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伤肝是真的!肝病医生提醒:最伤肝的酒类,不是啤酒红酒

喝酒这事,真不是件新鲜事。不管是聚会凑热闹,还是工作场合“感情深一口闷”,酒几乎成了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每次有人端起酒杯,总有人悄悄嘟囔一句:“喝多了伤肝。”

说这话的时候,谁都知道个大概,却又好像没人真当回事。但要是肝脏能说话,怕是早就在心里咆哮了好几百遍:“能不能别再灌我了?”医生早就说得明明白白——伤肝这事,确有其事,而且伤得最狠的,真不是你以为的啤酒或者红酒,而是那种看起来“刚烈”的高浓度白酒。

有人以为啤酒喝着清爽,红酒还有点“养生”的意思,高浓度白酒才是真男人的象征。可实际上,越是这种看起来“猛”的酒,越是对肝脏下手最狠的主儿。

医学上早有研究表明,乙醇是酒精的主要成分,不管是啥种类的酒,本质都是乙醇在起作用。而高浓度白酒里,乙醇含量相当高,一杯下肚,肝脏处理起来压力可比低度酒大了不少。

肝脏又不是超人,解酒的活儿不是说干就干,长期这样折腾,肝细胞直接被毒死,啥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统统都可能找上门来。

说个常见误区,很多人以为“喝得少,没事。”可惜的是,这个“少”到底是多少?白酒的度数一般都在40度以上,有些高度酒甚至能到60度。一小杯50毫升的高度白酒,乙醇含量能达到20克以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男性每天摄入乙醇量不应超过20克,女性更低。也就是说,一杯白酒下去,刚刚“超标”。别小看这20克,天天来一杯,肝脏就像是被迫天天加班,还不准请假,这样下去迟早出问题。

而且白酒的“刺激性”还不止是乙醇。很多高浓度白酒中,含有的杂醇油、醛类、酯类等成分比低度酒多不少。这些成分对肝细胞来说,也不是啥好东西。

它们会干扰肝脏的代谢系统,让解毒、排毒功能打折扣。人们常常喝完白酒感觉“上头”、“脸红”,很多时候并不是乙醇的问题,而是这些杂质在作怪。肝脏得处理的不只是酒精本身,还得对付这些“连带伤害”。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喝酒喜欢空腹上阵,觉得能“更快入醉”。这就更糟了。空腹喝酒,酒精吸收速度加快,血液中的乙醇浓度短时间内飙升,肝脏根本来不及反应,等意识到的时候,肝细胞已经遭殃了。

长期如此,哪怕喝得不多,也可能慢慢积累成慢性肝病。特别是那些原本就有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的人群,再碰上高浓度白酒,简直就是“火上浇油”。

不少人对肝病没啥概念,觉得不疼不痒就没事。问题是,肝脏这个器官“沉默寡言”,真要出问题,往往已经很严重了。酒精性肝炎初期症状不明显,等到出现疲倦、恶心、肝区不适等情况时,多半已经发展到中重度阶段。

有研究显示,约有10%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肝癌。

有一项发表于《肝脏国际杂志》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追踪了超过25万名成年饮酒者,结果显示每天饮用超过30克乙醇的人群,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是普通人的3.2倍,若饮用高度酒,风险还会进一步增加。

另有数据显示,在中国肝硬化住院患者中,近一半与长期饮用高浓度白酒密切相关。这些数字摆在那儿,真不是“危言耸听”。

很多人爱喝酒,是图个“气氛”,可这气氛一过,肝脏还得默默收拾烂摊子。更别提还有人酒后熬夜、暴饮暴食,加重肝脏负担,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有些人甚至觉得“酒喝下去就排出来了”,根本没进肝,真是太低估肝脏的“兢兢业业”。

乙醇在人体内代谢主要靠肝脏,超过90%的乙醇分解任务都是肝在干,剩下的才通过汗液、尿液排出。肝脏相当于一线工厂,不管你喝多少,它都得拼命干。

很多人听说“红酒养生”、“适量喝点酒有益健康”,这些说法确实存在,但前提是“适量”,而且是极少量的那种,还得身体健康。高浓度白酒可从来没被推荐过养生。

酒精的好处是建立在严格控制剂量、特定人群和其他健康行为基础上的。普通人盲目模仿,只会弄巧成拙。特别是三高、肝功能异常、有家族肝病史的人群,根本不适合饮酒。

不少朋友喝酒时有个“英雄主义”,觉得自己能喝是本事。但医学上没有什么“千杯不醉”,只有“千杯慢死”。酒精耐受性高,只代表身体适应了酒精的麻痹作用,但肝脏还是受伤。

那些“酒量惊人”的人,其实肝脏已经快不行了还不自知。医生常说,有些肝硬化患者在发现前一天,还能和朋友干杯。等真查出来问题,后悔都来不及。

说到底,肝病的可怕不仅在于伤害大,更在于它悄无声息。早期无明显症状,不痛不痒,很多人等到体检时发现转氨酶飙升、B超异常,才意识到肝已经出了问题。

而那个时候,距离肝脏彻底“罢工”,可能也就一步之遥。尤其是酒精性肝病,初期可逆性强,只要及时戒酒,肝脏可以自我修复。但拖得太久,演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那真就是“覆水难收”。

社会上流传的一些“护肝偏方”,其实并不靠谱。什么“喝酒前吃点油”、或者“喝完酒吃护肝片”这种做法,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肝脏不是护盾,酒精也不是玩具。

不喝才是最安全的,低度酒也不是万能替代,高浓度白酒更要敬而远之。有医生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再高级的白酒,也抵不过一颗健康的肝。

现代人压力大,社交应酬、情绪释放,难免绕不开酒桌。但得知道自己身体底线,尤其是肝脏这关不能不顾。谁也不想到了四五十岁,还得靠药物维持肝功能。肝脏可不像胃,出问题能立马疼一疼,它是出了名的“忍”,一忍就是大半年甚至好几年,等出事,就很难收场。

喝酒这件事,说到底,还是要有底线。高浓度白酒的确最伤肝,不是说不能碰,而是别拿它当成日常习惯。聚会小酌可以理解,但天天喝、空腹喝、大量喝,那就是明摆着跟肝过不去。医学不是在“吓人”,而是在提醒大家别再拿健康开玩笑。

参考文献:

[1]王宁.酒精性肝病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3):168-172.

[2]胡颖.肝脏代谢酒精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4):321-325.

[3]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4年《中国居民饮酒与健康状况报告》.

[4]张蕾.酒精与肝病的关系探讨[J].临床内科杂志,2021,38(10):701-704.

[5]李志强.高浓度酒精对肝细胞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20,14(2):95-10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美食   酒类   肝病   红酒   啤酒   医生   肝脏   白酒   乙醇   酒精   肝硬化   肝功能   人群   杂志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