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你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在股票市场里,每天都有上涨的股票,每时每刻都有赚钱的机会,就像一片麦地一样,每个投资者都希望拾到一只最大的麦穗,然而一波行情做下来以后,很多人却两手空空甚至亏损,其原因就是输在心态上,他们不停的追逐热点,不停的寻找黑马,频繁的换股,频繁的追涨杀跌,他们总想找到那个最大的麦穗,结果却往往什么也得不到,机会和时间却在他们的追涨杀跌中悄悄流逝。
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心态,永远记住:你手里的麦穗就是最大的,踏踏实实,不要好高骛远,只赚取属于你的利润。

“股市如战场,时机就是一切!”这话一点不夸张。要是你一直在犹豫不决,眼睁睁看着股票上涨或下跌,那你和股神之间的距离,恐怕就差了一步——那就是买入时机!掌握了买入时机,你就掌握了财富的密码。别让机会从指缝中溜走,否则你只能站在旁边看别人飞黄腾达,嘴巴合不拢。
一、放量突破,别眨眼!
在股市里,“放量”两个字,堪称灵魂。当一只股票在低位横盘、震荡了很久之后,突然放量拉出一根大阳线,直接突破之前的整理形态,比如说旗形、箱体、三角形,那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什么叫放量突破?简单说就是:成交量突然变大,价格突破前期高点。主力资金出手了,韭菜还没反应过来,这时候你反应够快,就能吃到第一口肉。
但注意!不是所有突破都是好突破,必须看“量”有没有跟上。没放量的突破?小心是主力“假动作”,别被“假突破”忽悠了。
二、站上“长周期线”,趋势转多!
股票的技术分析里,均线是最朴素但也最实用的工具。当股价一根大阳线放量突破了60日、120日甚至250日均线(也叫年线),那就说明:这票可能真的要“起飞”了!
如果你观察发现,这些长周期均线不但被突破,还出现了“拐头向上”的趋势,那更是确认了趋势开始向上,说明市场对这只股票越来越认可,后市有望走出主升浪。
长周期均线就是趋势的“风向标”,顺风而行,至少不会太难受。

三、回踩不破,第二次上攻才是金机会!
很多人一看到股票突破就冲进去,但结果却是——刚买完就开始跌,心态直接爆炸。
其实,聪明的资金往往等“回踩确认”再出手。也就是说,当一只股票突破形态上沿(比如箱体上轨)后,可能会回头“踩一脚”,确认支撑有效。
这时候如果股价缩量回踩、没有跌破原有的技术形态上沿,然后再次放量上攻,这就是第二个黄金买点。N字型结构,你学会了吗?

四、二次回踩长周期均线,考验你的耐心
有些股票突破长周期均线之后,并不会立刻起飞,反而回头“磨蹭”一下。这时候,很多人就心急火燎地冲进去,结果刚买就套。
正确的做法是:等它回踩长周期均线(如120日线)后不破,再次放量上攻时再进场。
这个时候,主力已经试探过市场情绪,洗掉了一部分浮筹,真正的上涨也许才刚刚开始。

五、技术指标“金叉共振”,信号更靠谱
我们常说“技术指标不能单独看”,那怎么用?找“共振”!
比如说,MACD出现金叉,KDJ也金叉,甚至成交量也在同步放大,那就不是巧合了——这是多方力量的集结,趋势即将明确。
共振指标越多,信号越强,风险越小。如果再叠加某些形态突破或者均线站上,那就是“技术面全开的局”,不进场都对不起这波行情。

六、放量突破前高,主升浪开启!
一个股票要走牛,一定会不断突破前期高点。当你看到一只票放量突破前高,说明有新资金进场,主力“打破天花板”,准备拉高。
但要注意,突破后是否“踩一脚”前高再起飞,很关键。如果回踩不破前高,那说明支撑有效,主力不是来“诱多”的,是来真的!
放量突破+回踩确认=主升浪起点,你想等下一班车,那可要排队咯。

同时,资金管理也是一门不能忽视的学问。尤其是对于仓位:应当投入多少的问题上。
仓位往往有两种界定方式,一种是额定仓位,即计划在某股上的持股数量或资金投入总额;另一种是流动仓位,即仓位将有一个从零到部分满额直至全额、而后义逐渐减至零的过程。
对额定仓位的计算比较简单,只需要符合交易者一贯的交易风格,并对报酬/风险比进行评估后即可确认;而对于流动仓位的管理则比较复杂,它需要交易者严格执行建仓、加仓、减仓、平仓等环节上的管理标准,同时需要交易者具有丰富的交易经验。
对于仓位的管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风险大而盈利大时,持仓数量减少;风险小而盈利大时,持仓数量增大;做短线交易时,持仓数量减少;做长线交易时,持仓数量视报酬/风险比而增加;对于大盘股,持仓数量可以视其他综合条件而增加;对于小盘股,持仓数量应相对减少,除非是想坐庄具体到策略上,可分三步走:
其一,根据大盘性质来确定入市资金:比如,牛市中使用90%的资金,平衡市中使用50%的资金,熊市中使用30%的资金等等。
其二,根据交易对象的报酬/风险比来确定建仓资金-比如对于个股,当风险<收益时可及时介入,甚至加仓;当风险>收益时不可介入,若有股票应考虑减仓;当风险=收益时,没有必要进场,若有股票可继续持股。
其三,根据交易者的交易风格来控制仓位。不同的交易者有不同的交易风格,白然就会看准不同的交易时机进行建仓、增仓、减仓、平仓等动作,于是其流动仓位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所谓重仓必死。并非说重仓一次就死,而是说,通常重仓一定死。原因非常简单,操作股市久了,一定遭遇某些极端情况,一次极端行情或者突发事件,重仓交易都有可能导致一半以上本金亏损,甚至是融资爆仓。俗语说,夜路走多了,早晚会遇到鬼。日内短线能够在严格控制止损的情况下,偶尔重仓,或许能够接受,然而隔夜重仓,绝对就是自杀的行为。重仓就相当于你将子弹在一场战役刚一开始就全部打完了,战争还在持续,但你却没有子弹了,后面大家还如何玩?
操作股市的最重要的目标则是盈利、持续盈利以及最大化盈利。所以,只要是有利可图的,而同时将风险管理好的话,就能够最大化地扩大盈利规模。这与我们大家常见的操作理念:“最小化亏损、最大化盈利"是完全相同的。
最后,无论你学习了多少案例和理论,累积了多少经验值,交了多少学费,有过多少业绩,你还得永远注重心性的磨练,这是一个长期追求和领悟的过程。
任何投资者都应思考一下这个简单的问题:当我们以一万个理由为基础作出卖出的决策时,同时市场上就会有人做出买入的决策,这就是你的对收盘,试问,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比对手方更智慧?
冲动是魔鬼。一个人真正的学会了忍,就可以获得常人所不具备的力量,可以做到趋利避害进退有据,从而就能在社会生活中尽显从容。股市中的人可以分为三种:获利过程中的忍赚、空仓观望过程中的忍空,被套过程中的忍亏。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你就可以在别人忍不了的时候再忍一下,你就可以从多数人中脱颖而出了。市场虐我千百遍,我待市场如初恋。
忍耐必须是交易中的一种正常状态,修为到一定段位了,你就会感觉到能忍耐其实也是一种乐趣。这种忍耐不是痛苦而是在感受智慧之果。
侥幸心理害死人。如果你抱有侥幸心理扛过了一次两次,你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忍功就越来越退步,终究会有一体那,你“侥幸”扛到了极端行情上,市场就会送你去见李佛摩尔。
如果忍不住寂寞,你就看不到浮华。专注、耐心和坚持,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操盘手,特别是自有资金自主操盘者,下单的权力比国王下诏的权力还大,按林肯的说法,这最能测试一个人的品格和操盘能力了。这个关操盘权力的笼子周边要插着五根栅栏,就是市场研判、交易计划、头寸管理、执行纪律、风险控制。
投机的精髓是在市场上长期占有概率优势,而不是孤注一掷。成功的交易者只是将每次交易看作是一连串交易事件中的一个,而在宏观上追求大数定理的境界。
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苦旅。一个动作经过千百次重复后就会进入人的潜意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习惯动作。专注是一种力量,习惯是更大的力量。
就像李小龙所说“我打出的拳,不是我计划、意识中的拳,我打出的拳,毫无意识,而只是在我无意识之中打出的拳,才是真正的拳”。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