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德才
当我第一次看见天源森泉的水从岩缝间渗出时,觉得那不是水,而是大地酝酿亿万年的诗句,正以最纯净的韵脚,吟唱着生命的赞歌。每一滴水珠里,都住着原始森林的灵魂。
这水源,在湖南桑植八大公山。水源自上而下,属于八大公山缓冲区,千年泉眼。这水源地,美得令人屏息。雾气,在林间流转,像透明的绸缎,轻拂过千年古木。植物叶片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悄然滑落,汇入永不停歇的生命之流。
取水工人的身影,是这幅山水画卷中最动人的点缀。他们穿着素净的工作服,穿行在苍翠之间。每一步都轻得像怕惊扰了沉睡的泉水。水厂的一位师傅在他的手心纹路里,仿佛刻着水流的轨迹。“听!”他忽然驻足,“水在唱歌。”果然,那汩汩的泉声,正应和着林间的鸟鸣,奏响大自然的交响乐。年轻的女质检员俯身取样时,人美水美,展现出一幅美丽的风景。
这水的旅程,是一场美的朝圣。从原始森林出发,穿过天然的砂岩滤层,每一层都是大地的匠心独运。心想,那些钙、镁、锂离子,必是远古星辰的碎片,才能在水中谱写出如此完美的矿物质协奏曲。当它们最终被装入晶莹的瓶身,阳光穿透时,我看见了整个宇宙的缩影——那闪烁的光点,是未说完的星河絮语。
午后的水厂,美得如一首抒情诗。沉淀池里的水,安静像面镜子,倒映蓝天白云。微风撩起涟漪,碎成一池的琉璃。一位年轻的工程师说,他最爱看水流过过滤系统时的样子,像是月光在跳舞。在包装车间里,女工们灵巧的双手赋予每瓶水独特的仪式感。她们的动作,如此流畅,仿佛与水共舞。
黄昏时分,一群放学归来的山村孩童。//他们嬉笑着,跑到泉眼边,俯身痛饮,水珠顺着嘴角滑落。夕阳下,晶莹如蜜。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天源森泉,最美的不是它的纯净,而是它串联起的生命故事——老人的皱纹里,有它的滋养;孩童的笑靥里,有它的甘甜;游子的行囊里,有它的牵挂。
夜深了,水厂依然亮着温柔的灯光。值班的带我参观夜间的水质监测。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在他眼中却化作了生动的画面:"看这个pH值,多像山间清晨的空气;这个钙含量,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熬的骨头汤。"科学在这里,成了另一种诗意的表达。
天源森泉,最终流向远方。用它冲泡清晨的第一杯茶,茶叶在水中舒展的样子,像极了森林在晨雾中的苏醒;带它踏上旅途,在异国的酒店里,拧开瓶盖的瞬间,故乡的山风便扑面而来;更有新生儿的第一口奶粉,用它调制的生命之初的滋味。
这水,是液态的乡愁,是流动的诗歌,是看得见的音乐。它从远古走来,带着森林的密语,带着岩石的记忆,带着所有与之相遇的美好生命的故事。啜饮它时,饮下的,不仅是矿物质与分子,更是一段关于纯净、关于守护、关于生命之美的永恒叙事。
我轻轻地拧开一瓶天源森泉。月光穿过水面,在水底投下,摇曳的光影。恍惚间,看见了整座森林的倒影,看见了取水工人虔诚的身影,看见了无数因这水而绽放的笑颜。原来最美的水,不仅滋养身体,更能滋养灵魂。
谢德才,男,湖南省桑植县人。曾任张家界市文联副主席、桑植县文联主席、桑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桑植县两河口乡党委副书记。作品见于《人民日报》《湖南文学》《天津文学》《红豆》《美文》《芙蓉》《十月》《民族文学》《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中国作家》等报刊。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年选》等多种年度选本和其他选本,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凤凰》《张家界看“海”》《张家界的眼睛》等。曾获全国精短散文大赛奖、《红豆》首届文学奖等奖项。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