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眉大眼的地产一哥开始亏损了


保利最新的三季报,看起来也有点“扛不住”了。


要说房地产市场是个江湖,那里面基本就两大派系:一边是民营房企,另一边是央国企。


前两年,民企在各种因素叠加下纷纷“爆雷”,能留下来的没几个,从那以后,不管土拍市场、还是销售榜单,几乎都成了央国企的天下。


当时的这波爆雷潮,让不少人都认为央国企将是最后赢家时,谁曾想,这波寒潮持续到现在,已经开始了无差别袭击了。


作为央国企,确实有它的优势,比如背景硬、银行认可度高,融资额度大、成本低,流动性支持也基本管够。


但问题是,银行能给国央企钱,却保不了国央企的业绩。


保利发展三季度报显示,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7.82亿,同比降幅惊人,高达 299.19%。


这是保利发展自2006年上市近20年来,首次交出单季度亏损的成绩单。


作为“房企一哥”,保利这份成绩单宣告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现在的房地产,到底有多难。


翻看保利发展近 5 年来的利润表,2021年归母净利润是273.88亿,2022年是183.20亿,2023年是120.67亿,2024年是50.01亿,今年前三季度是-7.82亿。


这五年间,保利发展的净利润一直在跌,而且亏损幅度在持续扩大。


这走势,像极了大嘴的股票账户,一路向下,毫无反弹,连个“假金叉”都没有。


那么问题来了:背景硬、融资易的央国企,怎么就亏了呢?


答案就藏在保利这几年的“剁手式”拿地策略里。


2021年至2023年,保利发展连续三年蝉联“拿地冠军”宝座,2024年位列全国第二,2025年上半年又重回第一。


四年半时间,保利发展合计新增土地总价接近5000亿元。


不仅拿地规模第一,地价成本也从2021年的0.68万元/平方米跃升至2024年的2.08万元/平方米,三年间涨幅高达205.88%。


相比之下,同期签约均价仅从1.605万元/平方米升至1.80万元/平方米,涨幅仅为12.15%


面粉价格暴涨,面包价格微涨,这种价格剪刀差直接吞噬了保利发展的利润空间。


这就好比用鱼子酱的成本做了一份鸡蛋炒饭,却只能以普通炒饭的价格卖出去。


不亏才怪!


更要命的是库存,到今年三季度末,保利待开发面积还有4516万平方米,在建面积4483万平方米。


即使完全不新增土地,仅消化现有库存就需要至少3.3年,实际周期很可能长达4-5年。


存货方面,2024 年末存货的规模为7986亿元,而到了 2025 年的上半年末,存货的规模仍然为 7611 亿元。


半年时间,只减少了300多亿,对比保利整个体量,几乎等于没动,简单理解就是,就算降价卖,市场也不一定接得住。


这背后,是全国房价自2021年以来普遍跌了30%-50%的现实,在这种行情下,存货跌价几乎是所有房企的“通杀局”。


另外,截至今年上半年,保利在三四线城市还有 2000 万平米的土储,尽管这些土地多数位于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但其中有近6成还没有开工。


在当前楼市供需严重失衡的背景下,这么多土地就这样趴在账上,既不能快速变现又在不断的吞噬资金成本。


银行可以给钱无限的买地,但不能给钱买房。


而另一个隐藏雷点,是合作开发模式的反噬。市场好的时候,合作是分担风险;市场差的时候,合作方可能变“猪队友”。


数据显示,保利赚的利润中,被合作方分走的比例持续攀升,从2021年的约26%升至2024年的近49%。


这意味着:保利辛辛苦苦干项目,结果近一半利润要分给别人。更惨的是,有些合作方已经爆雷,项目卡在那里进退两难。


大嘴想到了这两年最火的一句话:这两年,但凡有点上进心的都负债累累了。


自民营房企陆续爆雷后,保利是所有房企中最努力,最上进的。


但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最努力、最上进的那个,一旦开始出现季度亏损,短期内就很难止住,毕竟惯性太大了。


除非接下来房价能稳住且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浓眉大眼   地产   国企   存货   净利润   土地   价格   市场   建面   利润   成本   规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