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这句话,含金量还在上升。
01
这两天,浙江台州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疼的悲剧——
一名3岁的孩童,由于在喝奶茶之后玩蹦床,不幸窒息身亡。
而在小孩出事之后,父母没有归咎于自身监护的疏忽,反倒是把奶茶店告上法庭,又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讨论。

这事发生在一家商场的游乐场内,在监控视频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一开始,小孩还开心地在蹦床上跳来跳去。
和他在一起玩耍的,还有另一个小男孩。

可在蹦床上跳了几下之后,小男孩突然走到旁边蹲坐了下来,小小的身体似乎有些不对劲。
此时,他还有一个明显呕吐的动作。
但遗憾的是,异物并没有被排出。

紧接着,小男孩又起身走到了后面的网格墙区域,继续玩耍了起来。
可仅仅过了十来秒,身体已经出现状况的他,再次无力地坐了下来。
而和他一起玩耍的另一位小男孩,察觉到了异样,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几秒钟之后,小男孩的妈妈和工作人员紧急地跑了进来。
从监控中隐约可以看到,妈妈迅速地抱起孩子,试图施救。
可小男孩的情况,比她想象的严重很多。
很快,她就抱着孩子快步走了出去。
同时,监控里也传来了她声嘶力竭的呼救声。

随后,这位妈妈抱着孩子到游乐场大厅求助工作人员,可对方称不具备救援技能。
于是他们便开车带着孩子去了医院。
可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救,最终还是没能救回孩子。
唉,看得真让人揪心。
一个才不到4岁的小孩,他本该有着美好的一生。
他本该快乐地长大,本该自由地在草地上奔跑,本该背起书包走进课堂,本该去体验这个广阔而奇妙的世界。
可因为喝了几口奶茶,就这么没了。
02
在这起悲剧中,最令人痛心的地方,是它本来可以避免。
可就是因为孩子妈妈接连犯的几个错误,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一个错误,是给孩子喝奶茶。
据家属自述,这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商场游玩,在网上买了一杯珍珠奶茶。
随后,她的朋友去到了店里,取来了奶茶。
而在游玩期间,孩子口渴了,这位妈妈竟然直接就给孩子喝了珍珠奶茶。
可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喝珍珠奶茶呢?
不给幼儿吃容易呛噎的食物,这应该是家长都知道的共识啊。
孩子还不到4岁,吞咽功能根本没发育好。
而珍珠那么大一颗,Q弹难嚼,就连大人都有可能哽住,更别说一个不到4岁的小孩了。
退一步讲,就算孩子当时喝完没有事,可也不能立马就让他去又蹦又跳啊。
孩子天生好动,又缺乏自控力。
在蹦跳、跑动时,嘴里如果还有残留的奶茶或珍珠,剧烈呼吸之下,异物极易呛入气道。
这个风险,做父母的,怎么能想不到呢?

第二个错误,在看孩子的时候玩手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孩子在你身边遭遇了危险,而你却在玩手机。
根据现场监控,孩子在出事前后——
他妈妈的注意力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低头看着手机。
孩子从第一次蹲下,到后面另一位小孩出来呼救,中间有大概几分钟的时间。
在这关键的时间里,如果家长能及时注意到孩子的变化,第一时间过来施救,就有可能是不一样的结果。
可就是因为耽误了这黄金几分钟,最终酿成了悲剧。
我们当然理解,带娃辛苦,偶尔分神也属正常。
但在蹦床这样动态、高危的环境里,让孩子离开视线哪怕几十秒,都可能酿成大祸。

第三个错误,没有应急能力。
孩子被食物卡住的那一刻,他就是在和死神赛跑。
身边的大人,必须是那个能第一时间站出来、用正确方法为他争取时间的人。
可监控里的一幕幕,现在回看都让人心急如焚。
孩子呛噎后,妈妈冲进去抱起了他,慌乱地拍背、摇晃。
从动作上来看,她应该并不知道正确的急救法。
她的这些举措,对于气道完全阻塞的孩子来说,不仅无效,甚至可能让异物卡得更深。
我们不忍心过多苛责一个母亲的慌乱。
但这份“不会”和“不懂”,在生死关头,是致命的。

为人父母,肩上扛着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啊。
稍微一疏忽,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而让网友们更气愤的,则是在孩子出事以后,这位妈妈的做法。
她并没有反思自己在监护和急救上的重大失误,反而是指控了三家主体:
奶茶店,商场,游乐场。
她认为——
奶茶中的珍珠尺寸过大、粘性过强,是孩子致死的主因;
游乐场没有执行饮食制度,缺乏急救措施;
而商场则监管不力,且没有对应的应急预案。
甚至,她还举着“珍珠夺命”的牌子,站到了奶茶店门口,试图讨要说法,并拍摄了视频上传到了网上。
这样的行为,无疑让网友们很是无语。
明明最大的责任是在你自己监护不到位,可却反过来将矛头都指向别人。

总而言之,别人都有错,反正自己没错。
可不是被叫做“爸爸妈妈”,就有资格“为人父母”。
在“父母”这两个字的背后,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03
而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指责谁。
实在是因为,这样的悲剧我们已经见过太多太多次。
而每一次,本都有机会被挽回。
可就是因为大人们的一时疏忽,让一个个小小的生命,承受了最恶劣的后果。
在某个幼儿园,一名小朋友吃饭时不慎呛到,身体后仰、浑身抽搐。
可当时在场的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异常。
等到她终于反应过来,慌慌张张把孩子送往医院,早已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最终,孩子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同样是在一家幼儿园,一个四岁男孩被食物卡住喉咙。
监控录像里,他急得满场乱跑,拼命用手抠嘴,中途甚至撞歪了教室的桌椅。
那么大的动静,却依旧没有引起任何一位老师的注意。
他一次次爬起又倒下,在地上痛苦翻滚,仍然没有人上前查看。
直到他第二次倒地、整整三分钟之后,才有一位老师匆忙跑来——
而那时,小男孩已经一动不动了。

还有的父母虽然很快意识到孩子不对劲,但因为不懂得急救方法,最终依然没有挽回。
一名六岁男童吃花生米时不慎吸入气管。
妈妈急忙带孩子去医院,在电梯里,她慌乱地把他倒挂在背上用力抖动,又扛到肩上拍打后背。
可因为方法不对,孩子始终没有反应,妈妈急得直掉眼泪。
医生后来表示,孩子送来时已无心跳,最终回天乏术。

看着这些无法挽回的悲剧,我想,每一位有孩子的家长都心有余悸。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落实好这两件基本的事。
第一,不要给儿童吃不该吃的东西。
根据《中国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80%的气管异物发生于1-3岁儿童,其中坚果类食物占据了异物的80%。
所以,请务必记住——
不要给4岁以下儿童任何硬质、粘性或圆形小颗粒食物。
比如整颗的坚果、果冻、爆米花、完整的小番茄、葡萄、QQ糖以及珍珠奶茶里的珍珠。
在孩子脆弱的呼吸道面前,这些看似普通的零食,都可能变成致命的危险。

第二,必须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
孩子气管被异物卡住后,最佳“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
而这么点时间,根本不够我们赶到医院,找到专业的医生。
此时此刻,能挽救孩子的,只有身边的家长。
海姆立克急救法,我想很多家长都听说过。
它的原理就是,突然给肺部压力,利用肺部残留的气体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把异物排除。
它其实并不难学,只要花一点时间,就能掌握。
以下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详细步骤,大家都可以学一些。






父母之责,重于泰山。
养育孩子,从来没有“万一”可言。
而我们的知识和准备,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最后,希望所有父母都知道这些急救知识,也希望所有孩子平安长大。
记得“转发”、“收藏”,分享给更多人。
或许你小小的举动,就能挽救一个家庭。
我是双木君。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烦请点个关注,这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作者:双木君,一位三观正、思想深、态度明的90后中年男人,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但愿浮生看尽长安花。关注我,我会用独到的视角帮你解读世间万事万物。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