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白沙洲街道办事处 黄聪 )随着《南京照相馆》、《731》、《东极岛》等历史影片上映,那段刻骨铭心的民族记忆再次被唤醒。有人问:“类似主题的电影已经拍过很多次,为什么要反复拍摄?”因为历史影像的重复讲述,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对民族精神密码的一次次破译与传承。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只有认清来时路,才能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当前,历史记忆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日本右翼势力屡次篡改历史教科书,淡化或删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企图美化侵略罪行;另一方面,在物质条件日益丰裕的今天,部分人对历史的认知不足。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正因如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与历史的连接,深化文化精神认同,在代际传递中延续历史的火种。
传承历史不应局限于教科书,而要让历史走上街头,走进千家万户中。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武汉郝梦玲路、张自忠路、陈怀民路等“英雄路”的路牌上挂上了主题纪念板,市民主动送上鲜花并深情留言,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更多人了解到英雄事迹,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也激荡出一曲铿锵有力的爱国旋律。当孩童询问路名由来时,当青年驻足阅读英雄事迹时,历史的火种就在代际传递中被重新点燃。
传承历史还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历史“活”起来。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院借助VR技术打造《穿越汉阳兵工厂》项目,搭建360度立体虚拟历史战场实景,让那段武汉抗战的峥嵘岁月变得可感可及。这种创新实践使技术成为历史记忆的载体,帮助我们重温来时路,保持对历史真实的敬畏,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体验中得以延续。进入数字化时代,历史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既要守住历史真实,又要创新传播方式,在科技与历史的交融中厚植文化自信。
领导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以史为鉴,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不断以历史记忆浇筑民族脊梁,让过去的光照亮未来的路,在铭记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传承中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完)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