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当大多数人享受"五一"假期时,川渝地区的深山峡谷间却焊花四溅、机器轰鸣。西渝高铁七星坪隧道里,300多名工人正与岩爆、涌水"硬刚"——这条穿越秦巴山区的隧道,被工程师形容为"在豆腐块里雕立体交通网"。而在嘉陵江特大桥上,15号墩台的工人猫腰钻进钢筋丛林,用误差不超过4毫米的精度拼接"钢铁积木"。
作为中国基建的"年度重头戏",川渝地区目前有6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同时推进。成达万高铁已完成七成工程量,134座隧道贯通121座;成渝中线高铁的"成渝号"盾构机像条钢铁蚯蚓,每天在地下穿行10多米,还要精准避开10余处重要建筑;渝昆高铁川滇段的工人们甚至搞起"三班倒",就为抢在8月汛期前贯通筠连隧道。
这些数字背后是实打实的"基建狂魔"节奏:3万多名建设者放弃休假,上千个工地24小时连轴转。中铁十一局的工人李飞飞那句"看着内实外美的一孔孔箱梁,值了",或许道出了这群"钢铁裁缝"的共同心声。更硬核的是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工人们把盾构法和矿山法"混搭"使用,硬生生在长江底下啃出12公里的通道,进度条已拉到86.8%。
国际观察者常惊叹中国基建的速度,但少有人看见焊枪灼伤的手套、隧道里结盐花的工装。西渝高铁项目负责人那句"机械军团24小时作业"的轻描淡写,背后是应对岩爆时"前进一步退半步"的谨慎。这些穿山越江的"钢铁长龙",正在用毫米级的精度重新定义"中国速度"。
截至4月底,川渝高铁建设已砸下87亿元真金白银。当未来乘客们1小时穿梭成渝时,或许不会想起2025年这个劳动节——但那些沾满砂浆的刻度尺、盾构机操控屏上的数据曲线,早已把"基建狂魔"的密码刻进了每一根钢轨。
更新时间:2025-05-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