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灭门案:隔代教育下的人伦惨剧,敲响家庭教育的滴血警钟

2009年11月23日,北京大兴灭门案震惊全国。

被灭的是一家6口。凶手是这一家的户主李磊。他因跟妻子发生口角,情绪失控,杀红了眼睛,一鼓作气把父母、妻子、妹妹及两个年幼的儿子统统杀死。其中,大儿子6岁,小儿子才2岁。

2009年11月28日,犯罪嫌疑人李磊在三亚被抓获。2010年10月,北京一中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李磊死刑,并附带赔偿受害人合计345万余元。

时隔16年,我又一次提及这个案子,是因为这个案子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太多了。它如一枚钉子,钉在我的心灵深处,挥之不去。

李磊伏法前曾说:“若能重活一次,不会发生这事。”

不知他心目中的重活是从哪一刻开始?我更希望,是从他出生之日开始,从父母没有把幼小的他交给爷爷奶奶的那一刻开始~

相关资料显示:李磊出生于1980年,在他约2岁时,父母离家外出打工,李磊便开始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

作为家中的长孙,他深受爷爷奶奶的宠爱,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

在爷爷奶奶细密的呵护下,他渐渐长大,直到7岁或8岁时(约1987或1988年),因到了上学年龄,被父母接回身边。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到布鲁姆假说到蒙台梭利敏感期的研究理论等,都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0~7岁是亲子依恋、性格、兴趣、能力和规则、秩序等发展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孩子谁带就跟谁亲,由谁抚养,谁就是孩子的心灵之父母,是孩子情感的安全基地和依恋之源。

而李磊在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期,陪伴照料他的是爷爷奶奶,他内心认同的父母其实也是爷爷奶奶,而不是名义上的爸爸妈妈。

这一点儿体现在:他对爸爸妈妈可以痛下杀手,毫不留情。但对奶奶的依恋和温情一直持续到被执行死刑前的最后一刻。

李磊是2011年9月16日被依法执行死刑的。在此之前,他的爷爷已于2003年因肺癌去世。但奶奶在李磊被执行死刑时仍然健在。

李磊在伏法前,曾告诉法院将全部个人财产留给奶奶。在等待最终判决期间,李磊多次提及奶奶并为此落泪,担心她得知事情后的身体状况,并表示“奶奶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留着。”

他不担心被他手刃的亲生父母在断气前那一刻有多痛,甚至,刑场上的最后两支烟熄灭时,李磊留下遗愿:“不与家人合葬”。

这绝望的割席姿态,成为三十载畸形家庭关系的最痛注脚。

但对父母如此决绝冷血的人,却担心奶奶得知他的恶行后身体状况会吃不消。提到奶奶多次泪流不止。

你品,你细品,你再品!

当然,灭门惨案看似一挥而就,实则是日积月累的怨气大爆发。

他被爷爷奶奶捧在手心里长到7岁,被接到父母身边时,早已过了亲子依恋的关键期,父母对他就是陌生人一般的存在。父母的家让他惧怕、疏离和不安。

但父母没有忙着弥补情感上的缺失,给予他家的温暖和亲情的滋养。

相反,他们给予李磊的是简单粗暴高压的管教。父亲嗜酒暴躁,动辄打骂;母亲苛责唠叨;妹妹则常告状加剧冲突。

从爷爷奶奶家到亲生父母家,从天堂跌入地狱。每次挨打时,李磊“从不挪动身子、不求饶”,但爷爷奶奶的溺爱无比与父母暴力相向的极端反差,彻底扭曲了他的人格,仇恨的种子也生根发芽,越长越大

成年后的李磊展现出矛盾的双面性:在朋友眼中,他谦和能干、经商有成;在奶奶眼中,他温和孝顺,而在父母和他的家庭中,他却是永远的失败者。

尽管他辛苦经营饭店、月入十几万,家人仍贬低他“不干正经事”。妻子将安利事业凌驾于丈夫尊严之上,常因晚归争吵并向公公告状。

当家庭获得600万拆迁款和7套房产时,李磊自认“一家之主”却无权参与分配。父亲因“怕孩子乱花钱”而隐瞒财产,这种不信任感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司法鉴定揭示其人格特质:内向固执、自尊心强却耐受力差。家人日复一日的贬低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而“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则封闭了求助通道。

当他向朋友吐露“活着没劲儿”时,扭曲的复仇计划已在黑暗中野草般疯长。

案发当天的婚宴成为血腥序幕。父亲的当众数落,妻子回家后继续索要安利投资款不成后的恶言恶语,妹妹的幸灾乐祸~

所有声音汇集成对他尊严的终极绞杀。李磊供述中的“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暴露出其自我价值被家人联手摧毁后的彻底崩塌。

从妻子、妹妹到父母,杀戮顺序对应着怨恨程度。当他呆坐数小时后走向两个年幼的儿子时,脑海里盘旋的念头是“家里没人照顾他们。”

据说,逃亡三亚的李磊购买名牌服装、平静度日,与灭门时的疯狂判若两人。这种割裂印证了司法鉴定结论:“人格不健全但精神正常。”

李磊的残忍只针对否定他的自我价值的家人。不针对朋友、同事和陌生人。

痛定思痛,要避免此类惨绝人寰的悲剧重演,为人父母者需要具备一些家庭教育的常识:

1.0~6岁,亲子依恋的关键期,情感抚养决定教育的有效性。父母需要履行教养职责,通过日常陪伴与照料与柔弱的孩子建立信任和情感链接,不要以忙为借口,缺席孩子的成长,造成情感链条的断裂。

2.即使父母工作忙,需要祖辈帮忙,但他们只应起辅助作用而不是完全取代父母职责。母亲应坚持母乳喂养,休产假期间,亲力亲为,多抚摸亲近和照顾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甘甜与温暖,滋生出对人世的信心与安全感。

父亲再忙,每天尽量抽出一小时,高质量陪伴,讲故事、做游戏,各种亲子互动与交流,让孩子从父爱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周六周末和节假日,可以安排一家三口的亲子时光,让辛苦带娃的长辈们喘口气,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

3.家是避风港,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家人相亲相爱,相互鼓励与善待,相互支持与温暖,远离暴力、指责和纷争。用足够的爱去润泽孩子,滋养孩子,孩子才能心中有爱,眼中有光,逐光而行。

2025,谐音是爱你爱我。在这超有爱的一年里,让我们学会爱,用心用力爱,用爱驱散心头的阴霾,照亮孩子前行的路,阻止李磊灭门案的重演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育儿   大兴   人伦   惨剧   警钟   家庭教育   北京   父母   孩子   奶奶   关键期   亲子   家人   妻子   情感   父亲   妹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