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股市场呈现“跌不下来”的态势。不论通胀回升、就业数据下调或政策不确定性出现,市场均能快速消化并继续上行。
股市持续走强虽令人鼓舞,却也引发疑问:这种上涨是否合理?背后是否存在隐忧?结合近期经济数据与市场信号,我们可从货币政策、就业市场、消费结构与资产效应四方面进行分析。
本周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为一年来首次降息。关键信息在于鲍威尔的表态:此次降息属“风险管理”性质,且利率将“向中性方向持续调整”。
历史类似表述后曾出现连续降息,市场据此解读为降息周期的开始。CME利率预期显示,市场预计今年再降息两次,2026年进一步降息三次,至明年底利率或降至3%左右。这一预期成为当前交易逻辑的基础。
降息对股市影响需结合经济背景。若经济已衰退(如2001年、2008年),降息难阻下跌;若属预防性降息(如2019年),则对股市形成支撑。因此,美国经济是否衰退成为判断降息效果的关键。
就业是经济核心支撑。当前数据呈现矛盾现象:新增非农就业大幅下滑,5月后月均仅2.7万人,低于此前12.3万,历史上这一水平常预示衰退。
然而初领失业金人数保持稳定,裁员比率维持在1.1%低位。企业“不招也不裁”的现象罕见,根源在于政策不确定性下的观望态度。
8月制造业PMI升至53,为三年新高。企业反映需求旺盛但受关税政策影响,暂缓扩张。
这表明就业市场矛盾源于外部风险而非内在经济恶化。随着政策不确定性下降,若需求持续,就业市场有望复苏。
需求能否持续取决于消费。美国银行数据显示,8月信用卡与借记卡支出同比增1.7%,连续三个月增长。
消费韧性主要来自高收入家庭:最富裕10%家庭贡献总消费的50%,创历史新高。低收入家庭消费则处于三年低点。
这种分化源于资产结构差异。富裕家庭股票配置比例达53%,美股两年牛市带来显著财富效应,推动其消费意愿。
四、五月消费短暂萎缩与股市调整相关,随后反弹印证财富效应的影响。股市上涨通过心理机制转化为实际消费,形成“富人消费—企业需求—就业稳定”的传导链条。
上述环节构成一个闭环:降息预期支撑股市 → 股市上涨提升富人财富效应 → 财富效应推动消费 → 消费旺盛维持企业需求 → 需求稳定保障就业 → 就业稳健支撑经济与股市。
这一自我强化循环使美股呈现“跌不动”特征。
然而循环依赖三个变量:美联储政策:若降息路径中断,循环可能瓦解;政策风险:关税等不确定性若长期化,将冲击企业信心与就业;技术推动:AI发展是盈利增长的重要外力,若停滞将削弱上涨基础。
目前这三者均呈积极态势:降息路径明确、关税谈判推进、AI技术处于成长期。即便股市自4月低点上涨约30,循环仍有望延续。短期风险主要是通胀粘性与关税滞后影响,但预计不会根本颠覆逻辑。
美股当前走势源于货币环境、就业韧性、消费结构与资产价格的多重正向反馈。理解这一循环有助于辨别市场本质:上涨并非无根之木,但需密切关注政策、技术与流动性变化。投资者宜把握底层逻辑,避免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主线。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