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橙柿互动记者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初三快两个月了,女儿很少能在12点前躺下,大多数时候都在书桌前累死累活地学习,那弯腰驼背、冥思苦想的样子就像一张拉满的弓。弦绷太紧,总让人担心。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缓解老母亲的焦虑,我一直在想办法给孩子解压、给自己解压。”
其实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身边的初三家长提到:孩子一到这个阶段,家长不要去打听排名,不要去关注分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和后勤保障。
“现在的初中生是真的辛苦,孩子每天7点出门,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洗完澡放松一下就是10点多,孩子还说要看会儿书,我实在是于心不忍,但只能陪着,每天看到她房间熄灯才放心睡。”一位家长说,每到这个时候,老母亲心里想的:就是我还能做些什么?能让娃放松一些,能让她高兴?
还有家长说,孩子进入初三以后,考试增多,学业压力也明显加重:每天回来话比较少,一问就是“坐了一天,累了”,“我能做的就是‘闭嘴’,生活上的琐事尽量不唠叨,更不会去打听她的学习情况,想尽办法迎合。”
“作为初三的家长,我们在他们的学习上已经帮不上太多忙了,只能在后勤生活和心理上多多支持。”初三的家长们,正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陪伴、帮助孩子。
抚慰孩子的心
要先满足他们的胃
在采访中,很多家长提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满足孩子的胃。“吃好了,一切都好。”
上周五晚上,杭州的王爸爸给我传来2张照片,照片里,一个个饺子整齐地码在盒子里。他告诉我:“正在包饺子,100个猪肉馅。这是孩子的早餐!”

孩子上初三以后,就对爸妈提出了新要求:周一到周五每天的早饭都不能重样。“像这样的饺子一般两周包一次。每次买一斤饺子皮,包100个饺子,一家三口一顿30个,吃个三回就没了。”
王爸爸说,现在的早餐级别和过去完全不同了:“刚读初中的时候,我们隔三差五就去楼下吃小笼包。现在孩子每天6点20分起床,我5点50分就要起来给他弄早饭了,有时候是去楼下买网红早饭,有时候是自己做一点,保证每天都有新鲜感。”

除了妈妈牌的手工水饺,王爸爸每周末都会提前把一周的早餐排好:周一吃小馄饨,周二吃拌面荷包蛋,周三吃三明治,周四喝皮蛋瘦肉粥,周五吃饺子……周末的早餐也是手工制作。另外,还要备好孩子喜欢的饼干、水果、零食当夜宵。


另一位初三家长何妈妈,在“初三家长攻略”中首推的,也是“早餐要吃好”这一项。
何妈妈的儿子身高1.78米,平时总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正处于发育期的他,饭量也不小。为了满足他的营养需求,何妈妈每天都会精心准备早餐,有时一顿就多达5到6种不同的食物。


丰富的早餐
“比如最近一天的早餐,有鸡胸肉、牛肉卷、春卷、包子、水果、牛奶和运动饮料,孩子基本能吃个8、9成。另外,我们从来不让孩子在路上急急忙忙地吃早饭,都会让他在家里吃落胃了再出门。”
何妈妈自己在医院上班,何爸爸也学过营养学,所以一家人都很看重吃这件事。孩子晚自习回来的夜宵,也是有讲究的。
她告诉我:“孩子一天在校10几个小时,家长能操心的也只有早餐和夜宵了,所以夜宵也不能马虎。孩子晚自习后自己骑车到家,基本就要9点了。晚上9点后人的消化能力很弱,是不适合吃肉类的,像牛排这样的美食,看着补其实并不适合晚上吃。所以我们一般给他准备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比如糖氽蛋、冰糖雪梨,或者泡蛋白粉、维生素之类的。”
孩子内向
就把孩子的朋友请到家里吃饭
在采访中,还有很多家长认为:除了饮食起居的保障,还要做好精神层面的保障。这时候,鼓励孩子多社交,有自己的圈子,也很重要。
有家长说:“周末的时候,我们的手机会还给小孩放松休闲一下,其实我知道他的微信上有些同学组的小群,时不时会活跃起来发一些信息,以前我很反感他看这些信息,但现在也不管了,因为保持跟同龄人的社交也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王爸爸的孩子平时偏内向,他就鼓励孩子每周约同学打一次羽毛球,一方面是鼓励他和同伴交流,另一方面也是释放多巴胺。
他还用孩子喜欢的手机游戏为奖励,鼓励孩子加强运动。如果在平时的体育考试里引体向上能拉到10个,那么周末就能奖励玩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游戏。既解了孩子的瘾,也加强了运动锻炼。
同伴之间的鼓励很重要,王爸爸也深谙此道。前不久,他专门把孩子的朋友一家请到家里来吃饭。“现在家长说的话,小孩子不一定能听进去,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就会组织一些家庭聚会,让他们同伴之间互相激励、影响。”
上次聚会结束后,两个同为初三的孩子已经默默约定,要比赛下次考试谁能上台领奖,“如果一个人领奖,另一个没领奖,那么前者就要请后者吃饭;如果两个都没上,那就下次继续努力;如果两个都获奖了,那么就我们家长请客吃大餐,哈哈,皆大欢喜!”
给孩子看小视频、在客厅打球、购物
五花八门的减压活动
除了吃好饭、加强社交,不少家长还有个性化的减压方式。
一位初三家长说:“我还主动给孩子看过短视频呢!这段时间明显感到孩子情绪比较低落,我白天在看社交媒体的时候,就会有意收藏一些搞笑的视频,等到孩子放学回家就放给他看。虽然他只是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是多少也能缓解一下心情。”
“有一天放学回家,孩子抱怨说坐了一天没怎么运动,腰都痛了。这段时间连他最喜欢的羽毛球都很久没碰。”一位爸爸说,孩子说的这句话让他感到很心疼,马上就拿出羽毛球拍,邀请孩子在家里客厅打了几个来回的低空球,“虽然打得不过瘾,但是也算是陪孩子活动了筋骨。我还和孩子约定周末去骑车,好好感受下户外运动。”
何妈妈说:“初三节奏快,孩子偶尔回家就会抱怨,说考了一天试,感觉脑袋都不够用了,那我就会尽量在周末满足他的要求。比如周末让他睡到自然醒,补一补觉,睡个懒觉也无妨。”
比如前段时间孩子想吃海底捞,一家人就陪他出去吃了火锅。上个礼拜他提到去年的衣服不合身了,一家人就陪着他去shopping。买到喜欢的新衣服后,孩子明显感觉很满足,动力十足。
“我觉得青春期的孩子注意形象很正常,穿着新衣服走在学校里,自己都感觉自信满满。所以对于这些需求,我们肯定支持,要努力做个不扫兴的家长。”
控制自己的焦虑
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廖妈妈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排到班级前几名。进入初三以来,孩子的情绪整体都比较稳定,但是廖妈妈还是关注到了孩子一些细微的变化。
“进入初三以来,我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青春期到了,小脾气也会多一些。以前他吐槽一些学校里发生的事,我都会引导他去理解对方,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但是最近我都尽量不提出和他相反的意见了,主要是避免正面冲突,激化他的情绪。”
当青春期碰撞高压力,孩子情绪敏感、渴望独立,但又十分需要依赖。
廖妈妈说,现在自己对于孩子的态度是:和孩子站在一边,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边。“因为孩子其实也并不是要和你掰扯事情的123,只是需要一个情绪的发泄口,释放一下而已。”
廖妈妈说:“有时候孩子考得不理想,我反倒是安慰他的那一个。面对孩子的成绩,我很少批评或者表扬,就是希望孩子能放平常心,因为这不过是一次考试而已,不会影响你的人生。作为家长,控制自己的焦虑,也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青春期的孩子遇上考前压力,家长到底应该如何接招?
当我把这个问题给到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心理老师郑晓红,郑老师就回了我两个字:闭嘴。
郑老师说:“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家长要闭上嘴,少唠叨。更进一步,就是要察觉孩子的情绪变化,多聆听孩子语言行为背后的想法和需求。在家里,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有安全感。你明知道孩子有压力,再去施加压力,他们自然是扛不住的。”
很多亲子之间的矛盾,都是在考试前后爆发,许多争吵也围绕着考试成绩的高高低低。郑老师建议:“家长要懂得接住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回到家,释放的情绪是受伤的、沮丧的,家长可以和孩子说没关系,多少分爸妈都是无条件支持你的,接纳他的分数。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陪着孩子查漏补缺。”
如果家长无法消化自己的情绪,就自己去运动、锻炼,和大自然接触,“搞定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把自己搞定。”
橙柿互动 记者 张宇璐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