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夏天,哈尔滨的街边,一个不到三平米的烤串摊前,杨国福忙着翻铁板上的鱿鱼,他没想过,这个靠赊账撑起来的小炭火摊,二十年后会开到全世界,他和妻子每天凌晨四点去早市买菜,晚上十点收摊,手让辣椒水泡得发白。

那会儿每天就想别赔钱就行,王大姐说,最早在永和街吃杨记麻辣烫,店里连空调都没有,就靠穿堂风吹着嗦粉条,杨国福每天收摊就往家赶,蹲在漏风的出租屋改汤底,花椒和辣椒的量试了三十七回,到2006年开放加盟那天,他手还在抖,把家传的汤方交给了外人。

加盟模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河北小伙张强花八万块买了个店,发现总部送的调料包直接下锅就行,连泡笋片都有步骤说明,夫妻俩也能干,杨国福却愁上了,东北的粉条到了广东一泡就烂,重庆的辣椒在哈尔滨没人爱吃,2015年上海总部挂牌那天,他带着人坐了三天火车去成都看豆瓣酱厂,味道差一点,五千家店全得出问题。

2022年新加坡首店开张,华人老板把辣度定在三颗星,没想到喝威士忌的金发客人能连吃两碗,现在他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世界地图,红点标着新开的店,去年底去欧洲看分店,慕尼黑的店长说当地人最爱加啤酒冻豆腐,这主意直接加进了新品研发单里。

预制菜让麻辣烫这行活了下来,供应链总监老李盯着中央厨房的生产线,肥牛卷切得准,厚薄差不了多少,最要紧的还是那口老汤,每天从哈尔滨空运来的菌汤底料,曼谷的顾客吃着,跟老家的味道没两样,杨国福偶尔还回哈尔滨老店帮忙,看后厨的年轻人扫码领调料包,他总想起当年自己在漏雨的屋檐下,守着火熬汤的日子。

从三轮车拉货到搞起冷链物流,从手抄秘方到用区块链查源头,当年连营业执照都办不下来的摊主,现在要应付更多事儿,记者问起上市的事儿,他只说,麻辣烫就该是老百姓的吃食,别把菜单整得跟论文似的。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