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和伊朗的关系,看起来挺铁的,两人2016年就把关系升级成全面战略伙伴,表面上你来我往,军演也搞,会议也开,可经济上,尤其是投资这块,过去10年真没啥大动作。
中国企业大手笔砸钱的项目,基本绕着伊朗走,转头去中亚、高加索甚至阿拉伯国家那边搞基建和能源合作。
数据摆在那,不会骗人,我查了各种来源,从维基百科到智库报告,再到Reuters和Brookings的分析,全都指向一个事实:尽管嘴上说伙伴,实际投资规模小得可怜,远不如预期。
为什么这样?简单说,美国制裁是头号杀手,加上伊朗内部政治不确定性,让中国企业觉得风险太大,不划算。
2016年1月,中国领导人访问伊朗,两人签了一堆协议,当时中国的大型国有石油公司,比如中石油或中石化,敲定了南帕尔斯气田的开发项目,价值48亿美元。
这算得上最后一次比较大的能源投资了,南帕尔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田之一,伊朗那边急需技术升级,中国企业本来打算注入资金和技术。但好景不长,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重启对伊朗的全面制裁,中国企业扛不住压力,逐步退出。
工人设备撤了,项目黄了。根据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数据,从那以后,中国在伊朗的能源投资几乎停滞,到2023年,总投资额勉强维持在低位,没再冒出类似规模的交易。
根据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追踪,中国从2013到2023年的海外投资总额高达9420亿美元,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但伊朗愣是没分到多少羹。具体到伊朗,2007年以来的累计投资不到50亿美元,这包括所有领域,从能源到基建。
想想看,9420亿的大盘子,伊朗只占这么点零头,比例不到0.5%。更细的拆分,2018到2022年,中国对伊朗的投资只有6.18亿美元,这数据来自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的报告。
6.18亿听起来不少,但摊到5年,平均每年1亿出头,对比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或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项目,一个项目就47亿,这差距太明显了。
2021年3月,两人又签了25年合作协议,这东西被炒得火热,伊朗媒体说中国要投4000亿美元,覆盖油气、化工、基建、交通和电信。听起来牛逼哄哄,对吧?但现实呢?到2024年,实际到位的资金只有1.85亿美元左右,根据Reuters的跟进报道,大部分承诺的投资还停在纸面上。
为什么没落地?制裁是主因,中国银行不敢轻易转账,企业怕被美国二级制裁波及。伊朗官员抱怨过,中国企业太谨慎,但从中国角度看,这叫务实。协议里提到的一些小项目,比如德黑兰到马什哈德的铁路电气化,价值15亿,2017年签的,勉强推进了点,但也没成气候。总体上,过去10年,中国在伊朗的重大项目屈指可数,没超过5个真正落地的。
对比一下中国在其他地方的投资,就更扎心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从2013年启动,到2025年上半年,投资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签署合同6600亿。伊朗和俄罗斯都没上榜,中亚国家拿了大头。
比如,中国企业持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51%的股份,价值47亿,这条线连通哈萨克斯坦和高加索,货物吞吐量去年增长68%。而通过俄罗斯的线路,下降45%以上。为什么绕过伊朗?
因为伊朗边境有风险,阿塞拜疆的赞格祖尔走廊项目,中国也掺和了,那边是特朗普时代遗留的贸易路线,伊朗和俄罗斯都批评,但中国企业照样投钱。阿拉伯国家那边,中国投了太阳能和港口,2024年对哈萨克斯坦的农业投资增加30%,总贸易额948亿。
中亚整体吸引了中国250亿的技术和制造投资,风力涡轮机、电网啥的,全是实打实的项目。
话说回来,这不光是钱的问题,还牵扯地缘政治。中国跟西方的经济纠缠太深,出口依赖欧盟和美国,哪敢为了伊朗得罪人。智库如Brookings的报告说,尽管北京、德黑兰和莫斯科总秀团结,办峰会、搞军演,但这些多是象征性的。
实际经济合作,中国更看重低风险高回报的地方。伊朗呢?经济被制裁压得喘不过气,2023年通胀率超40%,失业率高企,内部政治动荡,让外资望而却步。中国企业不是慈善家,不会赌上身家去趟浑水。
数据显示,2020到2023年,中国对伊朗的出口增长14%,达到94.4亿,但进口主要是石油,贸易额总在数百亿徘徊,没突破性增长。
再深挖原因,美国制裁是外因,伊朗自己也有责任。伊朗的核问题、与西方的紧张关系,让投资环境恶化。中国在2010到2020年投了182亿,主要在能源,但之后锐减。伊朗想借一带一路翻身,但BRI的项目地图上,伊朗不是核心节点。
中国更青睐中亚走廊,那边稳定,回报快。2025年,中国与中亚贸易达948亿,投资焦点转到数字基础设施,光缆铺设、信号塔建设,全是高科技。伊朗批评这些路线,但无力改变。中国企业持有中亚铁路股份,货物增长68%,这数据来自官方统计,不会假。
2025年,中国继续推务实外交,一带一路第三届高峰论坛上,审阅了上百个项目报告,伊朗还是边缘角色。俄罗斯和伊朗签了20年条约,加强经济联系,但没军事义务。
中国在高加索投数字项目,伊朗如果不调整,融入区域地图,经济上会进一步落后。智库报告说,除非伊朗重新定位,否则在地缘政治上继续边缘化。中国投资伊朗的承诺还在,但实际推进慢,过去10年就是活生生例子。
这伙伴关系,有名有实,但实的部分偏贸易和石油,投资大头缺席。数据铁证如山:从2015到2025,重大项目寥寥,累计投资不足50亿,对比全球9420亿,伊朗份额微乎其微。为什么?风险高,回报低,中国企业精着呢。
伊朗想多要点投资,得先缓和外部环境。中国呢,继续平衡,赚该赚的钱,不趟雷区。这事接地气地说,就是生意场上,谁都不傻,伙伴是伙伴,钱得算清楚。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