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前夕,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因一段翻炸鸡排的视频意外走红。镜头里,这位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中年摊主一边熟练地翻动油锅,一边与排队的学生插科打诨:“你们别把青春耗在等鸡排上,但我的鸡排值得等。”短短一周内,他的摊位前挤满慕名而来的食客,队伍绵延百米,甚至催生了“鸡排黄牛”的灰色产业。与此同时,拥有350家门店、年营收超57亿元的连锁餐饮巨头西贝莜面村,其创始人贾国龙却因舆论危机清空社交媒体,黯然退网。这场草根与巨头的对决,折射出中国商业社会权力结构的深层变迁。
鸡排哥的爆火始于一套反常识的“生存哲学”。他拒绝预制菜逻辑,坚持现炸现卖,甚至立下“不炸到位不会原谅自己”的誓言。当顾客质疑鸡排口感时,他毫不犹豫免单并自责:“是我的油温没控制好。”这种将经营细节“摊在阳光下”的透明度,与西贝等连锁品牌依赖标准流程和精美包装的信任构建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更颠覆性的是他的定价逻辑:学生群体享受每块鸡排优惠1元的特权,12点后到店的顾客需支付1元“不坚定选择费”,而塑料袋需顾客自行撑开,否则“若被风吹走,概不认账”。这些看似荒诞的规则,实则是通过游戏化设计强化消费者参与感。有网友计算,一块6元的鸡排实际承载了60元的情绪价值——排队时的社交互动、摊主即兴抛出的网络梗,以及“被认真对待”的仪式感。
反观西贝,其面对消费者质疑时表现出的强硬态度加剧了信任危机。当罗永浩质疑其菜品质量时,企业选择在“是否为预制菜”的次要议题上自证清白,却回避了口感与定价的核心矛盾。这种“自上而下”的权威叙事,在Z世代主导的消费语境中逐渐失效。
鸡排哥的走红,本质是消费者对“主理人文化”祛魅后的反弹。当下餐饮界盛行的“主理人”概念,往往与高冷、疏离的精英形象绑定。某网红餐厅主理人曾公开宣称:“我的顾客需要经过筛选。”这种将消费者置于被审判地位的姿态,与鸡排哥“来了都是客”的街坊哲学形成戏剧性反差。
鸡排哥的“主理人”身份是反向构建的。他自称“厨师兼服务员”,每日下午4:30准时收摊,只为履行与学生群体的约定。当顾客因迟到被加价时,他会调侃:“这是对你意志力的考验。”这种充满市井智慧的互动,让商业行为升华为情感联结。有学生表示:“他记得我每周三来买鸡排,会多给我一包番茄酱。”
而西贝的困境,暴露出规模化扩张中的伦理失焦。其推出的“儿童餐”被指使用预制菜,与“现做现卖”的宣传严重不符。当消费者发现支付高端价格却未获得相应价值时,信任体系轰然崩塌。贾国龙曾说:“如果我们自己都过不上美好生活,怎么给别人提供美好生活?”但在规模扩张中,这种初心被标准化流程稀释,最终沦为空洞的口号。
面对日均200余单的爆发式需求,鸡排哥开创了独特的“家族化运营”模式。他召集妻子、亲戚组成“鸡排家族”,每个摊位负责特定时段与区域,形成去中心化的服务网络。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品质稳定,又延续了街边摊的灵活性与人情味。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贝的“组织霸权”。其门店扩张依赖严格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服务员被训练成“执行指令的机器”。当顾客提出个性化需求时,得到的往往是“这是公司规定”的机械回应。某消费者曾在社交媒体吐槽:“在西贝点餐,感觉自己在和AI对话。”
鸡排哥的家族化运营,本质上是对抗规模异化的武器。每个摊位都是独立的情感单元,摊主与顾客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买卖。有食客记录下这样的场景:暴雨天,鸡排哥坚持出摊,只为不让等待的学生失望;当塑料袋被风吹走时,他会追出十米捡回,并笑着免单。这些细节构建的信任,是任何标准化流程都无法复制的。
这场对决的深层逻辑,是商业权力结构的代际更替。西贝代表的“权威崇拜”模式,诞生于物质匮乏时代,消费者需要通过支付溢价获得安全感。而鸡排哥的“平等对话”模式,则契合了Z世代对“真实感”的极致追求。
数据印证了这种转变。2025年餐饮行业报告显示,68%的消费者更愿意为“能记住自己偏好”的商家买单,而仅有12%的人关注品牌规模。鸡排哥的社交媒体评论区中,“被尊重”“有温度”是最高频的关键词。甚至有消费者表示:“宁愿多等半小时,也要吃他炸的鸡排。”
这种转变在资本层面同样显著。西贝曾计划投入6000万元打造品牌公共关系,而鸡排哥的“营销预算”为零。他的走红完全依赖口碑传播,每个分享视频的网友都成了“自来水”。当巨头还在纠结如何“教育”消费者时,草根摊主已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真诚,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流量密码。
鸡排哥的胜利,预示着中国商业文明从“规模崇拜”向“价值共生”的进化。他的摊位没有华丽的装修,没有复杂的会员系统,却通过极致透明与情感联结构建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不依赖于资本或技术,而源于对商业本质的回归——用真诚对待每一位顾客,用品质赢得每一个口碑。
当西贝们还在用预制菜和标准话术维持“高端形象”时,鸡排哥已用6元的鸡排重新定义了商业的价值尺度。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物质过剩的时代,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被认真对待”的尊严。这种尊严,无关价格高低,只关乎是否真诚。
如今,“鸡排家族”已扩展至9个摊位,每个摊位都延续着最初的承诺:现炸现卖、学生优惠、袋子自撑。而西贝的门店里,预制菜的包装依然整齐,但顾客的笑容却越来越少。这场对决没有真正的输赢,它只是标志着一个更平等、更透明、更有温度的商业新时代的开启——在那里,真诚永远是最动人的营销手段,而商业的本质,终究是创造共同价值。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