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集体陷入增长困境了吗?

茅台三季度增速仅0.48%,并非48%,近乎停滞,即便如此仍属行业内的“优等生”。
五粮液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65%,泸州老窖下滑13%,洋河、酒鬼酒、金种子酒直接陷入亏损。机构用脚投票,公募基金疯狂减持,茅台险些跌出重仓股前五。

按理说业绩如此疲软,股价应大幅下跌,但诡异的是,三季报发布后,中证白酒指数不跌反涨。白酒行业究竟是触底反弹,还是仍在半山腰?
在我看来,白酒行业并非崩盘,而是一场集体转型——旧模式的白酒正在消亡,新模式的白酒正在重生。看懂这一转型逻辑,便能明晰白酒行业的底部所在。
首先要弄清楚,酒厂巨头们究竟在恐慌什么?

价格崩塌、消费群体流失、库存积压三座大山压顶,酒厂纷纷启动自救,核心动作高度一致:集体降度。
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舍得等一线酒厂,均在密集推出低度酒。过去白酒度数底线为38度,如今泸州老窖官宣28度产品,古井贡酒推出26度产品,酒鬼酒甚至推出18度产品。

酒厂的逻辑是讨好年轻人——认为年轻人不喝白酒是因为度数高、口感辣,通过降度、增甜就能吸引年轻消费者。但这是白酒行业的重大误判。
凤凰网调查显示,90%的年轻人不喝白酒,70%的人对酒精降度表示无所谓。年轻人排斥白酒,核心并非度数问题,而是反感酒桌文化中的强迫饮酒、权力服从等隐性规则。

这种降度操作注定“两头不讨好”:对老酒鬼而言,38度以下的白酒难以锁住风味物质,口感寡淡如水,失去了白酒的核心风味;对年轻人而言,若偏好低度饮品,12度的啤酒、5度的果汁酒风味更丰富,无需选择降度后口感不佳的白酒。
因此,降度本质上是行业“病急乱投医”的无效尝试,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行业的活路在于彻底革新,从商务消费转向新消费,从社交工具转变为情绪商品,从“面子消费”回归“里子需求”。
日本在20世纪80-90年代进入第四消费时代,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高端品牌溢价,转而青睐简约、舒适、能带来自我愉悦的产品,这与当前国内消费趋势高度相似。
旧白酒的“金融属性”时代已彻底落幕,三季报发布后市场逆空上涨,正是“利空出尽”的信号;而主打“好喝、悦己、情绪价值”的新白酒,才刚刚迎来发展的春天。
#茅台##白酒##酒##市场##企业##商业大事议##股票财经##品牌##时事热点头条说##上头条 聊热点##热点#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