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确诊人数正在上升!尚无特效治疗药,这类人要特别注意

编辑/小风

前言

刚满月的孩子就要住进ICU,严重的甚至要签病危!

上海儿科病房告急!很多家长想不通,明明几天前孩子只是有点流鼻涕、咳嗽,怎么突然就严重到要上呼吸机,甚至被医生告知有生命危险,此刻家长们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到底是什么疾病,让这么多孩子惨遭毒手,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

糖衣炮弹下的致命一击

这种病毒叫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RSV最阴险的地方,就是它初期的伪装,刚开始和小感冒没什么两样,让家长放下所有戒备。

一开始,孩子只是流点清鼻涕,鼻塞,体温也就38度上下,甚至很多时候都不发烧,这种症状,别说新手爸妈,就是经验丰富的二胎家长,也容易把它当成普通感冒,觉得吃点药就过去了。

一般在感染后的两三天,病情会突然变得严重,孩子的咳嗽声会出现明显变化,听起来和之前不一样,会带着一种空洞的声音,同时还会伴随喘息,孩子的呼吸会越来越急促,看上去十分费力。

尤其是小月龄的婴儿,呼吸频率甚至能超过每分钟60次,远远超出正常范围,孩子每次吸气时,都特别用力,以至于锁骨上方和肋骨之间的皮肤都深深地陷了下去,这是身体在拼命呼吸的危险信号。

这就是最恐怖的地方,它和流感完全不同,流感一来就是高烧、全身酸痛,显而易见的异常让家长能明确知道病毒来了。

而RSV则更像一个刺客,它绕开了全身性的猛烈攻击,悄悄地、精准地打击婴幼儿最脆弱的下呼吸道,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可能精神头还行,但呼吸道症状却凶险得吓人,甚至可能并发中耳炎。

不按套路出牌

我们总以为,病毒的高峰期总在深秋或是寒冬,可是今年的RSV却完全不按常理出牌,提前闯入了生活。

刚过立秋,尤其是9月份开学季刚开始,它就在上海等地迅速蔓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监测数据显示,如今RSV已经超过了其他所有病毒,成了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住院孩子中,RSV的阳性率猛增到了40%左右,这个比例让人十分担忧。

该院的专家曾玫医生就指出,9月份病毒就如此活跃,是“极不寻常”的,这不仅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更预示着今年的流行周期可能会被拉得特别长。

为什么偏偏是开学季?

幼儿园和学校这些地方是孩子们聚集的场所,也是病毒传播的“温床”,一个孩子打个喷嚏,病毒就通过飞沫传给身边的几个同学。

孩子们玩过的玩具、摸过的门把手,甚至一些公共区域的设施,都可能被病毒污染,如果其他孩子接触了这些物品,然后不小心揉揉眼睛或者摸摸鼻子,就很容易被感染。

更可怕的是,病毒的传播链条上,还有许多无症状的携带者,他们没有任何不适,却在不知不觉中把病毒带给了身边的人。

再加上近期气温忽冷忽热,以及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可以预见的人员大规模流动,无疑为病毒的进一步肆虐提供了绝佳的催化剂。

防范于未然

当孩子因病毒导致呼吸困难,家长着急得赶紧抱着孩子冲进医院时,往往会听到一个令人感到无助的消息:目前治疗RSV,并没有什么“特效药”。

这正是RSV最令人无奈的地方,目前全球范围内,都没有专门针对RSV的抗病毒药物,医院里所有的治疗,本质上都是对症和支持性的。

比如,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退烧,用右美沙芬、氨溴索来化痰止咳,当孩子血氧下降时,就赶紧吸氧,或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帮助他们打开气道。

医生们能做的,就是尽力维持孩子的生命体征,为他们自身的免疫系统争取宝贵的时间,这场仗的胜负,几乎全靠孩子自己“硬扛”。

治疗上束手无策,预防上同样存在巨大的缺口,虽然现在已经有了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单剂疫苗,以及可以给新生儿注射、用于被动免疫的尼塞韦单抗。

但这些都无法覆盖最广大的普通人群,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我们依然处在“裸防”状态。

正是因为这种种防御上的真空,才让几类人群成为了病毒优先攻击的“靶心”。

首当其冲的就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他们占据了儿童感染者总数的63%还多,是风险最高的群体,尤其是早产儿和非母乳喂养的宝宝,他们发展为重症的概率更高。

还有就是65岁以上本身就有基础病的老人,他们的症状可能非常隐蔽,也许只是持续咳嗽,但血氧饱和度可能已经在悄悄下降,随时有呼吸衰竭的风险。

特别是那些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比如癌症患者或经历过大手术后的人,如果感染了RSV,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这些人免疫系统不强,身体难以有效抵抗病毒,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这样一个只能预防和无法有效治愈的病毒,恐慌和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关键在于两个词:“识破”与“行动”。

家长必须牢记那些区别于普通感冒的预警信号,当孩子的咳嗽声变了,呼吸明显变快,或者出现胸壁凹陷、拒食、尿量减少等情况时,必须立刻、马上就医,一刻都不要耽误。

必须将预防提升到最高级别,因为在没有特效药和普适疫苗的当下,预防是我们唯一有效的防线。

为了预防病毒传播,我们可以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确保每个部位都清洁到位,同时,要定期使用酒精或者含氯的消毒剂,擦拭家里常有人接触的物品,比如门把手、玩具等。

这些老生常谈的细节,正是我们最坚固的“铠甲”。

参考信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育儿   上海   特效   人数   病毒   孩子   呼吸   家长   呼吸道   地方   可能会   症状   人群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