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保定街巷里飘着的苇叶粽香,总能勾起心底最温暖的记忆。这座与白洋淀相依的城市,把水乡的馈赠融入端午习俗,让传统节日有了独特的韵味。
端午前几天,菜市场里最抢手的就是白洋淀来的苇叶。这些叶片宽大厚实,带着淡淡的水腥味。奶奶总说,挑苇叶要选颜色深绿、没有破损的,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够香。买回家的苇叶要用开水烫过,再仔细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
包粽子是保定人过端午的重头戏。家家户户提前准备好糯米、红枣和豆沙。糯米要用白洋淀产的,颗粒饱满,黏性十足;红枣则是阜平的金丝小枣,肉厚核小,甜而不腻。包粽子时,先把苇叶折成漏斗状,填入一层糯米,放上几颗红枣或一勺豆沙,再盖上一层糯米,最后用马莲草紧紧捆扎。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巧劲,稍有不慎,粽子就会漏米散开。
问及为何偏爱苇叶粽,老辈人总会说起白洋淀的故事。相传宋代时,白洋淀渔民为纪念屈原,将米饭用苇叶包裹投入水中。久而久之,这种做法演变成独特的饮食习俗。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水乡人就地取材,用最普通的食材创造出美味。如今,包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成为维系家族情感的纽带。
粽子煮好后,剥开墨绿的苇叶,露出晶莹剔透的糯米,咬上一口,软糯香甜,满满的都是幸福的味道。这时,奶奶总会端来一碗用艾草煮的薄荷茶,清香解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粽子,喝着茶,聊聊家常,温馨又惬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说到艾草,除了吃粽子,保定人还有"插艾祈福"的习俗。端午清晨,家家户户在门楣插上艾草,再系上五彩丝线,寓意驱邪避灾,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老城区的钟楼前,还会举办民俗表演,舞龙舞狮、踩高跷,热闹非凡。孩子们戴着虎头香囊追逐嬉戏,香囊里装着艾草、丁香等中药材,香气四溢,既驱虫防病,又饱含长辈的祝福。
在保定,端午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怀。那些传承了几代人的习俗,那些熟悉的味道和场景,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保定人的心里。无论离家多远,每当端午的粽香飘起,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奶奶包的苇叶粽,想起那些温暖的时光。
#端午纳福#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