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中秋快乐!
虽然这篇内容可能来得有点晚, 但还是忍不住给大家分享一个「提升假期旅行体验」的小方法——提前去看和目的地场景相关的文艺作品,不限于书籍、电影、电视剧,甚至是听歌都算!
比如:
去大理之前看《去有风的地方》,提前感受一下洱海边吹风的慢悠悠的生活;
重温《请回答1988》后再去首尔,穿行在双门洞的街巷里,就会想起德善他们追逐打闹的场景;
去加利福尼亚旅行前,肯定要听Eagles的《Hotel California》,踏上西海岸公路时,就能感受到歌词里迷离又自由的氛围。
这些提前体验的文艺作品,就像开了个外挂,会让我们的整个旅途更享受、更有趣!
不信请往下看——
和目的地建立「专属的连结」
会让旅行体验变得立体、深刻
很多人在旅行前都会做一些准备,比如安排景点、查路线、熟悉当地的饮食文化,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安排行程。
而提前去看与目的地相关的文艺作品,则提供给我们了另一种认识城市的方式,旅行体验可能会大有不同。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往往更容易在「情境」中被唤起[1]。当一个地方和某个故事绑定在一起时,我们就不再是单纯的游客,而是带着个人化的情感记忆走进了这座城市。
图片来源:《宇宙探索编辑部》
走过纪录片里拍到过的街道、看到书里描写的某个地点,这些不再是你单纯要来打卡的某个地图坐标,而是和你建立了心理连接的地方。
这会让我们在旅行中获得一种别样的双重视角。一方面,我们是旅行的参与者,可以全身心地沉浸体验现场的风景;另一方面,我们又像是旁观者,能以故事的视角重新理解眼前的一切。
这种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叠加,会让我们的感受更加深刻,能够增加情绪的深度和记忆的强度[2]。
空气的流动、街道的氛围,甚至某些原本容易忽略的细节,都会因为和故事的重合而被放大。文艺作品里的描绘与眼前的真实交织,让我们的感官变得更敏锐,也更容易捕捉到那些微小的美。
这种心理连接还会延续到旅行之后。可能你很快就会忘记当地某个走过的马路、去过的餐厅,但只要再翻看那本书、重温那部电影,就能让人立刻想起当时的画面和心情,旅行的体验在脑海里反复被点亮。
图片来源:《年轻气盛》
在时空交错的作品中
旅行变成了造访熟悉的老朋友
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开启一段旅行,就是因为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
和一座城市的缘分,往往可能就是从一本喜欢的书、一部喜欢的电影开始的。
你可能在《花样年华》里第一次知晓了吴哥窟的名字;看过《名侦探柯南》而熟悉京都、大阪、名古屋这些城市;因为《哈利·波特》,走进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 9¾ 站台。
于是读过的书、看过的影像真的变成了行万里路。当你切身站在这些场景里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错觉——好像不是初次到访,而是再度重逢。
图片来源:《午夜巴黎》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地点依恋(Place Attachment)。环境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对某些地方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结,而这种依恋不光来自真实的生活体验,它同样可以在文化符号和故事中生根发芽[3]。
这种依恋的体验,会让我们感觉一个陌生的城市都会变得格外亲切,旅行不再只是单纯的打卡观光,而更像是拜访一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
流畅性偏好(processing fluency)理论认为,我们更容易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正面情绪[4]。当我们看到那些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画面和名字,自然会感到放松、愉悦和温暖。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某部作品开启一段旅程,真正走进作品里的取景地,这种旅行方式也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被称为「圣地巡礼」。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图片来源:小红书
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和影像把城市提前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带着这些故事重新去认识这个地方。
每一次提前的「造访」
都会延长「精神时间」的旅程
提前去看当地的文艺作品,不仅会让我们的旅行过程更快乐,还会在出发之前就激活我们的愉悦体验。
我们的旅行体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
而旅行前的期待阶段本身就是幸福体验的一部分,它不仅让我们在出发前就感受到兴奋和愉悦,还会对整个旅途的幸福感产生持续影响[5]。
图片来源:《末路狂花》
换句话说,旅行的快乐,其实并不一定要等到踏上飞机或火车才开始。提前去阅读一本描写目的地的小说,或者观看一部取景于旅行城市的电影,旅程在我们的脑海里就已经开始了。
这叫作心理时间旅行(mental time travel)——人可以在脑海中回忆过去,也能预演未来[6]。
预演未来的过程会极大调动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在真正踏上旅途前,就已经感受到旅行的乐趣,幸福感也随之延展。
当我们在出发前阅读或观看文艺作品,就好像经历了两次旅行:一次在脑海里预演,一次在现实中踏上旅途。旅程的时间被延长,快乐的链条也被拉长了!
图片来源:《午夜巴黎》
心动不如行动!
速速交换「目的地+文艺作品」清单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想到哪些文艺作品?也许是一部电影、一本书,或者一首歌,让你忍不住想去看看那个地方。
我们在编辑部里先小小收集了一波!
国内的——
北京 | 《贫嘴张大民》 《阳光灿烂的日子》 《钟鼓楼》 《北京欢迎你》 |
上海 | 《老娘舅》 《爱情神话》 《繁花》 《上海滩》 |
新疆 | 《我的阿勒泰》 《玄奘之路》 《在伊犁》 《敕勒歌》 |
昆明 | 《李米的猜想》 《西南联大》 《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昆明》 |
国外的——
韩国 | 《请回答1988》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我的灿烂人生》 《My My》 |
日本 | 《孤独的美食家》 《海街日记》 《古都》 《stay with me》 |
法国 | 《午夜巴黎》 《普罗旺斯的夏天》 《艺术的故事》 《La Vie en Rose》 |
......欢迎来评论区补充更多「目的地+文艺作品」的灵感!
虽然假期已经接近尾声,但旅行的快乐还能在我们大脑的畅游里延续下去。你的分享,或许还会成为他人下一次旅行的灵感~
今日互动
中秋的你此刻身处何方?
来评论区晒张图,和我们分享一下~
References:
[1]Tulving, E., & Thomson, D. M. (1973). Encoding specificity and retrieval processes in episodic memory. Psychological review, 80(5), 352.
[2]Libby, L. K., Eibach, R. P., & Gilovich, T. (2005). Here's looking at me: the effect of memory perspective on assessments of personal chang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8(1), 50.
[3]Scannell, L., & Gifford, R. (2010). Defining place attachment: A tripartite organizing framewor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30(1), 1-10
[4]Reber, R., Schwarz, N., & Winkielman, P. (2004). Processing fluency and aesthetic pleasure: Is beauty in the perceiver's processing experie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8(4), 364-382.
[5]Filep, S., & Deery, M. (2010). Towards a picture of tourists' happiness. Tourism Analysis, 15(4), 399-410.
[6]Quoidbach, J., Wood, A. M., & Hansenne, M. (2009). Back to the future: The effect of daily practice of mental time travel into the future on happiness and anxiety.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4(5), 349-355.
本文关键词:旅行、假期、地点依恋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鱼仔
莫使金樽空对月,举杯幸会有缘人。
合作请联系:bd@knowyourself.cc
编辑 / KY主创们
我们同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
包括:即时咨询、心理教练、心理咨询等
欢迎使用知我心理小程序或知我心理APP
点亮 红心,精神畅游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