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岁的华姐决心学习AI。
2025年清明节,华姐的父母下葬公墓,但墓碑上需拓印的父母晚年合影,却因衰老病痛显得憔悴。华姐没办法,只好给女儿小文下达了“20多条”指令:要将照片修得更加精神、健康。
华姐的强势让忙于工作的小文崩溃不已。PS技术难以实现,最终,小文借助AI圆满了母亲的心愿,复原了外公外婆健康的模样,还创造了老人动态微笑的视频。
受到女儿的启发,华姐私底下也开始努力自学AI。向AI输入指令后,老照片里的父母变得清晰。那些细微自然的表情让华姐感到无比温暖,似乎逝去的至亲仍在身边。
01 AI修复的遗照
下午3点半,华姐收拾完家务。她戴上黑框老花镜,翻阅着手机相册,目光停留在父亲一张身穿军装的照片上。照片是黑白的,由于年代久远而显得模糊。
如果能变成彩照就好了。她想穿越回去,看看小时候记忆里的父亲。
她打开手机屏幕上的即梦AI,上传图片后,不甚熟练地在对话框内输入指令:“呈现一场奇妙的时空穿越之旅”。几秒钟后,AI误会了她的意思,用父亲的脸生成了一名飞行员。
华姐皱紧眉头,考虑一番后,又加入了“光影叙事”“油画风格”“写实”“深灰色背景”等关键词,耐心地等待着AI加载。数秒过去,父亲的脸清晰地跳出在她眼前,朝她微笑着,连眼皮上的褶皱都复现。
华姐细细比对着,最终挑选出了一张最清晰的存到手机相册里。眉头舒展,下拉的嘴角上扬,有了笑意。

图丨华姐用AI修复了军人父亲年轻时的照片
这是2025年秋,69岁的华姐坐在房间中。每天,她都会下意识地搜寻手机相册里父母的照片,这是她陪伴父母的最后的日子的存证,而将这些仅存的、手机拍摄的模糊相片用AI修复,是她想念父母时难得的安慰。
学习AI是个偶然。几个月前,华姐因为照片的事和女儿小文吵得不可开交。
华姐的父母均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革命,经过多年排队等号,今年清明节,父母的骨灰终于能够合葬于国家公墓。碑上需要拓印照片,华姐特意选择了一张女儿小文出国留学前,拍的一张全家福。外婆身着最喜欢的大红色上衣外套,身为老军人的外公戴上了自己的三枚勋章。不过照相当天准备仓促,外公刘祖荫在按下快门时“闭眼”了。
华姐执意要让父母以最完美的形象长眠,便给女儿小文连打10多个电话,不停提出多项照片处理需求:
将外婆红衣服调暗,因为广东的风俗中逝者不能穿红衣;让外公镜头里微闭的眼睛睁开;老人右边有些变形的脸能否修复,灯光太暗太黑能否调整……最重要的,华姐记得父亲生前被授予的功勋章,是由上下两部分组合而成,都要完整呈现。
普通的PS技术根本无法实现这么复杂的需求。当时,小文正在创业,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被华姐的强迫症逼到崩溃。母女俩为此爆发了争吵。
最终,小文妥协了,想到了使用AI,逐一输入修改的相应指令,才勉强满足了母亲的心愿。
葬礼圆满完成,华姐对AI产生了兴趣。自此,她在手机里也下载了即梦AI软件,将手机中珍藏的父母亲的旧照都导入AI中,打算修复生成新的照片。
起初面对这个陌生的软件,华姐有些紧张笨拙:她先从“灵感”中的套用照片或视频模板开始探索。手机里最多的是4岁小孙子的照片,华姐用AI尝试更多可能,不过,她开始尝试生成的成片经常走样,小孙子在“天上飞”,或者生成了一张陌生人的脸。
后来,她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指令,“油画”、“电影感”、“写实”、“艺术摄影品”,AI开始生成许多理想的父亲模样的图片。
2025年重阳节,她将父亲摄于家中书房的生活照用AI修复。那是10多年前,一张手机拍摄的模糊照片。父亲的牙齿有一处缺口、晚年眼睛因生病,似张开、未张开地眯缝着。
约莫5秒钟过后,华姐看到屏幕上,父亲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头也轻微晃动,有些灰白枯干的银发泛起温润光泽。她记忆中被岁月与病痛模糊的身影不再呈现,而在数字世界里,父亲重新变得慈祥清晰又亲切。
AI不仅修复了画质,更短暂抚平了时间在父亲身上刻下的伤痕,让他以记忆中健康安然的模样,又一次温暖地“活”了过来。
02 一个女儿的执念
华姐执意要修复父母的照片,源自她对父母晚年遭受病痛折磨的遗憾。
69岁的华姐保持着乌黑、及肩的头发,但头顶有一簇惹眼的白。那是2019年父亲去世后,她的头顶“一夜间白了”。
父母离世前,华姐已经相继送走2位至亲。44岁,她的丈夫因公去世,后来哥哥癌症去世,她孤身一人带着上中学的女儿小文,生活的重担沉甸甸。在她因看不到未来,天天以泪洗面时,是年迈的父亲握着华姐的手语对她说:
孩子别难过,向前看,一切都会好起来,你还有我,还有母亲,家就在,父母永远都是你的港湾,我们和你一起面对。我会为你多活几年。
此后的10年里,父母、家人一直是她内心的依靠。她和女儿搬进父母家同住,2013年,女儿凭借着优异成绩、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学电影,曾经要做她港湾的父母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她的生活重心开始更加围绕着照顾父母亲。
父亲95岁生病那年,华姐已经60岁了。此前,父亲身体不错,90多岁还能和母亲结伴推着小车散步。父亲是知识分子,出生于书香门第,精通法语、英语,18岁参加革命,19岁入党,戎马一生,晚年住在医院里,卧床时靠读英文版小说消磨时间,当母亲来医院看望,他常会握住母亲的手,轻拍着,华姐透过这些细微动作,体味着父母间的深情。

图 | 华姐的父母年轻时
2019年,父亲体内的一块血栓掉落在肠道尾端引发肠道糜烂,此后他无法进食,靠鼻饲维持营养一年多。父亲在医院卧床一年多,华姐在医院窄小的硬沙发上陪伴看护了一年多,看着父亲的吊瓶点滴,从“1分钟滴1滴,到10分钟滴1滴”。
日益消瘦的父亲承受着身体的煎熬,后来部队医院请来专家会诊,顶着压力替他做了手术。手术后老父亲身体有所好转,在医院休养、治疗后短暂出院,华姐一度以为他自此安然。但很快,不到3个月,父亲因肾衰竭再次住院。父亲弥留之际,华姐被允许进入ICU,她看见父亲喉咙已插上管,五花八门的医药品挂了满床都是。她感到,父亲用他最后一点力气紧握住自己的手,像是最后的告别。1个月后,母亲被查出癌症,与父亲前后去世。
太想留住,不想失去,但父母还是在半年内相继离开,华姐觉得“天都塌了”,她无法面对自己变成孤儿,内疚自己照顾不周,也为目睹疾病带给父母的煎熬而痛苦。
接下来5年,她缓慢地整理父母的遗物时,才发现,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里,由于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照护忙碌,当时的自己也不会摄影,她竟然只用手机定格下几张父母像素模糊的照片,更鲜少合影。墓碑需要照片时,只有女儿小文临出国时和外公外婆的合影,也是她唯一可以选用的相对清晰的合影。

图 | 小文(左一)一家四口的合影随年月已模糊
但这张合影引来了母女俩的一场战争。
父母入土为安,成为华姐2025年整个春天的大事。合葬入土的日子落定,她通知、联络在广州的亲戚,买好冥纸、香,蜡烛,亲自包扎好最美的鲜花……最重要的事,是墓碑上需要拓印父母亲的合影。
但当时是小文最忙的阶段。
2024年开始,小文和搭档黄晓丹在氪金自学AI后,开始在AI辅助下尝试影像创作。两人原本是独立编剧,她俩一边接活儿,一边在生活的缝隙中制作AI电影,常常深夜1、2点还在忙碌。
工作、房贷、孩子的教育基金,让她清晰地听见了中年危机步步紧逼的足音。她也因母亲分心,过去8年平均每一天,母亲都要在餐桌上念叨着外公外婆入公墓的事,她甚至于“无墓乱求人”。此前,一个认识多年的阿姨说能够帮忙,母亲便主动“讨好”别人,请吃饭、送礼,还购买了对方销售的昂贵的木制家具。小文担心母亲上当受骗,和丈夫好言相劝,母亲却更执着,她常常为此提心吊胆。
母亲发来PS照片的需求,她告诉母亲自己“工作忙,PS技术不够纯熟,难以达到”。华姐在电话中发大火:“你有没有搞错?公公姥姥的事是头等大事,能够花你半个小时吗?”愤而说要花钱请外面的人去PS,又猛地挂断电话。但不一会儿就又打来电话,说店里的人开价高到离谱,再次要小文想办法。
小文赶紧劝她回来。最终使用AI满足了母亲的心愿。
其实,早在2024年秋天,小文就给华姐创造过一个“数字外公”。她使用AI生成指令,将外公外婆的合影生成了影像,给母亲展示。
华姐看到屏幕上,父亲和母亲相视而笑,还开口交谈。接着她看到,年轻时的自己,出现在父母亲中间,张开双臂搂着他们。
父母去世7年后,华姐再一次看见他们动起来的样子,仿佛听到父母亲在耳边对她说话,她静静坐着,泪水无声地淌了满脸。
这是华姐希望的父母永远停留的健康模样,父母生病后她多是伤心的记忆:母亲患癌服用药物后脸色发黑,父亲身体被折磨得形销骨立。
而AI重现了记忆中康健的父亲,再一次,她看见父母 “慈祥的微笑”,她在心底说,“爸爸妈妈,希望你们能长长久久地陪伴我”。
03 老妈的心愿被搬上大银幕
在小文心中,华姐是一位“彪悍”的母亲。她坚强,自立,不到40岁时单位合并下岗,她觉得“下岗就下岗,别人能活我也能活”。她去学美容、销售、后来做起了外贸生意、又转行做会计。44岁丧偶后,拒绝追求自己的人,也没有选择再嫁,因为“女儿需要我”,她也想要勇敢面对人生,因为“没有人能救你,只有你自己能救你自己”。
但母亲是一位有自己事业和追求的独立现代女性,曾是小文压力的来源。父亲离世后,小文休学半年,返校后想要考电影学院,母亲告诉她“这个专业太烧钱,家中经济没办法支持你从事这个行业”。小文又梦想去中央美院,她很努力学习,考大学时,她报的第一志愿是中央美术学院,专业分入围,但是考虑到她的文化课成绩只突击了4个月,母亲要求她报考广州美院,安全保底。
父亲离世后,小文和母亲纠缠对抗。高考放榜,她拿了高分,认定自己因母亲的反对而错失央美,她对母亲大吼“你将我人生毁掉了”。
这种对抗,延续到小文27岁拿到全额奖学金去美国萨凡纳艺术学院就读电影硕士。留学期间的生活费,路费,华姐钱不够,外公、外婆、姨妈,全家出资支持,小文自己在美国打拼挣钱,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在美国最后两年,她又努力写网文、做编剧。
2017年,外公外婆去世后,31岁的小文选择回国。35岁小文结婚,婚后有了小熊宝,丈夫全职带娃,兼职工作,小文则继续打拼自己的编剧事业,后来和搭档决心转行朝AI短剧进击。
有了孩子,进入中年,小文发现,自己和当年母亲的思考方式愈发相像。39岁,她出现了和母亲40岁时相似的、经期不稳定的症状,被医生宣告这是家族遗传的更年期提前的征兆。她进入到激素波动影响人生的阶段:未竟的项目、生活上的变化,让她夜晚很困、但睡不着。她会想到熊宝未来的教育,将来要送孩子出国吗?那孩子出了事情要怎么办?要让他去接受最好的教育吗?钱拿不拿得出来?……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像母亲。
小文一度觉得,母亲和自己是“宿敌”,但后来她发现,她人生中遇到任何事情需要做决定,她都愿意找母亲聊一聊。“尽管争吵,吵完了还是聊。”母亲发条短信:不要怀疑自己,停一停缓一缓,总是会有过去的那一天。她就觉得心中有底。
不过,华姐对小文忙着做AI短片并不支持,“搞那么累”,她和小文说,担心“你会走在我前头”。
2025年秋,小文和搭档晓丹在即梦AI辅助下完成的短片《权利童话》入围釜山AI电影国际峰会,小文特意带母亲一同前往韩国。在釜山,华姐看到,女儿小文和搭档晓丹登台领奖,女儿一个平日里戴着黑框眼镜,朴素的“中年妇女”,“闪闪发光”。

图 | 小文(左)和华姐一起去釜山AI电影国际峰会
结束后,华姐对小文说:我老了,物质上帮不上忙,但如果是你喜欢的,我尽全力精神上支持。
8月,“即梦AI青年导演合作计划”向小文发出邀请,与她一同加入的,还有6位具备专业背景的青年导演。这些创作者们处境相似:心中怀揣着渴望讲述的故事,却受行业“影视寒冬”、预算和机会有限等影响,很难将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故事转化为影像。“即梦”为他们提供AI技术指导与免费积分支持,并在资金与流量上给予扶持,和青年导演们一起探索AI影像的创作可能。
新导演,用新技术,讲新故事。这一次,小文和搭档晓丹选择了卡通风格,至于剧本,就用自己母亲为外公外婆准备殡葬仪式后的一系列故事。
这段有些沉重的家事,小文想用“喜剧的方式去讲述,并且降低故事中的苦情浓度”。 因为“时间是很公平,每个人到了年龄也会经历这样的事情”。
墓碑照片的事尘埃落定后,华姐有了闲暇与平静,全面发展起了摄影爱好,背上摄影包、无人机去广州的大街小巷拍摄。
短片创作过程中,小文让母亲也参与进来。小文为开车接外孙回家的华姐,拍了一张着蓝色上衣、脖间系着波点丝巾的生活照。小文计划将这张照片捏成颇具喜感的数字人卡通人物。

图|小文根据即梦AI提示词生成的家庭动画截图
晓丹一共捏制了两轮,最终即梦AI 4.0生成了一张酷似华姐的数字人:卷发、微胖、总是紧皱眉头、挑剔地判断着周遭的一切。接着,小文和晓丹依据具体提示词,创造出人物年轻时、中年时、老年形象。利用即梦AI数字人功能,拟合成的卡通人物图像,永久地保留了华姐战斗力非凡、一往无前的样子。
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小文和晓丹在即梦AI辅助下,复刻出广东街道、丧礼现场等空镜头,进一步生成中景、近景、远景,再用数字人功能等,将人物换脸至场景中。即梦图片4.0功能,帮助她们创造了13个人物,绘制了410多个镜头,最终完成了3D动画片《老妈的心愿》。
她将粗剪的片子给丈夫看。丈夫说,看完理解了岳母。而小文还不敢拿给母亲看,因为怕她“完美主义,再次提出20多个修改意见”。

图 | 小文用即梦AI重现了外公的葬礼
不过,定稿前,华姐还是再次向女儿提出最后的心愿:将自己和父母亲PS在一起,制作成一张数字人的合影。小文答应了。
9月16日下午,华姐和女儿吃完下午茶回家,她想要换上她最初“出镜”那件系着波点丝带的蓝上衣,打算去拍照。但她无论如何找不到那件蓝上衣。那天下午,她将衣柜里所有蓝色的冬装、夏装都翻出来,翻得满头大汗。随后,在生活里一贯俭省的她,去年轻人才会去的海马体照相馆,请人给她化了妆、做了发型,要求加急洗出照片,发给小文。
在另一个虚拟时空,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景:用最好的状态与父母合影。

图丨华姐在小文的AI电影中与父母合影
11月9日晚,新作《老妈的心愿》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首映,华姐也和女儿一起抵达上海。现场近千名观众的陪伴下,她在大银幕上看到了父母,虽是卡通版,但那些细节一如自己脑海中父母的模样。放映结束后,主持人请华姐评价下小文的新片。一向风风火火的华姐声音有些哽咽,她说感谢女儿,用AI架起了跨越生死的暖桥,让她再次见到了父母的微笑。
首映礼结束后,有观众专门赶来和小文、华姐打招呼。这支完全由AI制作的短片,当天让看哭了很多人。小文捧着花,拉着华姐,一起在新片海报前咔咔拍起来合影。

图|晓丹、小文、华姐和晓丹婆婆在首映礼现场
现在,掌握了AI技术的华姐有了一个新的爱好,给自己或家人拍完照后,上传至即梦AI,根据指令,将人物设置于不同的时空中。最近她最开怀的,是即梦AI生成了一张外孙熊宝长大后的照片,5岁的小熊宝从单眼皮长成了双眼皮,身姿挺拔,气宇轩昂 。她希望自己能看到熊宝长大、陪伴女儿再久一点。
-END-
撰文|林正茗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