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2025年的夏季很热闹,很多美国人都来中国扎堆打卡了。
他们不是在故宫漫步,就是在重庆品尝美食,很多的街头巷尾都不乏兴奋的身影......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中国144小时的免签入境政策所带来的。
这一政策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长期被西方媒体所蒙蔽的美国人,最终被“真香现场”所颠覆了认知。
他们在这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中,中国贫困、环境差、不安全的偏见被击得粉碎。
相反却被先进的高铁,现代化的建筑群、强烈的安全感以及所到之处温暖的善意所折服。
其实中国对美国的单边免签并不是因为懦弱,而是一种敢于呈现的底气,这要比任何外交上的解释说明都要来得更震撼。
毕竟真诚才是必杀技。
美国游客对中国的第一印象,从下飞机就开始了。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44小时过境签证的手续一点也不繁琐。
只需要拿着护照、机票和行程单就能轻松入境,不用解释 “来中国干嘛”,基本15分钟就走完了所有流程,真正体现出了中国做事高效快捷的特点。
然而,这些美国游客却不走寻常路。
他们拿着旅游签证并不热衷于中国的旅游景点和山山水水,而是喜欢流连于像北京、重庆和西安等各大城市,尤其是喜欢城市当中的大街小巷,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才能了解到中国最真实的一面。
其中,在中国习以为常的高铁,也让他们赞叹不已。
美国百万粉丝博主彼特分享,在高铁时速达到35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饮料瓶却纹丝不动,车厢里还非常安静,除此之外车厢也很干净,WiFi全程都是流畅不卡的。
而且中国高铁的商务舱座位居然还可以躺平,他一米八的个子完全不受约束,不仅舒适,还价格便宜,才花了100美元。
更让彼特新奇的还有买东西后不是只能用现金付款,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
从买一瓶水、打车到坐地铁,甚至路边的小摊都可以直接用手机扫码支付,而这种付款模式让他感到只有未来的世界才会发生,非常不可思议。
但让美国游客觉得最为羡慕的就是中国的安全感。
有一位美国博主,在一家咖啡馆无意中落下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然而让她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小时后当她再找来的时,电脑居然完好无损地待在原地。
然而,很多美国人还对一件事产生了疑问,很多中国人居然敢在夜晚出来跑步、闲逛和吃东西,更有甚者凌晨2点的马路上还有很多人,中国居然这么安全?
美国游客杰西卡发现,晚上她一个人走在回酒店的路上,不仅有明亮的街灯,还有治安岗亭。
要是在美国,不是有被抢劫就是被袭击的风险,她绝对不敢夜晚一个人在外面走。
实际上,2025 年,与美国高达6.8%的犯罪率相比,中国仅为 0.5%,正是这种良好的治安环境使所有人敢在夜晚出门,这份安全感是美国所不具有的。
除此之外,在生活成本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就显得更加明显了。
在美国吃一碗面需要付30美元外加20%的小费,但在中国同样的面只要2美元。
而且在美国哪怕是麦当劳套餐也需要花费10美元左右。
但在中国人均20-30元就能达到营养均衡,吃得很满足;像特色小吃或者夜市摊位,10元左右就能填饱肚子。
在中国,吃饭更多的是一种享受。
而正是这些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来到了中国。
仅2025 年上半年,外国游客与同期相比增长超过了65%,而他们都是通过这144小时的免签政策来到中国的,其中有18%是美国游客。
不得不说,这项政策,不仅让美国人来中国变得不再困难,更为他们能近距离地了解中国打开了大门。
而中国之所以能给美国游客带来这么大的震撼,完全是源于中国这几十年不间断地投入和发展。
就拿高铁来说,截止2021年底,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超过了十五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四万公里,成为世界NO.1。
中国的5G基站,也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反观曾经的基建狂魔美国,近年来似乎已跌落了神坛。
全美的高架桥和公路网络超过一半已持续运营超过了50年,这远远超出了最初规定的使用周期。
2007年,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座桥突然垮了,导致13人丧生,145人受伤。
倒塌的原因是由于美国财政预算不足,所以就一直无法开展修复和加固的工作,最终酿成了悲剧。
然而,这并不是个例,美国近几十年不愿扩大财政支出,于是首当其冲就削减了在基础建设上的投入。
而这种政策直接造成大量的基础设施逐渐老化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求。
以纽约的地铁为例,它的网络曾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如今却普遍老化严重,故障频发,列车时常在隧道中停滞,有些地方出现渗水,墙面上还能看到明显的裂痕和剥落。
这些巨大的差距在游客的亲身体验中变得格外明显。
除了硬件设施,中国人民还展现出了活力、包容性以及友善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这让美国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和轻松的氛围,这也是更吸引他们的缘故。
而中国对美国推出这项144小时过境免签的政策,不仅是为了与美国便于交流、带动相关行业,以提振经济。
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为了让美国人能够亲身体验中国的真实、开放和发展,借此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抹黑报道。
比如,有媒体就曾经报道称我国的高铁座椅没有靠背,这显然是对事实的严重扭曲。
所以,这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旅游便利措施,却产生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正是中国通过开放的姿态和真实性,逐渐改变世界对它的看法,从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
从目前来看,这项144小时的免签入境政策,从各方面都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其中最明显和直接的,莫过于美国游客为中国的零售、酒店和餐饮行业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随着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以后,其国内的物价更是肉眼可见的飞速飙升,于是很多美国人就倾向于来中国采购。
他们的行李箱出发时几乎是空的,返美时却塞得满满当当。看似花了几百美元飞到中国,却可以一次性采购数十件衣物、十几双鞋子和若干电子产品,然后满载而归。
可以说,6天的入境免签政策完全击碎了美国妄图阻断中美贸易的幻想。
而这还不是更厉害的,“我不想离开,还会再回到中国”,很多美国游客看似离开了,心却留在了中国。
他们很多人回国以后,还把自己在中国游玩的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据说这些视频加起来的播放量超过了10亿。
这些视频在外网火热传播,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知道,中国到底有多文明发展有多好。
果然,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有的抹黑和谣言都会不攻自破。
比如,TikTok上标注ChinaTravel标签的视频近9万条,总播放量接近10亿次。这些内容没有“刻板印象”,只有陆家嘴的霓虹、重庆的火锅、干净的街道和悠哉的路人等烟火气和秩序感。
包括今年来中国直播的美国网红“甲亢哥”,吸引了9000万观众跟随他的镜头看中国。
通过他的镜头,让很多海外的观众看到了一个与以往印象中完全不同的中国,甚至有美国网友评论,CNN骗了他们几十年。
这种真实分享的力量,比任何官方的宣传都管用。
有民调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有所上升,而很多人都是被这些回国的美国人所安利的内容打动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们带回美国的不仅是照片和视频,而是与中国相比较之下,对美国新的衡量标准。
144小时免签政策看似“四两拨千斤”,实则为外国游客打开了认识真实、立体的中国的窗口。
相信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不仅会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
-END-
参考资料:
1.海外网《沉浸式打卡中国 外国游客解锁“赏秋”新体验》
2.新华社《144小时变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有新变化》
3.旅界《2000万老外低调涌入中国背后》
作者:京墨
编辑:歌
#头条深一度#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