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卫视《根脉》:共颂“成功” 两岸割不断的家国情

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在闽台两地留下众多历史遗迹,现在,两岸与郑成功有关的纪念场所和地名有数百处之多,郑成功文化更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富有特色的“海峡文化”之一。今天的《根脉》系列报道,两岸记者带您追寻郑成功足迹,了解这位民族英雄如何“成功”守护两岸中国人切不断的家国情。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石像

身披铠甲,手按宝剑,厦门鼓浪屿上的这座郑成功石像,高达15.7米,重1400多吨,气势雄伟,不怒自威,是许多初到厦门的游客必打卡之处。人人皆知民族英雄郑成功与厦门颇有渊源,但却不一定知道,厦门市思明区名字的来历直接和郑成功相关。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石像

郑希远 厦门市郑成功研究会会长

郑希远 厦门市郑成功研究会会长

郑成功为了反清复明来到厦门

厦门当时也只是个渔村而已

而郑成功因为思念明朝的缘故

就把厦门命名为“思明洲”


彭一万 厦门文史学者

彭一万 厦门文史学者

在郑成功的努力下

厦门港不仅是渔港

而且还变成军港

尤其他在通洋裕国以后又做很多生意

所以厦门又变成了商港

所以在那个时代

厦门就变成渔港 军港 商港三位一体

这样厦门这个地方就繁荣起来了

王舒锡 厦门卫视记者

王舒锡 厦门卫视记者

位于厦门的沙坡尾,如今已成为了两岸艺术青年的文创聚集地,但我们把时针拨回到1661年,在那个时候沙坡尾的名字还叫玉沙坡,郑成功正是从玉沙坡出发,前往对面金门的料罗湾,同时集结两万五千大军和四百艘战船,一路向东。

苏 畅 厦门卫视驻台记者

苏 畅 厦门卫视驻台记者

台湾海峡的滚滚浪潮将郑成功带到台南,台南的鹿耳门,传说中就是郑成功登陆的地方。从这里开始,郑成功开启了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历史大业。

台南郑成功像

郑成功率兵历经九个多月奋战,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被侵占了38年的台湾。之后,郑成功实行“寓兵于农”之法,屯垦开荒,北至如今的宜兰,南至屏东恒春,几乎覆盖整个台湾岛。

虽然郑成功到台湾后,不到一年便遗憾病逝,但他对台湾作出的建设贡献,以及他的忠孝爱国之情,至今仍被两岸民众感念。

郑成功祖庙举行秋祭大典

农历七月十四是郑成功的诞辰日,台南市每年都会在郑成功祖庙举行秋祭大典。


郑有懋 台南郑成功祖庙主委

郑有懋 台南郑成功祖庙主委

郑成功是一个民族英雄

在我们两岸都是公众心中的民族英雄

今天我们共同发扬郑成功文化

共同发扬郑成功精神

这是我们两岸共同的希望


林国明 台南安平开台天后宫总干事

林国明 台南安平开台天后宫总干事

我们台南宫庙

常常到厦门去参加郑成功文化节

两岸一家亲

因为同文同种的关系

我们有共同的文化 共同的信仰

全台湾共有三百多座宫庙供奉郑成功

目前全台湾共有三百多座宫庙供奉郑成功。台南的郑成功祖庙建于1663年,是台湾第一座主祀郑成功的宫庙。

台南移栽于河南南阳的七弦竹

在台湾许多郑成功史迹处都栽种着七弦竹。相传300多年前,郑成功的夫人因为思念明朝,便把七弦竹从河南南阳移植到了台南。

河南南阳七弦竹

到了日本殖民台湾时期,七弦竹便化身台湾民众思念祖国的承载之物,在民间开始盛行栽植。

郑道聪 台南文史研究者

郑道聪 台南文史研究者

因为日本殖民台湾

民众讨厌满清政府割让台湾

种植七弦竹以怀念华夏文明

讲述台湾人民志节高尚

表明台湾人民的心志

台湾大街小巷郑成功无处不在

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郑成功其实无处不在。

例如,在全台湾各县市都能看到的成功路,以及成功小学、成功中学,还有成功大学。

虱目鱼

当然,还有嘴里吃的,例如虱目鱼。传说当时郑成功当时看到虱目鱼就用闽南话问"这是什么鱼,这是什么鱼",音译成普通话,也就是虱目鱼了。

还有台湾人喜欢喝的林凤营牛奶。其实,林凤是郑成功的部将,后人为了感念他,便把他驻扎的地方叫做林凤营。

林凤营牛奶 成功薯片

此外,在台南还有印着郑成功的文创商品,到台南旅游带上一包“成功薯片”,就可以把“成功”带回家。

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走进了台湾民众的生活,更走进了他们的心里。在台湾民众眼中,郑成功有着多重身份——民族英雄、祖先、神明以及传奇人物。

台湾郑氏后人约50万人

由于当年清廷追剿,郑氏后代颠沛流离也不敢做族谱记录,郑成功的直系血脉如今已不可查,两岸郑氏后人靠一代代的口耳相传,不忘自己是英雄后裔。

据统计,在台湾的郑氏后人约有50万人,在大陆约有1300万人。如今两岸交流多了,宗亲们也常常相互“串门”。

郑昭明 郑成功在台后人

郑昭明 郑成功在台后人

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亲情很重要

我们看到姓郑的

自然而然地就结合在一起

如果祖籍知道是泉州南安石井的

那就更亲了


郑传兴 台湾世界郑氏宗亲会总会长

郑传兴 台湾世界郑氏宗亲会总会长

我们每年大概有30次以上的交流

与大陆郑氏宗亲互相有来往

此外还有固定的庆典

4月29日是固定的祭拜庆典

再来就是郑成功的诞辰

这是固定的

在后人的眼里,郑成功不只是自己的先辈,更承载着两岸共有的历史文化记忆与信仰传承。


郑希远 厦门市郑成功研究会会长

郑希远 厦门市郑成功研究会会长

我们想要在厦门岛再建郑成功纪念馆

要有更大的规模

例如郑成功文化博物馆

还有郑成功文创园

进一步宣扬郑成功文化


郑昭明 郑成功在台后人

郑昭明 郑成功在台后人

郑成功不是郑氏家族的光荣而已

更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把它扩大为两岸姓氏闽台交流会更有意义

两岸的神明交流很多

但真正能代表爱国主义的神明交流

就是郑成功

“国姓爷”郑成功

教化一方传功名,“国姓爷”所到之处,也把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来源:厦门卫视《两岸新新闻》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历史   厦门   卫视   两岸   台湾   台南   民族英雄   后人   厦门市   南郑   鼓浪屿   宗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