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的文华奖颁奖现场,一袭月白戏衣亮相的陈丽君成了热搜话题,这位92年出生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凭借《我的大观园》里的贾宝玉拿下了文华表演奖,这也是90后戏曲演员头一回捧起这个中国舞台艺术的最高政府奖。

很多人好奇,这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姑娘是怎么做到的,翻开她的练功日记就能找到答案,为了演好宝玉,陈丽君把120回的《红楼梦》翻到书脊开裂,光笔记就记了好几本,连书里描写的服饰花纹都用荧光笔一一标注。

最狠的是为角色减重,她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称体重精确到两位数,三餐热量都算得明明白白,就这样硬是瘦了10斤,只为让舞台上的宝玉看起来更符合“面如冠玉”的书中形象。

水袖功是越剧的看家本领,陈丽君跟着非遗传承人一练就是几个月,胳膊酸到抬不起来就贴满膏药继续,手里的扇骨被磨得包浆锃亮,这种练法在业内不算稀奇,但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说起恩师茅威涛,两人的缘分还挺特别,当年茅威涛已经拿过三次梅花奖,但教学生时一点架子都没有,有次教陈丽君推门的动作,茅威涛亲自示范了好几遍:“别用蛮力,要带着门开,像个收敛锋芒的侠客。”就这么一个小动作,师徒俩反复磨了一下午。

2021年《新龙门客栈》让陈丽君意外走红,各种综艺邀约纷至沓来,茅威涛当时说了句话:“这些机会我先帮你收着。”意思很明确,别让热度冲昏了头,舞台才是演员的根,陈丽君听进去了,推掉了大部分商演和综艺,每个月雷打不动演两场传统戏。

《我的大观园》的成绩单确实亮眼,从去年5月到今年,全国巡演58场,票房突破7400万,超过10万观众走进剧场,更关键的是,买票的年轻人占了六成多,有不少观众是冲着陈丽君来的,看完反而被越剧圈了粉。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有些老戏迷觉得改编太大胆,一些红学爱好者认为跟原著精神不符,微博上关于这版《大观园》的讨论一直没停过,赞的骂的都有。陈丽君自己倒看得开,她在采访里说:“有争议是好事,说明大家在关注越剧。”

从浙江嵊州的小镇姑娘到文华奖得主,陈丽君在戏曲这条路上走了19年,她常说自己就是个“练功房钉子户”,别人休息时她在练功房,别人聊天时她还在练功房,这种笨功夫在流量时代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正是这份坚持让她站到了今天的位置。

颁奖那天,茅威涛帮徒弟拿着奖杯,笑着说“太重了拿不动”,镜头捕捉到她眼里的欣慰和骄傲。一个愿意教,一个肯下功夫学,传统艺术的传承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陈丽君的故事其实不复杂,就是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她用实实在在的舞台功夫证明,年轻观众不是不爱传统文化,只是需要有人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打开这扇门,至于越剧能不能继续火下去,还得看有多少人愿意像她这样,在练功房里一步步走出来。

“君君这次拿文华奖真是实至名归!《我的大观园》我刷了三次,她演的贾宝玉一出场,那个眼神就把我拽进大观园了,谁能想到她为了一个“黛玉葬花”的眼神,把《红楼梦》翻到书脊开裂?这年头流量明星抠个图都能拿天价片酬,她却能在剧场熬19年,这才是真“顶流”。”

“作为老戏迷,我最感动的是茅威涛和陈丽君的师徒情,茅老师自己就是三度梅花奖的大佬,带徒弟却一点架子没有,连台步差一厘米都要抠细节,陈丽君爆红后没飘,拒绝综艺回去演传统戏,这种传承比奖杯更珍贵。”

“以前觉得越剧是爷爷奶奶看的,直到在抖音刷到君君《新龙门客栈》的剑舞视频,直接入坑!现在年轻人不是讨厌传统,是讨厌死板,她能把贾廷演得又飒又深情,谁不爱?希望内娱学学:实力才是圈粉密码。”

“虽然但是,有人说她唱功一般,靠流量获奖。但文华奖这种国家顶级奖项,评委不是傻子吧?58场巡演、7000多万票房、60%年轻观众,数据不会骗人。比起炒作明星,我宁愿为这样的演员买单。”

“陈丽君的意义远超个人荣誉——她让越剧成了“潮牌”!《我的大观园》用老年宝玉和青年宝玉跨时空对话,这种创新居然能让00后抢票。传统艺术缺的不是观众,是陈丽君这样能打通古今的“翻译官”。”
如果戏曲都能像《我的大观园》一样,用创新表达打动人心,你看好传统艺术迎来新一轮复兴吗?你会因为一个演员去了解一门传统艺术吗?
信源:中国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5-11-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