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中医揭秘:三伏天这样做,冬天少生病!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

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此时是温补阳气、

驱散寒邪的最佳时机。

利用这一时机,

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今天为大家带来三伏天中医养生秘诀。


一、养生三法:辨证施治,精准出击


1. 三伏贴:穴位靶向温通

适用症状:

▶️ 肺系疾病: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

▶️ 寒湿痹症:关节冷痛、老寒腿

▶️ 脾胃虚寒:遇冷腹泻、食欲不振


温馨提示

→ 皮肤破损/湿疹/瘢痕体质者禁用

→ 孕妇及2岁以下幼儿慎用

→ 成人贴敷4-6小时为宜,微痒属正常,起疱需及时处理,如有不适请立刻就医。




2. 艾灸:热能免疫调节

▶️ 智能艾灸仪:红外温控防烫伤(尤其适合老人、小孩)

▶️ 麦粒灸:麦粒灸形小如麦,其兼具作用点精准、温热力深透两方面的特性



温馨提示

→ 阴虚火旺(舌红少苔、五心烦热)禁用

→ 距皮肤3-5cm,单穴≤15分钟

→ 晕灸处理:按内关+人中穴,饮温糖水




3. 督脉灸:脊柱能量通道重建

操作规范:

生姜泥铺督脉+艾绒条,形成持续温热刺激带

适配人群:

阳虚体质:腰脊冷痛、畏寒乏力

妇科寒证:痛经伴血块、小腹冰凉

亚健康人群


温馨提示

→ 高血压未控者禁用|必须由中医师操作

→ 灸后2小时禁冷水浴




二、饮食调养:给脾胃的“消暑说明书”


食材功效与禁忌表

类别

食材

禁忌注意

清火系

苦瓜/莲子心

体虚、脾胃虚弱或经期女性慎用

祛湿系

冬瓜/薏米

体质虚寒及孕妇慎用

温阳系

生姜/羊肉

咯血/痘疹发作期忌姜


红黑榜

红榜

黑榜

荷叶粥(解暑)

冰奶茶(寒湿滞留)

乌梅甘草饮(生津)

麻辣火锅(耗伤津液、滋生湿热)


三、药物调养:内服需辨证,药膳可巧用


经典方剂(医师指导下使用)

症型

方案

禁忌

暑湿感冒

藿香正气水

驾驶前禁用含酒精剂型

脾胃虚寒

附子理中丸

阴虚内热者绝对禁用

心火亢盛

导赤散

便溏者慎用



药膳

祛湿套餐:薏米30g+赤小豆15g+茯苓10g(煮粥)

补气套餐:黄芪15g+山药20g+鸡胸肉100g(炖汤)

防暑套餐:淡竹叶5g+西瓜翠衣30g(煮水代茶)




四、防未病:三伏天生存法则



1. 运动原则:

→ 晨间太极/八段锦,后背微汗即停

→ 避免17:00前暴晒运动



2. 空调管理:

→ 室温≥26℃,风口向上调节

→ 穿护颈外套防“风邪袭络”


3. 情志调摄:

→ 11:00-13:00静坐养心

→ 按压劳宫穴(掌心中指尽处)清心火



五、温馨提示

1. 绝对禁忌:

- 高热患者禁用温热疗法

- 糖尿病患者未控血糖禁三伏贴


2. 专业门槛:

- 穴位定位需执业中医师操作

- 网购药贴存在配方风险


3. 饮食禁忌:

- 艾灸后2小时内禁冷饮

- 贴敷期间忌海鲜/芒果等发物


三伏天是自然的能量馈赠,

更是身体的抗寒力训练营。

用艾灸点燃阳气引擎,

以三伏贴疏通寒湿堵点,

借药膳重建内环境平衡

——冬病夏治的本质,

是唤醒人体自愈的智慧。


健康提示:养生需量体裁衣,请至正规医疗机构制定个人专属方案!


来源:健康郫都,图文 / 犀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或AI生成,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3

标签:养生   伏天   中医   冬天   健康   艾灸   伏贴   脾胃   禁忌   阳气   体质   药膳   督脉   麦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