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荷兰就光刻机对中国亮明态度,日媒:我们“上当”了

芯片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大国之间的一场拉锯战,尤其是美国带头围堵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光刻机作为半导体制造的核心设备,荷兰的ASML公司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

这几年,美国不断升级出口管制,从2022年10月开始,就针对先进芯片和制造设备下手,直接把荷兰、日本这些盟友拉进来。

荷兰政府本来就夹在中间,一方面得顾及美国的压力,另一方面ASML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大。

2023年3月,荷兰宣布新出口限制,禁止ASML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浸没式DUV光刻机和EUV设备,这步棋明显是跟着华盛顿走,但也留了点后门,让中低端设备还能流通。

结果呢,2024年上半年,中国客户一看风向不对,赶紧大举采购ASML的DUV机器,囤货备战,导致ASML对华销售占比飙升到近50%,创下历史新高。这笔买卖让ASML赚得盆满钵满,但也惹恼了美国那边。

转眼到2024年下半年,美国商务部又出手,12月2日更新管制规则,新增了对计量工具和软件的限制,直接瞄准ASML的DUV系统出口到中国某些芯片厂。

ASML赶紧回应,说这些新规的影响会在2025年的整体展望范围内,不会太离谱。公司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上直言,DUV出口会受点影响,但长期来看,芯片需求还是稳的。

荷兰政府也没闲着,2024年9月扩展了出口许可要求,针对NXT:1980Di之后的DUV型号需要逐案审核,但旧款和中低端设备照样能卖。

这态度其实挺务实的,荷兰人清楚ASML是中国第三大市场,2023年对华出口就占总营收15%以上,价值27亿欧元左右。要是彻底封死门,不仅ASML遭殃,整个荷兰经济也得跟着抖三抖。

话说回来,ASML的策略就是钻政策空子,继续供应14nm和28nm级别的DUV机器,这些设备对中国当前的生产线升级正好合适,不会触及美国最敏感的7nm以下节点。

日本这边的情况就有点尴尬了。从2023年1月开始,日本和荷兰一起响应美国的号召,同意限制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

日本经济产业省直接下令,尼康、佳能这些老牌企业禁止出售浸没式光刻机给中国客户。结果,日本对华半导体出口在2024年下滑了20%,损失至少3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本来日本在中低端光刻机领域有优势,几十纳米工艺的设备需求大得很,中国市场占日本出口的40%。可日本企业一跟风限售,订单就这么没了。

日媒像《日本经济新闻》在2024年11月报道时,忍不住吐槽,说日本半导体行业这次是自断臂膀,荷兰ASML钻了空子,继续卖中端设备,抢走了本该是日本的生意。

文章里直指,日本以为跟着美国就能占便宜,结果订单流向竞争对手,东京企业哭都哭不出来。这不就是典型的“上当”吗?

日本媒体分析,日本的限售指令让尼康和东京电子头疼不已,过去那些浸润式光刻机的订单,本来能稳稳进账,现在全让荷兰捡了漏。

再深挖挖,美国的管制对荷兰的影响其实没想象中那么狠。2024年10月,ASML在财报中预测,2025年中国销售会降到总营收的20%左右,但这已经是囤货高峰后的正常回落。

公司在北京的维修中心2025年3月正式运营,这步棋明摆着是维护现有设备,延长客户使用寿命,避免彻底断供。

荷兰政府在2025年1月还特意排除大部分ASML对华销售从“双重用途”出口数据中,这等于给公司松了绑,让数十亿欧元的交易不被公开审查。

相比之下,日本的反应更被动。2024年6月,美国又推荷兰和日本进一步限制芯片设备出口,日本政府虽同意,但企业内部怨声载道。

尼康的股价在2025年上半年波动大,订单下滑直接拖累业绩。日媒在报道中反复强调,日本本该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占一席之地,可因为盲从华盛顿,现在中低端市场也被ASML蚕食。

荷兰人呢?他们清楚自己只是欧洲小国,经济命脉捏在ASML手里,得自己权衡利弊。中国市场这么大,有钱不赚才傻。

从数据上看,荷兰对华出口在2025年4月确实下滑了10%以上,主要因为ASML清空了2024年的积压订单。中国海关数据显示,3月份进口从荷兰的半导体工具锐减,买家们早早备齐了货。

但这不代表合作停了,ASML的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还是超预期,DUV需求保持稳定。公司在费尔德霍芬的物流中心继续运转,叉车搬运设备部件,贴上中国标签。

美国的压力没少,2025年5月,ASML市值蒸发1300亿欧元,一半是因为中国限制,一半是关税不确定性。

但荷兰政府没完全低头,2025年6月,他们开始独立发放DUV出口许可,不再全盘听美国的。这态度亮明了:合作可以,但不能牺牲自家企业。日媒看到这点,更觉得日本吃亏。

日本在2023年2月就签了新协议,限制对华芯片技术转移,现在后悔也晚了。东京的半导体制造商,本来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让ASML后来居上,EUV技术垄断后,中低端也跟进抢滩。

中国这边呢?美国的封锁没白费,但也逼出了本土创新。2024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在DUV设备支持下,14nm和18nm产能稳步提升。SMIC这样的企业,用进口机器优化生产线,良率提高15%。

本土光刻机研发投入加大,2025年已有几款中端设备下线,虽然还追不上ASML,但缩小差距是时间问题。荷兰的维修枢纽开张后,中国工厂的设备维护更顺畅,减少了停机时间。

相比日本的损失,中国市场反而成了ASML的缓冲带。日媒在2025年报道中,分析说日本的限售只会加速中国自给自足,到时候高端还被ASML捏着,中低端本土化,日本空间更小。

全球来看,这场芯片战暴露了盟友间的裂痕。美国想通过管制维持霸权,但荷兰和日本的执行度不一样。

荷兰更灵活,利用政策漏洞供应非敏感设备,2025年对华出口虽降,但整体半导体贸易没崩。日本则铁板一块跟进,结果企业叫苦。

2024年7月,ASML的中国销售激增,就凸显了美国外交的尴尬,华盛顿威胁要加码,但荷兰政府顶住了。日媒的“上当”论调,其实是日本企业对东京决策的不满。

过去,日本尼康和佳能把持全球光刻机半数市场,可美国一打压,就让位给ASML。现在轮到日本被边缘化。

荷兰的态度接地气多了:技术封锁没用,市场才是王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国,谁不卖谁亏本。

总的来说,这事儿告诉我们,高科技不是谁想封就能封死的。荷兰人玩得转,平衡中美,保住自家饭碗。日本媒体的“上当”吐槽,戳中了痛点:盲从大国外交,往往自食苦果。

中国呢,继续往前冲,芯片自主化是大势。世界半导体格局,从单极转向多极,谁适应快谁赢。荷兰的态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装了,直球出击,市场逻辑摆在那,谁也挡不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科技   光刻   荷兰   中国   态度   日本   美国   半导体   设备   尼康   芯片   低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