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科普指南:症状、预防及儿童护理。家长收藏!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 基孔肯雅病毒(CHIKV) 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 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叮咬传播,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非洲、东南亚、南美及中国广东、云南等)。

病毒特点

二、感染后有哪些表现?

成人 & 儿童常见症状

  1. 急性期(1~2周)
  2. 突发 高热(39~40℃),持续2~5天。
  3. 剧烈关节痛:手脚小关节(腕、踝、指节)红肿、剧痛(“基孔肯雅”意为“弯曲如折叠”,形容患者因疼痛蜷缩)。
  4. 皮疹:红色斑丘疹(先躯干后四肢)。
  5. 其他: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
  6. 慢性期(部分患者)
  7. 关节痛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儿童恢复较快,老人更易慢性化)。

儿童特殊表现


三、如何预防?防蚊是关键!

  1. 避免蚊虫叮咬
  2. 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 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 的驱蚊剂(儿童选择浓度≤10%的DEET)。
  3. 安装纱窗、蚊帐,避免清晨/傍晚外出(伊蚊活跃时段)。
  4. 清除蚊虫孳生地
  5. 清理家中积水(花盆托盘、废旧轮胎、水桶等)。
  6. 社区配合灭蚊(喷洒杀幼虫剂)。
  7. 旅行防护
  8. 前往流行区前查询疫情,备好驱蚊用品。

四、孩子中招后如何处理?

  1. 就医确诊
  2. 血检测病毒RNA(PCR法)或抗体(发病后5天后检测)。
  3. 需与登革热、寨卡病毒鉴别(症状相似)。
  4. 对症治疗(无特效药)
  5. 退热止痛:对乙酰氨基酚(避免布洛芬,除非排除登革热以防出血风险)。
  6. 补液:多喝水、口服补液盐(防脱水)。
  7. 关节护理:热敷缓解疼痛,避免剧烈运动。
  8. 隔离防蚊
  9. 发病后1周内避免被蚊虫叮咬(防止传播他人)。

五、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会致命吗?
→ 绝大多数可自愈,死亡率极低(<0.1%),但新生儿、老人、慢性病患者需警惕重症。

有疫苗吗?
→ 目前无商业化疫苗,预防靠防蚊!

会得第二次吗?
→ 感染后通常终身免疫,但极少数可能因病毒变异再次感染。


关键总结

预防核心:防蚊+清理积水!
孩子中招:退热+补液+关节护理,1周内严防蚊虫。
就医信号:高热不退、呕吐频繁、意识模糊。

(注:登革热流行区需优先排除登革热,因治疗策略不同!)

转发给家长,尤其南方或热带旅行家庭!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育儿   症状   家长   儿童   收藏   指南   蚊虫   登革热   病毒   高热   关节痛   关节   皮疹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