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财通证券研究)
3Q25公募基金已经成为转债市场上最重要投资者。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转债市值由2025年二季度末的2721.39亿元上升至3155.38亿元,环比上升15.9%;持有转债份额合计1574.02亿份,环比上升2.5%;持有转债占已发行转债市值的40.34%,比前一季度上升5.77pct。
分类来看,债基、混基延续分化,债基增持,混基减持。混基转债份额创新低、债基转债份额抬升明显。2025年三季度末债基持有转债1429.02亿份,环比增6.9%;混基持有转债145亿份,环比降27.0%。我们判断债基、混基转债仓位分化是转债市场高估值+资产荒逻辑持续演绎的结果。从转债仓位(持有转债金额/基金总值)看,混基仓位下降,债基仓位提升。
二级债基、可转债基持有转债份额环比上升。2025年三季度末,偏股混合基金持有转债份额12.96亿份,较上季度末减少6.03亿份,环比-31.8%,其次分别是灵活配置(-28.9%)、偏债混合(-26.3%)、一级债基(-9.3%);二级债基持有转债份额652.93亿份,较上季度末增加98.3亿份,环比+17.7%,其次是可转债基(+10.8%)。
具体看转债基金方面,整体转债仓位延续抬升趋势。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未清盘或者未解散转债基金合计38只,合计持有转债市值为519.77亿元,比2025年二季度末环比提升22%;资产总值为678.5亿元,环比提升20%。共18只可转债基金转债仓位提升,平均转债仓位上升至76.61%,环比上升1.29pct。
三季度转债基金大幅减持银行,加仓电新。转债基金在2025年Q3重点减持银行转债,主要减持浦发转债,重仓规模从前一季度6.57亿元下降至0.17亿元,其余如兴业、上银、常银等也均有2亿以上减持。电新转债整体增持规模最大,持仓市值环比增加超过20亿,其中晶能(+4亿)、亿纬(+6.05亿)、隆22(3.91亿)为增持最多的电新转债。此外,农林牧渔、电子、非银等行业转债加仓也比较明显。





报告核心图表(点击可查看大图,完整图表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历史统计规律失效风险;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风险;信用事件风险。
报告目录

01
公募基金转债配置:占比新高,分化加剧
1.1
公募转债市场占比创新高
整体来看,在三季度转债加速退市后,公募基金已经成为转债市场上最重要投资者。2025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转债市值由2025年二季度末的2721.39亿元上升至3155.38亿元,环比上升15.9%;持有转债份额合计1574.02亿份,环比上升2.5%;持有转债占已发行转债市值的40.34%,比前一季度上升5.77pct。
1.2
混基、债基转债份额分化加剧
一级分类看,债基、混基转债份额延续分化,其中混基转债份额创新低、债基转债份额抬升明显。2025年三季度末债基持有转债1429.02亿份,环比增6.9%;混基持有转债145亿份,环比降27.0%。我们判断债基、混基转债仓位分化是转债市场高估值+资产荒逻辑持续演绎的结果。从转债仓位(持有转债金额/基金总值)看,混基仓位下降,债基仓位提升。2025年三季度末混基转债仓位0.58%,环比下降0.25pct。债基转债仓位2.39%,环比上升0.51pct。

具体从二级分类看,二级债基、可转债基持有转债份额环比上升,其余类型基金持有转债份额均大幅下降。2025年三季度末,偏股混合基金持有转债份额12.96亿份,较上季度末减少6.03亿份,环比-31.8%,其次分别是灵活配置(-28.9%)、偏债混合(-26.3%)、一级债基(-9.3%);二级债基持有转债份额652.93亿份,较上季度末增加98.3亿份,环比+17.7%,其次是可转债基(+10.8%)。从转债仓位看,仅可转债基(+1.29pct)转债仓位抬升,其余种类转债仓位下降。其中二级债基仓位下降1.63pct至7.46%,续创历史新低。从二级分类转债持有结构变化来看,2025年三季度整体呈现出权益仓位限制越大的机构,其持有转债仓位及份额越多的特征。

02
机构规模&收益表现:少数加仓转债
2.1
高转债持仓公募基金:多数规模增加,但转债仓位下降
2025年三季度持有转债市值最多的30家公募基金基金规模大幅上升,共有23家规模增长,整体来看,基金总规模从二季度末2569.94亿元增长到3884.38亿元,环比增长51%。整体持有转债的市值达到1710.62亿元,较前一季度增加43%。但转债仓位提升的仅有10家,平均转债仓位44.04%,较前一季度下降2.5pct。这些基金在三季度取得较好成绩,收益中位数8.8%。

2.2
二级债基:三季度高转债仓位业绩多数更优
从2025年三季度末持有转债市值排名前30的二级债基看,其持有转债规模合计由2025年二季度末的500.88亿元上升44%至723.01亿元,有24只基金持有转债规模增加,6只规模减少;平均转债仓位环比下降2.42个百分点至15.88%,仅5只基金仓位提升。持有转债市值第一的二级债基为鹏华双债加利A,2025年三季度末转债持有规模环比接近翻倍,持有转债仓位从37.28%降低到30.87%。收益方面,收益率中位数6.28%,过半基金当季收益高于5%。

2.2
转债基金:多数跑赢转债指数
转债基金仓位延续抬升趋势。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未清盘或者未解散转债基金合计38只,合计持有转债市值为519.77亿元,比2025年二季度末环比提升22%;资产总值为678.5亿元,环比提升20%。共18只可转债基金转债仓位提升,平均转债仓位上升至76.61%,环比上升1.29pct。
杠杆率方面,2025年三季度末转债基金总体杠杆率(资产总值/资产净值)下降至111.9%,环比下降3.5个百分点。来到2023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相对业绩方面:与主流指数对比,2025年三季度末深证成指涨30.33%、上证指数涨13.39%、中证转债涨9.81%,转债基金跑赢上述三大指数的比例约为2.63%(1/38)、52.63%(20/38)和76.32%(29/38),南方昌元可转债(+30.6%)业绩全可转债基金第一。多数转债基金业绩相较前一季度有所强化。

仓位方面,2025年Q3转债基金大幅减持银行,加仓电新。2025年Q3转债基金前五大重仓券中共有57只转债/交债出现,其中33只转债也出现在2025年Q2前五持仓内,33只旧标的中,有13只转债基金持有规模增长,遭减持的有20个标的。具体来看,转债基金在2025年Q3重点减持银行转债,主要减持浦发转债,重仓规模从前一季度6.57亿元下降至0.17亿元,其余如兴业、上银、常银等也均有2亿以上减持。电新转债整体增持规模最大,持仓市值环比增加超过20亿,其中晶能(+4亿)、亿纬(+6.05亿)、隆22(3.91亿)为增持最多的电新转债。此外,农林牧渔、电子、非银等行业转债加仓也比较明显。


03
公募基金个券配置:次新关注分化,加仓电新、石化、有色、计算机等方向
近三季度内发行的次新券配置方面,机构持有意愿分化非常明显。截止2025年三季度末转债市场一共有27只次新券(起息日晚于2025年),持有基金家数超百家的为亿纬、渝水。其中亿纬持有家数(328)最高,基金持有占比46.08%。路维、伟测等10只标的基金持有家数不超过10家,我们判断估值及正股关注度可能是产生分化的重要因素。

从公募基金所持转债的行业分布看,2025年三季度公募持有转债市值较2025年二季度末增长超过前五行业包括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34.25亿元→380.70亿元,后同)、石油石化(28.13→44.63)、有色金属(82.32→120.10)、计算机(32.84→46.38)、钢铁(49.22→68.37)。由于市场行情的因素,所有行业市值环比均涨幅为正,其中传媒(2.39→2.40)、食品饮料(31.18→33.92)涨幅明显低于10%。

从公募基金持仓集中度看。2025年Q3公募基金持有比例超过30%的转债共273只,高于2025年二季度末的231只。其中机构持仓占比最高的为运机转债(79.1%)。公募基金持有比例最高的30只转债方面,从行业分布来看,其中汽车(4只)、医药(3只)、基础化工(3只)行业转债较多;从转债风格来看,其中主要是偏股和平衡型的转债,偏债转债仅1只科顺。

1、历史统计规律失效风险: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统计方法的差异、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或更新延迟,可能导致部分分析结果存在偏差,进而导致历史统计规律失效。
2、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和财政政策是影响资本市场的关键因素。如果宏观环境出现超预期的变化,如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率波动或外部经济冲击等,可能会对转债市场表现形成冲击。
3、超预期信用事件风险:转债具有信用债属性,若转债发行人出现信用舆情事件,可能会对转债市场形成冲击。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