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忽悠了!央视曝光“水果骗局”,有钱也别买,全是智商税

正值炎热的夏季,水果市场种类丰富,可谁能想到它们竟也悄悄变了味?

当消费者满怀期待咬下一口鲜艳诱人的高端水果,殊不知可能落入了精心设计的甜蜜陷阱。

央视3月25日曝光的几类水果造假现象,真让人脊背发凉,它们披着纯天然外衣,内里却是满满的科技与狠活,满满的添加剂,难怪有人吃了水果反而感觉身体不适。

藏乌梨

先说说那个吹得神乎其神的“藏乌梨”。

前阵子这东西在网上和一些水果店里特别火,卖家都说这是西藏来的珍稀品种,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光照足、糖分高。

还说什么吃了能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价格更是普通梨的6倍多,一斤能卖到三四十块。

不少人听着新鲜,又觉得“高原特产”肯定好,咬咬牙就买了。

可央视一曝光,这“高原神话”立马就破了。

真相其实特简单,所谓的“藏乌梨”,就是用咱们平时常见的普通梨,放在高温里烫一下,把表皮烫成黑色,再换个包装,就摇身一变成了“珍稀品种”。

有专家直接站出来打脸,说全国梨种普查这么多年,从来没发现过原生的黑皮梨,哪来的什么西藏珍稀品种?

金西梅

再看“金西梅”,这东西在不少景区的特产店里很常见。

看着金灿灿的,特别诱人,卖家还说这是当地特有的品种,甜分足,营养价值高。

可你要是真买回去尝一口,能甜到齁嗓子,而且吃完舌头都能被染上色。

其实哪是什么特有的金西梅,就是用快烂掉的李子或者西梅,去掉核之后,泡在糖精和工业色素里腌出来的。

那些景区就抓住游客“来都来了,带点特产”的心理,专坑这些不常来的游客。

但吓人的是,这工业色素吃多了会伤肝,糖精钠摄入过量还会扰乱身体代谢,长期吃下去,身体能好才怪。

蜡光葡萄

还有一种更离谱的,就是用“蜡光葡萄”冒充天价嘉宝果。

嘉宝果这东西大家可能不太熟,它是长在树干上的,因为比较稀有,价格一直不低,于是有些商家就动了歪心思。

他们把普通的葡萄剪了枝,在表面打上一层蜡,让它看着油光锃亮的,再摆个假的果树模型,就敢说是嘉宝果,价格直接翻了10倍。

但是这蜡长期吃下去,会附着在肠胃里,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想想都觉得后怕。

爆炸桃

再讲讲“爆炸桃”,这名字听着挺有意思,商家说这是桃子里的“糖王”,因为糖分太高,把果皮都撑裂了,还说裂口的地方更甜,是极品。

不少人信了这套说辞,觉得裂了口的桃子肯定糖分足,愿意花高价买。

但真相哪有这么美好,这些所谓的“爆炸桃”,其实都是被雨水长时间浸泡过的残次品。

正常的桃子要是糖分高,果皮可能会有细小的纹路,但绝不会出现那种深不见底的裂口。

而且这些裂口里面特别容易藏污纳垢,还会滋生霉斑,检测发现很多都黄曲霉素超标。

黄曲霉素高温都除不掉,吃进肚子里,对肝脏的伤害极大,长期摄入还可能有致癌的风险。

水果椒

还有一种叫“水果椒”的,听名字像是水果,其实就是咱们平时吃的彩椒。

商家把它们包装成高端进口水果,说是什么“可以直接生吃的甜椒果”,富含各种维生素,价格一下子就翻了3倍。

有人觉得彩椒颜色鲜艳,当成水果吃肯定比普通蔬菜有营养,就愿意为这个“水果”名头买单。

可实际上,拿它和普通青菜比,维生素含量还不如人家,就是靠着五颜六色的外表溢价。

说白了,就是换了个名字,换了个包装,就把蔬菜当成水果卖高价,纯粹是利用大家对“高端水果”的追捧来赚钱。

这些被包装出来的“水果”,要么靠着添加剂滥竽充数,要么靠着虚假宣传抬高身价,不仅骗钱,还可能损害健康。

所以我们买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掌握这几个小技巧,就能轻松识破那些“伪水果”的真面目,既守住钱包,也护住健康...

如何识破“伪水果”?

先说说拆穿水果骗局的三招。

第一招是看,自然生长的水果,颜色不会特别均匀,总会带点深浅差异,甚至可能有小小的斑点或瑕疵。

而那些经过“化妆”的假货,颜色往往特别艳丽,看着就像塑料做的一样,完全没有自然的过渡。

就像之前说的“金西梅”,金灿灿的颜色特别扎眼,一看就不自然,这就是典型的人工染色痕迹。

第二招是闻,真正的水果,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清香,不同的水果香味也不一样。

比如苹果有果香,柑橘类带点酸甜气,可那些造假的水果,要么闻着有股刺鼻的化学味,那是添加剂或色素的味道。

要么就没什么味道,因为本身就是用劣质原料加工的,根本没有水果应有的香气。

第三招是摸,天然的水果表皮通常不会特别光滑,多少会有点粗糙感,有的还带点绒毛,比如桃子、杏子。

而那些被打蜡或者处理过的“伪水果”,摸起来手感特别光滑,像涂了一层蜡一样,甚至有点黏手,这都是人工处理留下的痕迹。

就像冒充嘉宝果的“蜡光葡萄”,表皮的蜡质感很明显。

除了学会辨别,选对当季的真水果也很重要。

现在这个季节,软枣猕猴桃就很不错,它被称为“维C之王”,营养丰富,口感酸甜。

苹果枣也是个好选择,热量低,水分足,吃起来清脆爽口。

还有鸡心果,个头不大,味道酸甜,里面的营养成分对眼睛有好处。

这些当季水果不仅新鲜,价格也相对便宜,而且因为是应季上市,不需要太多的保鲜手段,安全性也更高。

值得欣慰的是,央视曝光这些水果骗局后,多地已经开始严查“水果化妆”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水果市场的检查力度。

一旦发现使用添加剂造假、以次充好的情况,就会严肃处理,这也让不少商家不敢再轻易造假。

同时,网友们也纷纷热议这件事,大家发现,那些被炒得越“稀有”、越“高端”的水果,反而越可能是坑。

很多人分享了自己买到假水果的经历,提醒其他人别上当。

这种消费者的觉醒很重要,大家都提高警惕,不被那些花哨的宣传忽悠,那些造假的商家自然就没有了市场。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美食   骗局   智商   央视   有钱   水果   糖分   桃子   裂口   添加剂   商家   表皮   价格   珍稀   色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