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裁员10%+美债遭降级,中国亮出202万亿家底:这才刚刚开始

当地时间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向员工发送的一份备忘录显示,美联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减约10%的员工。这一举措旨在与总统特朗普精简联邦政府的整体政策保持一致。

同一天,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宣布,由于美国政府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该机构决定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同时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为“稳定”。

根据穆迪报告,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GDP比率已从2024年的98%升至2035年预计的134%,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也将从2024年的18%飙升至2035年的30%。

这一债务扩张主要源于持续性财政赤字(2024年占GDP的6.4%)、福利类支出刚性增长以及减税政策导致的收入不足。

尽管美国经济规模庞大且美元具有储备货币优势,但穆迪认为这些优势已无法抵消财政指标的显著恶化。

对中国有何影响?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第三大持有国(2025年3月持仓7654亿美元),近年来持续减持美债,2022-2024年累计减持超2800亿美元。

此次穆迪下调评级后,中国可能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降低对美债的依赖。

数据显示,3月中国减持规模达189亿美元,创年内新高,而英国则增持290亿美元跃居第二大债主。

这一调整既反映了对美债信用风险的警惕,也体现了中国通过多元化配置(如增持黄金、欧元资产)分散风险的策略。


穆迪此次下调评级使美国成为首个被三大机构全部降级的主要经济体,暴露了西方评级体系的内在矛盾。

中国对此类评级长期持审慎态度,财政部曾明确指出国际机构对中国债务的评估存在"穿透式"双重标准——

例如将中国融资平台债务计入政府负债,却对美日高债务经济体采用宽松核算方法。

当前中国国有净资产达202万亿元,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74%,这些指标均构成债务缓冲垫,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惠誉2025年4月下调中国评级时,中国即强调其方法论存在"线性外推"和"忽视新质生产力"的缺陷,显示出对西方评级逻辑的系统性反思。

穆迪下调评级可能削弱美元信用基础,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空间。

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升至4.33%,在东盟、中东贸易中的本币结算比例显著提升(如中马贸易人民币使用占比24%)。

中国正通过完善跨境支付系统(CIPS)、扩大离岸市场(2024年熊猫债发行近2000亿元)等措施,逐步构建去美元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中国与沙特等能源出口国的人民币结算合作(石油人民币结算占比35%),进一步动摇了石油美元体系的根基。这种结构性变化与美国债务危机形成共振,推动全球货币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此次评级下调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美国国债收益率或上升0.5-1个百分点。

每年增加超千亿美元利息负担,而中国作为美债主要持有者,其外汇储备管理将面临更复杂的市场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通过减持美债、推进"一带一路"货币合作、发展数字人民币等组合策略,逐步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正如穆迪报告承认的,美元虽仍占主导地位,但全球央行多元化储备的趋势不可逆转,这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和储备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战略窗口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9

标签:财经   家底   中国   美国   美元   债务   人民币   信用   机构   外汇储备   债主   联邦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