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北市第一纳骨塔的管理员用钥匙打开第37排第5格的铁门时,一个落满灰尘的木制骨灰盒静静出现在眼前。盒盖上没有名字,只有一行模糊的编号“0637”,但旁边泛黄的照片却清晰映出一张年轻的面孔——聂曦,这位在历史中沉寂了75年的隐蔽战线英雄,终于以最沉默的方式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1917年,福建福州,一个叫聂曦的少年,家里清清淡淡,他跑去当兵,身手利落反应快,老乡吴石看在眼里,带在身边当随从副官,1949年风向陡变,福州仓库里压着五百多箱机密,台岛那边催命一样要运走,吴石交代任务,聂曦和王强手脚利索,百来箱普通资料装车充数,真正的298箱,海防图纸兵力表航道口令,悄悄搬去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压着不动,后来这批箱子完整交给解放军,东南沿海打起来顺得多,很多部队少走弯路少出伤亡,这些账都落在这些木箱上面。

福州解放,路摆在面前,他没留下,他跟着吴石去了台湾继续藏身,身份挂在“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总务处交际科上校科长”,名片一亮,进出军政高层的饭局办公室都顺,他成了吴石和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枫之间的人手,情报在他这儿落脚又起飞,台湾防区态势图,美军援台的部署动向,几次冒险递出去,朱枫要撤,他帮着挤上军用飞机,1950年初风声紧,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抓叛变,线条一根根被拖出来,聂曦、吴石、朱枫、陈宝仓全都暴露。

进了牢房,审讯一轮轮,招不出来更多组织的线索,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33岁的他穿着白衬衫,手被反绑,人站得很直,嘴角那点平静的弧度,边上记者按下快门,照片后来被反复刊载,影响很大,枪响七次,身体还在那儿挺着,细节被一代代读到。
事后遗体很快被火化,他在台没直系亲属,骨灰是二十来岁的表妹冒险去认的,骨灰盒不敢刻真名,只写编号放进公共纳骨塔,几十年过去,吴石、朱枫、陈宝仓回了大陆,聂曦的骨灰一直没有动身,档案缺了几页,人和人之间隔了海峡,他的烈士身份拖到2006年才被追认,时间比同伴晚了许多。

2023年起了个头,福建做“烈士寻亲寻踪”的专项,把他列进重点,跟两岸的学者志愿者拼在一块儿,能看的档案一页页地翻,台北的几处纳骨塔挨个去查,2025年11月2日这一天,在台北市第一纳骨塔的旧登记里翻出一串编号,0637,对上的名字写着“聂能辉”,就是他的原名,工作人员把木盒取出来,表面一层厚灰,里头有一张破损的身份纸条,照片上的青年眼神很亮,跟就义照里那抹笑意对上了。
这一回的发现被写进工作报告里,是技术手段堆出来的结果,也是把历史的线头再拽紧一点,当年家里这边有侄孙女杨韵清,从族谱里找脉络,配合DNA去核验,2013年把骨灰迎回江西樟树烈士陵园安葬,有媒体这么记,2025年的这次再发现,更像是把安葬地再度确认,把过程公开,补上公众这边缺失的一块信息,时间上有差,史料需要对照核实。
现在看他的墓碑,四个字刻着“隐蔽战线英雄”,名字和吴石、朱枫、陈宝仓并排,站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石碑旁边,年轻人知道他,多半是追剧《沉默的荣耀》,台词里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出发前的心境,被这样一句话留住。
寻找骨灰的路像在和时间掰腕子,75年的等候,族谱纸页有了折痕颜色变浅,纳骨塔是老建筑,雨季屋顶会漏水,志愿者一拨接一拨筛表格看编号跑登记处,对照那张旧纸条再看木盒里的照片,盒盖轻轻打开的时刻,历史不再只是一段课本上的段落,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径,有了落点的位置,现场安静很久,名字被叫得更清楚,更多被尘土盖住的人被提起,他们做事不发声,我们把名字记稳,事情就往前走了一步。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