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水后皮肤问题频发?专家教你如何预防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白奕莎

炎炎夏日,水上乐园、野外溯溪、泳池畅游、海边踏浪,成为不少人消暑的选择。但清凉背后也藏着皮肤健康的“隐形杀手”。浙江省皮肤病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陈娓表示,入夏以来,与玩水相关的皮肤病患者明显增多。

浙江省皮肤病医院供图

水上活动“皮肤杀手”——晒伤

为啥水上活动容易晒伤?陈娓介绍,水面能够反射紫外线,使其威力倍增,肩部、背部、鼻尖等暴露部位首当其冲。典型表现包括皮肤发红、灼热、刺痛,严重时出现水疱、脱皮,甚至伴有头痛、发热。

如何预防?陈娓表示,首先要做好“硬防晒”,选择专业的防晒衣/袖套、宽檐帽、太阳镜,下水前穿长袖防晒泳衣,物理遮挡最有效。防晒霜要“足量+勤补”,选择SPF50+防水型防晒霜,下水前20分钟涂抹,每2小时或出水后立即补涂,别吝啬用量。此外,注意避开强光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减少户外水上活动。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夜间场次。

出水后的“瘙痒警报”——接触性皮炎/过敏

玩水后,有些人会发生过敏、荨麻疹等,皮肤发红、干燥、紧绷、刺痒,甚至出现小红疹或风团。

“泳池消毒剂(氯)、海水盐分、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藻类,甚至水中溶解的污染物,都可能刺激皮肤或引发过敏反应。”陈娓建议,玩水后,应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全身,去除残留刺激物。尤其是泳衣遮盖处、腋下、腹股沟等易残留区域。使用温和的沐浴露,冲洗后立即涂抹成分简单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敏感肌人群还需要加强防护,可在下水前,在易敏感部位(如颈部、胸部)薄涂一层凡士林或物理型防晒霜,形成保护膜。

小伤口变“大麻烦”——皮肤感染

若身上有伤口,玩水更要谨慎。

陈娓介绍,水中可能存在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泡水后皮肤屏障脆弱,若身上有小破口,如擦伤、抓痕、痘痘等,细菌更易入侵,导致伤口周围红肿、疼痛加剧、有脓液渗出,还可能伴随发热。

“伤口防水是底线。”:陈娓提醒,身上有开放性伤口、较大擦伤、未愈合的痘痘,严禁下水,使用防水创可贴往往不可靠。同时,要避免在水中抓挠,以免制造破口。出水后若觉瘙痒,可冷敷或涂抹保湿剂缓解。此外,要及时处理小伤口,即使是微小擦伤,上岸后也需用干净清水冲洗,碘伏消毒,保持干燥。

水边“尴尬”——足癣(脚气)感染

公共更衣室、淋浴间、泳池边的潮湿地面是真菌(红色毛癣菌等)的温床。赤脚行走易沾染,足部长期潮湿更易滋生。

陈娓介绍,足癣感染主要表现为脚趾缝发白、浸渍、糜烂、脱皮,或足底/侧缘起水疱、脱屑,伴有剧烈瘙痒。要预防这种“尴尬”,在泳池边、更衣室、浴室务必穿自己的防滑拖鞋,不与他人共用鞋袜。游玩结束,彻底擦干双脚,尤其是趾缝,可自带吸水性好的毛巾,保持足部干爽。游玩后换上干净、透气的鞋袜。如有脚气病史,游玩后可外用抗真菌药膏预防复发。

发丝“干枯”——长期游泳伤发

长期游泳,还有可能损伤发质。陈娓介绍,泳池中的含氯消毒剂、海水中所含的盐分,以及紫外线辐射,均会对头发中的角质蛋白造成损害,导致头发干枯、脆弱、易断、褪色,尤其染发后更加明显。

要想避免伤发,建议下水前湿发+涂“保护层”,用清水充分浸湿头发,减少吸收化学物质和盐水,还可以适当涂抹护发素或橄榄油,形成保护层,减少氯的吸收。泳帽的选择也有讲究,硅胶泳帽密封性最佳,是保护头发的首选物理屏障。此外,游泳后要即刻深度清洁+护理,用温和的洗发水彻底清洗头发,去除残留氯,再用护发素或发膜修复,避免高温吹风机近距离直吹。

陈娓特别提醒,过敏体质者、湿疹患者、糖尿病患者需咨询医生后下水,儿童玩水应有家长陪同。若玩水后皮肤出现红肿、水疱、溃烂,或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勿自行用药,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养生   皮肤   专家   头发   伤口   水疱   泳池   屏障   泳帽   紫外线   防晒   破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