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人,五岁的时候便被封王,六岁任徐州刺史,八岁的时候任中书令,九岁的时候任青州、冀州两州刺史,可谓是风光无限。
但是他在十岁的时候便被皇帝赐死,用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几十年的路。
临死之前他说了一句话,至今仍是名言……
南朝刘宋时期,宋孝武帝刘骏是本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最复杂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高开低走,褒贬不一”。
刘骏登基之前,便已经可以独自带兵平定动乱,而且他参与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屡立战功,是一位真正的武将皇帝。
刘骏虽然是个擅长打仗的武将,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就是个粗鄙之人。
他登上皇位之后,不仅收复了失地,还很关注文坛动向,他写的文章“才藻甚美”,被后世学者称赞。
当时的文坛之风都因他的文章而改变,就是他带着“大明诗坛”变得繁荣。
这位看起来很优秀的皇帝,却有皇帝中的“通病”,那就是“贪婪”。刘骏在位时大兴土木,兴建宫殿,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
过度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使得百姓难以生存,他在位的时候虽然没有发生叛乱,但是这些行为也为刘宋留下了安全隐患。
刘骏在位时,他担心的并不是百姓叛乱,他担心的是自家人。
刘氏宗亲的势力日益增强,刘骏担心这些人会对自己的皇位产生威胁,于是便开始打压刘氏宗亲,使得这些刘氏宗亲甚至还不如一些普通官员。
但是刘宋本就是一个靠着宗亲来统治的国家,如果刘氏宗亲出了问题,那么整个国家都会出问题,如果严重的话,甚至可能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不过刘骏似乎完全没想到这一点,他依然整天躲在皇宫享乐,而且无论他去哪里,都要带着自己的宠妃殷淑仪。
刘骏虽然盖了不少宫殿,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像杨广那样的人,他身边的宠妃只有一个殷淑仪,而且他宠爱这个妃子到了极点,甚至已经显得有些过分。
现代人根本想不到,刘骏当时有多么过分,简单来说就是:生死已经无法将他们分开了。
这位殷淑仪原本是一位刘氏宗亲的侍女,刘骏出去串门的时候,正好就看上她了。为了讨好刘骏,这位殷淑仪就被送到了皇宫之中。
得到殷淑仪之后,刘骏高兴得不得了,殷淑仪在后宫里的待遇就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只可惜红颜多薄命,殷淑仪给刘骏生下几个孩子后,便得了不治之症,不久之后便去世了。虽然斯人已逝,但是刘骏却走不出这种悲伤。
这种悲伤让刘骏每天以泪洗面,借酒浇愁,他将殷淑仪的牌位放在面前,给她倒上一杯,自己也来一杯,时不时还说两句话。
众人见刘骏如此深情,也感动不已,但是这并不代表众人支持刘骏这样做。
谁也不知道他这种消沉状态会持续多长时间,要是他一辈子都缓不过来,他还当不当这皇帝了?为了让刘骏尽快清醒过来,众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次日,负责丧葬的有关部门负责人来见刘骏,向刘骏讲述了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的鲁国贤君鲁惠公,曾为自己的长子安排一门婚事,娶来了宋国国君的女儿仲子。但是等仲子来了之后,鲁惠公觉得她实在是太漂亮了,于是便代替自己的儿子完成了婚礼,将仲子纳为了妃子。
仲子来到鲁惠公身边后,很快便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仲子的身体却是日渐消瘦,两年后便去世了。
鲁惠公十分伤心,为了给自己的爱妃一个合适的葬礼,鲁惠公无视礼法,为“不是正妻的仲子”修建了单独的祭祀庙宇。
这些人给刘骏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刘骏为殷淑仪立庙,同时也是为了让刘骏有一个发泄口。
如果外人不加干预的话,他早晚会憋出病来。
刘骏听完这个故事,当即便下令为殷淑仪立庙。刘骏将这座庙宇命名为“新安寺”,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一会儿再介绍。
等到将殷淑仪下葬之后,刘骏心里确实好受了很多,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是会想起她。
就算有再多的妃子陪在刘骏身边,刘骏依然感觉很孤独,他是多么想再和殷淑仪见上一面。刘骏的这个想法很快便传了出去,有些大臣为了讨好刘骏,专门为他请来了一位“仙人”。
据这位仙人所说,他会“招魂”之术,当初汉武帝也曾用此办法见到儿子刘据,还专门为此修建了“归来望思之台”。
刘骏很高兴,赶紧让这位仙人施法,等到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这位仙人走到桌案之前,便开始了仪式。
过了一会儿,事先准备好的蚊帐中出现了一个人影,从外面看起来确实很像生前的殷淑仪。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里面的根本就不是她,只是一个身材相仿的女子。
也许是因为刘骏思念过度,这才没有认出来,他还想着与殷淑仪说一说话,但是蚊帐里的人不理他。
就在刘骏准备过去拉住她的手时,蚊帐内的人影不见了,虽然刘骏确实见到了“殷淑仪”,但是他的思念愈加沉重了。
当时刘骏手下有个擅长写文章的大臣谢庄,他就此事给刘骏写了一篇文章。刘骏夸他这篇文章真不错,一时间人们纷纷传抄,上演了另一场“洛阳纸贵”。
殷淑仪去世之前,为刘骏生下了六个儿子,一个女儿,有几个孩子一两岁便去世了,真正成长起来的,只有长子刘子鸾、幼子刘子师以及小女儿。
刘骏在位的时候,将自己对殷淑仪的爱都转移到了这些孩子身上,这才有了“小孩当刺史”的闹剧。
开头提到的那个用十年走过几十年的孩子,就是两人的长子刘子鸾。
刘子鸾年少聪慧,最得刘骏喜爱,五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新安王。
殷淑仪的庙宇叫作新安寺,就是从刘子鸾的这个封号来的。
在之前鲁惠公那个故事中,还有一件事忘了说。
鲁惠公不仅为仲子建立了庙宇,还将她生下的孩子定为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鲁桓公。
刘骏当时也有这个想法,他也想将刘子鸾立为太子。
但是人家鲁惠公的“真太子”是一位贤者,不会怨恨自己这个不懂事的弟弟,但是刘骏的“真太子”没有这种肚量。
刘子鸾十岁那年,刘骏因病去世,享年三十五岁,太子刘子业即位。
刘子业之前就对于自己的父亲很不满意,但是他不敢真的与父亲翻脸,只能将怒火都转移到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身上。
他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殷淑仪的孩子全都赐死了。
十岁的刘子鸾在被赐死之前,只是说了一句:“希望下辈子不再投生帝王之家。”
他说这话还真没问题,如果他不是刘骏的儿子,他肯定不会在十岁的时候被赐死,当然他也有很大可能活不到十岁。
后世的“皇亲”遭遇不公待遇时,也多会引用刘子鸾这句“愿身不复往生王家”。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