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5月7日上午9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制图 文宛
5月8日起下调政策利率
5月15日起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宣布,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力支持实体经济,从5月8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5%调整为1.4%。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和临时正、逆回购的操作利率继续在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上加减点确定,加减点幅度保持不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当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还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还宣布,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
潘功胜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通过降准,可以优化央行向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的结构,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银行负债的稳定性。调降0.5个百分点以后,整体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平均水平从原来的6.6%降低到6.2%。
同时,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潘功胜表示,这两类机构直接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将有效增强这两类机构的信贷供给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还宣布,自5月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据悉,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1%和2.6%,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525%和3.075%。
潘功胜表示,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调降后,预计每年将节省居民公积金贷款利息支出超过200亿元,有利于支持居民家庭刚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还宣布,为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自5月7日起,下调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此次下调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2%、1.4%和1.5%,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为2.0%,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为1.5%。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还宣布,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潘功胜表示,增加后,支农支小再贷款总额度将达3万亿元,叠加本次再贷款利率下调,将形成量价协同的效应,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增加后,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总额度将达8000亿元,支持“两新”政策加力扩围。
潘功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还将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削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加强规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扭转基金公司
“旱涝保收”现象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当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将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健全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各参与方的稳市功能。
吴清当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中央汇金公司在前方进行强有力操作,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后盾,这是全世界最有力有效模式之一。
在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吴清称,7日将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现象。同时,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吴清说,巴菲特今年即将退休,但“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努力回报投资者”这些基本理念不会退出舞台。这也正是公募基金改革所要致力推进的。
针对美加征关税的影响,吴清表示,证监会将尽力帮助受影响企业应对美加征关税的冲击。对于确实受关税政策影响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再融资、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增强监管包容度,帮助纾困解难。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豁免相关规则,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加强与投资者有效沟通。
吴清介绍,证监会目前正抓紧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的监管指引,进一步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下一步将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特别是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来转型升级。
“在不确定的市场大环境下,前行的路上有风有雨。不管是轻风细雨还是暴风骤雨,不管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我们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来实现中国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吴清说。
保险资金
长期投资试点再扩围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当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力加劲推动既定政策落地见效,加快加强增量政策储备,不断完善应对预案,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本面,近期将推出八项增量政策。
1
一是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2
二是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
3
三是调整优化监管规则,进一步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4
四是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助力稳企业稳经济。
5
五是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6
六是修订出台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7
七是将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8
八是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更好发挥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切实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李云泽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
据了解,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首批试点项目,规模500亿元,目前已成功投资落地;今年1月和3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开展第二批试点,规模共计1120亿元。
专家表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持续扩围,将为资本市场带来实实在在的中长期增量资金,并进一步壮大机构投资者群体。
此外,围绕继续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李云泽表示,下一步还将调整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调动机构积极性,促进实现“长钱长投”。
李云泽表示,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强化底线思维,加力扩围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外部冲击,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金融运行总体稳健,监管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服务质效有力提升。
据介绍,当前,银行保险机构各项业务有序开展,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大型金融机构基本盘稳固,“压舱石”作用明显。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从前4个月看,银行资本充足率、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约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同比上升约10个百分点。前4个月,银行业、保险业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新增融资约17万亿元。
“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正在加快实施,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经提上日程,各地也正在多渠道有序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增强金融体系韧性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李云泽表示。
“五一”假期消费观察:夜间经济持续增长,餐饮、演出市场火热
一季度银行理财规模下降,业内人士认为:收益回暖将提升银行理财吸引力
商业银行推出多重优惠,助力“五一”假期释放消费活力
编辑|王为
责编|陈雨禾
校检|袁钢
审核|何颖
联系金妹儿:028-869684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