可能导致印度对美出口额减少约120亿美元,预计有180万个岗位受直接影响。尤其是纺织行业,32%的印度对美出口为纺织品,有七成相关企业表达了缩减产能的压力。
而就在今年年初时,美印双方还高调宣布要推动半导体供应链合作,但关税与制裁落地后,该项目已陷入停滞,芯片制造计划可能因此推迟2至3年。
在此过程中,美国给出的制裁理由则显得更具争议性。政府以印度进口俄油“资助”莫斯科为名,却对同样大量采购俄油的土耳其避而不谈。对此,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出示证据,称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美国官员曾主动建议印度购买俄油以稳定全球能源市场,如今反手加码制裁,被印度舆论普遍视为“选择性执法”。
应对美国的动作,印度选择了多条战线同时出击。在军事领域,叫停包括P-8I反潜巡逻机、“斯特赖克”装甲车及“标枪”反导弹在内的重大军购合同,导致洛克希德·马丁等美企股价有所下滑。据统计,印美之间原本每年30亿美元的军购市场被迫冻结。
在能源板块,印度不仅未屈从威胁,反而加速与俄罗斯签署原油和稀土资源新协议,并推行卢比与卢布的本币结算体系。
2025年第二季度,俄印贸易中65%的结算已实现本币直接兑换,较制裁前提升了近5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印度储备银行也在逐步减持美债,外汇中的美元份额首次跌破50%。
在外交方面,莫迪即将出席8月31日于天津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两国还恢复了旅游签证及直航。这些调整,被认为是印度应对美国压力、实现地缘平衡的重要信号。
东南亚部分国家密切关注局势变化,部分成员国已启动或加速与中国的自贸谈判升级进程。
美印关系紧张,也令“四方安全对话”(Quad)框架里的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开始重新考量与印度合作的可持续性。
回溯事件根源,经贸利益、能源安全、地缘自尊与国内政治缺一不可。美国施压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威胁印度42%依赖农业收入家庭的生计,直击选民核心。俄罗斯折扣原油则帮助印度把年通胀率稳住在3%以下,每年节省约90亿美元外汇支出。
美国态度反复,也冲击了莫迪政府的民意基础,其支持率长期维持在60%以上。除此以外,在美官方宣称“成功推动印巴停火”时顺带提及“印度损失五架战机”的说法,招致印度媒体和民众强烈不满,被视为战略羞辱加剧。
金融层面是本轮反击的关键,印度推行本币/本币直接结算不但避开美方监管,还撬动以美元计价的能源贸易根基。目前,多级平行支付网络正在金砖组织、上合组织等平台内推进测试。
正如印度本土经济学家分析,“全球南方不必取代美元,只需创造更多选择。”最新民调显示,印度民众对美好感度自2020年的58%降至39%。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