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之后,美方这几个月一直在催促“解决”此事,希望中国恢复进口。因为过完今年中期选举临近,大豆和其他农业产品、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中国一点不买的话,直接关乎到共和党很多议员的饭碗问题。特朗普美方想谈判这件事的时候,又打着“不准备让步”的算盘,所以一直没有获得回应。根据美媒报道称,特朗普准备采取补贴的方法暂时“稳住”美国农民,对于这件事他准备和中国拖下去。
因为前段时间美消息人士表示,中国去年进口了1亿多吨的大豆,大约五分之一都是美国出口的。现在中国停止进口,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缺口”去哪里补;中方之前已经向巴西进口大豆,不过考虑到巴西的产能,还不足以满足需求,这也是美方笃定等下去“可能有转机”的原因。然而22号阿根廷这边突然取消了大豆的出口税,紧接着就传来消息,说中国进口阿根廷十船大豆,大概60万吨左右。中方和阿根廷的行动“配合”很快,米莱政府的减税也是刚好卡到的时间点。
然而更惊人的是,美国在24号报道称,称中国追加了订单,两天内采购阿根廷大豆的总量已达20船、约130万吨。中方的采购行动没有停止,还在不断加快,给美国议员们很大的“危机感”;他们甚至责怪阿根廷,说现阶段在美国帮助阿根廷稳定经济的时候,他们却损害了美国农民的利益,这是“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不过话说回来,米莱的确也成为这波中美竞争格局中,最大的赢家之一了。
因为近日阿根廷央行3天内紧急抛售11亿美元以支撑汇率,本就微薄的外汇储备濒临耗尽。中国追加的130万吨大豆订单,配合阿根廷取消26%出口关税形成的成本优势,推动农户加速抛售囤积的1900万吨大豆库存,预计可帮助阿根廷在10月31日前实现7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目标。这笔资金及时补充了外汇储备,政策公布后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随即上涨4.5%,创下5月初以来最大涨幅,有效遏制了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对米莱而言,这不仅避免了外汇储备耗尽引发的全面经济崩溃,更为其后续推行货币改革赢得了喘息空间。
上任初期,米莱曾对对华合作持质疑态度,其外交倾向一度引发市场对中阿经贸关系的担忧。但面对国内经济困局,米莱展现出务实转向,在货币互换协议续签、扩大大豆出口等领域主动推进对华合作。中国追加大豆订单的积极回应,验证了这一务实策略的正确性:中国作为阿根廷农产品最大买家,2023年吸纳了阿根廷超一半的牛肉出口,此次大豆采购更是在11月中美贸易豁免政策到期前,形成了稳定的供应渠道。这种合作不仅让米莱摆脱了"意识形态绑架外交"的被动,更在依赖美国援助未果的情况下,开辟了新的经济协作路径。同时,中国对阿根廷大豆的青睐挤压了美国市场份额——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这是1999年以来首次出现中国未订购美国秋季收获大豆的情况,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