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都想给孩子提供一个快乐的童年,买玩具也是家长最基本的操作,那些五颜六色的玩具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却也悄悄地侵蚀孩子的健康。
央视的一则重磅消息瞬间引起家长恐慌,看似无害的玩具,可能正悄悄变成“毒药”。
你家的玩具,是否已成为危害孩子健康的“帮凶”?这些玩具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当你还在为孩子沉迷手机而担忧时,真正的危险可能就藏在他们的玩具箱里,许多家长对玩具风险的认知,还停留在“不能让孩子吞下去”的初级阶段,然而,现实远比这残酷得多,有些在孩子手中风靡一时的“宠儿”,不仅有毒,甚至是高危品。
央视就曾不止一次地揭露过市面上的毒玩具,其中很多,恰恰是当下最流行的那些,那种软乎乎、黏糊糊,能捏出各种形状的“水晶泥”,也就是我们常叫的起泡胶或者软泥玩具,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简直是“解压神器”。
尤其是在短视频的推波助澜下,这种玩具的人气更是达到了顶峰,但谁能想到,这色彩斑斓的胶泥里,却藏着一个叫“硼砂”的化学恶魔,这种物质极易溶于水,一旦遇到水,就会释放出有毒的气体。
孩子们玩水晶泥的时候,手心难免会出汗,汗水就成了溶解硼砂的催化剂,那些看不见的有毒气体,便顺着孩子的呼吸道悄悄潜入体内,更可怕的是,有些商家甚至会直接销售所谓的“成型水”,瓶身上赫然印着“凝胶剂、硼砂水”的字样,却没有一丁点安全提示。
硼砂的危害绝不是危言耸听,它里面的硼元素,有可能会改变人体细胞的基因,增加癌症的风险,吸入它释放的气体,会腐蚀呼吸道,让孩子不停咳嗽、喉咙痛,长期用手接触,皮肤会被灼伤,如果不小心弄进眼睛,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对成年人来说,摄入1-3克的硼砂就可能中毒,而对于身体还未发育完全的儿童,这个剂量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误食5克就足以致命!长期接触,孩子的肝肾功能和生长发育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之前就有家长反映,孩子玩过的软泥散发着刺鼻气味,导致了皮肤过敏。
某款被送检的产品,其硼元素迁移量竟然超过国家推荐标准的19倍还多!国家标准是每公斤不超过300毫克,而孩子们在玩耍中,接触的可能是大剂量的高纯度硼砂,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除了水晶泥,那些看似无害的毛绒玩具也可能是“温柔的杀手”,一些价格异常低廉、外形可爱的毛绒玩偶,肚子里填充的根本不是干净的棉花,而是回收来的垃圾废料,这些废料里藏着数不清的有害细菌,孩子天天抱着睡觉,等于是在拥抱一个移动的污染源。
这些细菌会一点点破坏孩子的免疫系统,让孩子变得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就得往医院跑,还有几乎家家都有的塑料玩具,因为价格便宜,加上孩子喜新厌旧,塑料玩具的购买频率非常高。
部分不合格的塑料玩具,增塑剂和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长期接触这些有毒物质,可能会导致儿童肾脏损伤,甚至引发可怕的性早熟。
这些毒玩具之所以能如此猖獗地流入市场,背后必然有一条灰色产业链,根据全国消协组织的数据,仅2020年一年,受理的玩具投诉就高达4847件,这个数字比往年增长了两倍之多,恰恰说明了市场上不合格产品的泛滥程度。
许多软泥玩具的包装上,连最基本的厂名、厂址和合格证都没有,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即便是负面新闻满天飞,监管部门也三令五申地检查,但销量根本没受影响,孩子喜欢,家长就买,巨大的市场需求让这些商家有恃无恐。
为了赚钱,无良厂商可谓不择手段,他们精准地抓住了儿童喜新厌旧的心理,不断推出新品,设计各种营销活动,刺激家长频繁购买,有的商家甚至打着“科学实验”或“创意手工”的幌子,把有毒的材料包装成益智产品来销售。
在这些商家和资本的眼里,只有利润,没有健康,更令人发指的是厂家规避监管的种种“障眼法”,有厂家工作人员亲口承认,他们生产的软泥产品,为了追求更好的塑形效果,硼砂添加量很大,但为了逃避检查,他们会在产品包装上隐藏这一信息,销售的时候也闭口不提。
有的厂家甚至承认,他们为了防止监管部门监管,用的是虚假名字,最离谱的是,他们连检测报告都能造假,送去检测的样品是特意制作的低硼砂版本,以此来蒙混过关,拿到一张虚假的“通行证”。
小编认为,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指望商家良心发现显然不现实,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学会用“火眼金睛”为孩子构筑一道安全防线。
首先,在选购玩具时,最基本的一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C认证,是玩具进入市场的最低门槛,同时,一定要仔细检查产品是否有明确的厂名、厂址和产品合格证,坚决对“三无产品”说不。
购买时仔细检查玩具本身,看看有没有可能划伤孩子的危险细节,另外,千万不要给年幼的孩子购买超出其年龄范围的玩具,如果成分表里明确写着含有硼砂或者硼砂水,那更要第一时间放回货架。
其次,要学会避开那些“隐形杀手”,对那些颜色过于鲜艳的玩具,比如五颜六色的水晶泥、彩泥,要多留个心眼,过于鲜艳的颜色往往意味着重金属超标的风险,同样,那些带有浓烈香味的玩具也要警惕,这些香味很可能是由塑化剂等有害化学物质散发出来的。
守护孩子的健康,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侥幸,这不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更需要监管部门、生产商和销售平台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