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的芯片已经处于失衡风暴,内存市场将面临供不应求,太窘迫

一场芯片行业的供需失衡风暴,似乎正以超乎预期的速度酝酿。有投资机构的分析模型显示,到了2026年,内存市场将面临供应不足的窘境。

但这还不是最让人紧张的。另一份研究报告直接把时间线往前拨,认为最快明年,也就是2025年,供应紧张的局面就可能提前上演。



别以为这只是寻常的行业周期性波动,这次不一样。背后真正的“幕后推手”,是人工智能。AI应用正在经历一场从“训练”到“推理”和边缘设备的大迁徙,这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AI的大胃口不止于量

过去我们总觉得AI就是需要海量的算力,但现在,AI的需求变得更加“挑剔”和具体。它不再是简单地吃掉所有产能,而是在重塑整个内存产业的价值标尺。


当AI应用从云端训练下沉到终端推理,对内存的要求就变了。它不再只盯着那些顶级的高带宽内存,连普通的服务器内存和移动设备的DRAM也成了香饽饽。

更具体点说,AI推理应用对那种密度高、带宽也高的NAND闪存,比如QLCeSSD,需求量正在猛增。这种需求不是空穴来风,看看英伟达最新的计算平台就知道了。




那个叫Blackwell的平台,基础配置里就塞满了CPU、GPU,还有好几个大容量的SSD。而且这还只是起步,它的SSD配置,随时能从2个8TB升级到4个8TB。

这还没完。AI模型在进行推理时,对内存的消耗简直是个无底洞。一个平台从64TB的内存升级到96TB,听起来都像是家常便饭。这才是AI带来的质变。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预测是,到明年,AI应用可能只会消耗掉NAND闪存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听起来不多?但它贡献的销售额,却能占到整个市场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种产量和价值的严重“倒挂”,正是问题的核心。它告诉所有厂商,谁才是真正的“金主”,谁的优先级最高。



芯片巨头的阳谋

面对这样高利润的诱惑,内存制造商们的回应直接而了当:他们不是被动地被掏空产能,而是在主动进行一场战略性的“豪赌”。

说白了,这是一次主动的“偏航”。厂商们心照不宣地将资本和产能这些宝贵资源,优先分配给了高带宽内存(HBM),那个AI训练的绝对主角。



这种倾斜,必然是以牺牲传统内存的产能为代价的。DDR4、DDR5这些我们熟悉的产品,它们的生产线和资源正被HBM这个“吞金兽”不断挤压。更让人头疼的是,新一代的HBM4技术已经在路上了。它牵涉到更复杂的封装和制程工艺,这意味着它将像个黑洞一样,吸走更多更先进的产能。

这种局面下,传统DRAM的产能受到挑战,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厂商的策略已经清晰可见,它们不再追求大而全的市场份额,而是聚焦于利润的最大化。



美光科技的动作就是最直接的信号。他们正在逐步淡出利润相对微薄的移动NAND市场,这个决定为其他厂商,包括一些中国企业,留下了市场空间。

但更深层的意图是,像美光这样的头部玩家,迫切希望提升服务器NAND这类高价值产品的盈利能力。这盘棋,下得很大。


涨价只是前菜

当需求结构被重塑,供给策略又主动“偏航”,市场会如何反应?答案就写在价格标签上。我们现在看到的涨价、缺货,都只是这场大变革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内存大厂美光那边,突然就按下了暂停键。从9月12号开始,DRAM产品线暂停报价,整整一周,为什么这么做?美光自己透露,是因为发现客户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他们的供应能力,一场重大的短缺就在眼前,这被业界看作是打响了涨价的“第一枪”,很可能引发下游的恐慌性抢购。



果不其然,消息称报价恢复之后,DRAM产品的价格将迎来平均20%到30%的涨幅。这还只是平均数,在汽车电子这些特定领域,涨幅可能高达骇人的70%。SanDisk也紧随其后,宣布对全渠道客户的产品价格上调超过10%。涨价潮已经形成了。

这股风甚至从最源头刮起。受旧制程停产的影响,DDR4和LPDDR4X这些传统DRAM产品的价格早就已经大幅上涨。看看数据就更直观了,近半年来,DRAM的价格指数涨幅达到了惊人的72%。




相比之下,NAND闪存的价格指数目前还算温和,但回暖的趋势也已无法阻挡,今年第二季度,包括eMMC、eSSD在内的四大类SSD产品,报价都已经开始抬头回升了。

蝴蝶效应全球上演

这场由AI扇动翅膀引发的风暴,其涟漪效应正在全球供应链中扩散。一个环节的紧张,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导下去,一个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发生在北美市场。那里的数据中心,近期居然出现了机械硬盘(HDD)的供应紧张。

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客户别无选择,只能将采购需求转向企业级的SSD,进一步加剧了NAND市场的热度。与此同时,北美的云服务巨头们经过了近半年的库存消化,终于缓过劲来,到了第三季度,服务器代工厂和二线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恢复了按需备货的节奏。

问题来了。海外的内存原厂,自然会优先满足那些对价格不那么敏感、出手也更阔绰的北美大客户,这么一来,国内服务器NAND的供应就可能受到挤压。此消彼长之下,原厂在国内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无疑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科技   窘迫   供不应求   芯片   内存   风暴   市场   产能   北美   需求   产品   闪存   紧张   厂商   客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