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在总台CCTV-1综合频道20:00播出,央视网、央视频客户端同步播出。
朱鹮兴业,陕西汉中市洋县草坝村守护朱鹮栖息家园,坚持有机种植理念,培育观鸟经济与生态旅游,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乐章。


陕西省生态资源富集,森林、草原、湿地与荒漠共同构成三秦大地独特的自然画卷。地处秦岭南麓、汉江之滨的洋县,正是“东方宝石”朱鹮的故乡。
由主持人王嘉宁、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湛、歌手胡海泉组成的“山水小分队”,深入位于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陕西汉中市洋县草坝村,探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朱鹮曾广泛栖息于东亚各地,后因栖息环境变迁数量骤减。村民华英向“山水小分队”讲述了一段守护的故事:1981年,全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秦岭深处的洋县姚家沟被发现,从此开启了长达40余年的保护历程。当地村民封山育林、守护湿地,为朱鹮营造出理想的栖息环境。他们冬季主动为农田蓄水,确保朱鹮有足够的觅食区域;夏季插秧时,每亩田留下一分不插秧,为朱鹮开辟觅食通道。这些细致入微的保护措施成效显著,如今,洋县本地朱鹮数量已达8000余只。

晨光初现,“山水小分队”跟随华英探访朱鹮夜栖地。薄雾中,朱鹮们悠然苏醒,展翅掠过如镜的水面,在晨晖中翩然起舞。众人屏息凝神,用镜头记录下这片土地与生灵和谐共处的隽永画面。
为守护朱鹮的生存环境,当地村民在水稻、黄金梨等作物种植中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转而采用纯天然狼刺角驱虫剂。狼刺角茎秆布满细密尖刺,其果实与外壳均为有效的天然驱虫原料。“山水小分队”和村民共同采摘并熬制狼刺角驱虫剂,制作时按1:3的比例将狼刺角与冷水一同入锅,煮沸后持续熬制,最终得到的原液通过无人机进行喷洒,一亩田地仅需30秒即可完成作业,高效又环保。

这种代代相传的生态智慧,既守护了朱鹮的安全栖息,也维系着这片土地的纯净。2015年,洋县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以此为契机,当地有机农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其中,有机稻谷的市场价格较常规稻谷高出50%以上,显著提升了种植效益。
如今,在草坝村,朱鹮已变成村民们的“邻居”。它们时而在稻田中悠然踱步,时而在枝头嬉戏玩耍,在这片土地上安心栖息、繁衍生息。华英和女儿不仅义务为游客、学生科普朱鹮保护知识,还提供拍摄路线规划、鸟类识别等服务。
父女俩凭借对朱鹮习性的熟悉,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鸟导”。他们家的民宿从2007年仅有3间客房,逐步扩建为拥有20间客房的“朱鹮人家”,每年接待观鸟游客超过7000人次。由于朱鹮是常年栖息于此的留鸟,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于生态旅游事业,专职“鸟导”年收入可达6万元。

“村前米粮川、村后花果山、村内大花园”,草坝村成功探索出“观鸟经济+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模式。这一实践生动诠释着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当我们以敬畏之心守护这片绿水青山,大自然便以丰厚的馈赠回馈这片土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在这里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续发展之路。
来源:央视一套(X)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