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俄油被特朗普制裁,普京却不吭声,他把中国安排得明明白白

话说回来,这事儿得从2025年7月14日说起。那天特朗普在白宫跟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见面,顺口就扔了个炸弹出来。他直言不讳地说,要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在50天内不坐下来谈和,美国就对俄罗斯出口的东西征收100%的关税不说,还得对那些继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搞二级制裁。明摆着针对中国、印度和巴西这些大买家。

吕特那边也赶紧表态支持,还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强调,让这些国家自己掂量掂量后果。结果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二天就回击了,说坚决反对这种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关税战伤的是各国老百姓,不会有什么赢家。普京那边呢,到现在7月22日了,还是一声不吭,没见俄罗斯官方有啥正式回应。

你知道吗,这不是特朗普头一回玩这种招数。早在2025年4月,他就威胁过对买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征收25%到50%的关税,虽然最后没真动刀子,但这回针对俄罗斯的石油贸易,看起来更来劲儿。美国国会里头,林赛·格雷厄姆和理查德·布鲁门撒尔这些议员早就推了个叫“2025年制裁俄罗斯法案”的东西,里面明码标价,说对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或者铀的国家征收至少500%的关税。

格雷厄姆在电视上直言不讳,说特朗普支持这个,要是中印巴这些国家不停止买俄油,美国就得“碾压他们的经济”。这法案有87个众议员和84个参议员联署,跨党派,气势汹汹。特朗普的逻辑简单粗暴:俄罗斯靠卖石油赚了1920亿美元去打仗,切断这笔钱,就能逼普京让步。

中国这边买俄油的事儿,其实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就成了常态。那时候西方禁了俄罗斯石油,中国和印度就成了最大买家。中国现在每天从俄罗斯进口差不多200万桶石油,主要通过斯科沃罗季诺-漠河管道和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阿拉山口管道,还有海运。品种主要是ESPO混合油、索科尔油和萨哈林混合油,外加一些乌拉尔油和北极油。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这占了中国石油进口的35%左右,主要买家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还有一些独立炼厂。俄罗斯那边,石油出口收入去年是1600亿美元,今年6月就降到13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少14%,但产量还稳在920万桶每天。出口量也没大跌,波罗的海港口像普里莫尔斯克、乌斯特卢加和诺沃罗西斯克还在正常装货。

普京为啥不吭声?这事儿得挖挖根儿。其实中俄能源合作早几年就转向本币结算了,用人民币和卢布交易,绕开了美元体系。美国想卡脖子都卡不着。中国买的油是打折的,帮助俄罗斯稳住出口,双方各取所需。俄罗斯知道特朗普的目标不光是自己,还想借机打压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

普京选择沉默,其实是信任中国不会轻易被吓住。中俄贸易已经深度绑定,谁离不开谁。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倒是说过,不会让步,但普京本人没发话。市场反应也挺有意思,特朗普话一出口,俄罗斯股市涨了2.7%,卢布对美元还升值了。投资者觉得这50天有谈判空间,不会马上就崩。

印度那边也买了不少,成了俄罗斯石油的第二大买家,每天180万桶,主要乌拉尔油,还有ESPO、索科尔和北极品种。印度炼厂像信实工业、印度石油公司和ONGC都在用。印度去年石油进口的35%来自俄罗斯,现在占了全球海运俄罗斯原油的85%到90%。

印度外交部回应说,能源安全是头等大事,会根据全球现实决定采购,还警告别搞双重标准。因为欧盟国家自己还从俄罗斯买油气,比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通过管道例外,欧盟整体买了俄罗斯6%的出口。印度石油部长哈迪普·普里说,要是制裁真来了,再对付,现在印度从40个国家买油,比过去多多了。

土耳其是第三大买家,6月买了40万桶每天的纪录,主要乌拉尔油,买家是阿塞拜疆的SOCAR控制的STAR炼厂和Tupras。土耳其因为俄罗斯油价跌到60美元上限以下,买得更欢。巴西也买了不少柴油,还有非洲国家如加纳、埃及、摩洛哥、 Togo和突尼斯。甚至叙利亚、巴基斯坦、古巴和斯里兰卡这些“友好国家”也在买。

特朗普的二级制裁要是真落实,会打乱这些供应链。国际能源署说,俄罗斯每天出口700万桶石油,突然没了,全球油价得暴涨。专家估计,美国汽油价可能涨30到50美分一加仑,通胀上0.6%。但市场到现在没大慌,因为不确定特朗普会不会真干。

中国为啥不慌?因为能源体系成熟,科研支撑多样化来源,不光靠俄罗斯。中国有自己的石油储备和新能源开发,不会轻易被卡住。印度也一样,强调能源需求优先,不会因为外部压力就停手。

北约秘书长吕特7月16日又警告北京和新德里,得推动普京结束战争,不然面对关税。但中国外交部重申,反对胁迫,不会站队。俄罗斯石油通过影子船队运输,避开西方追踪,交易用本币,美元管不着。普京的沉默,其实是心知肚明,中俄合作稳如泰山,不会因为特朗普一两句话就散。

这事儿牵扯的还不止能源。美国想用关税当武器,逼各国孤立俄罗斯,但世界早不是美国一言堂了。中国和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俄罗斯需要中国市场稳经济,中国需要实惠能源保供应。

特朗普的50天期限是到9月2日左右,要是俄乌谈不拢,制裁真来,欧洲自己也得遭殃。欧盟还靠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产品,价格一涨,老百姓买单。德国工厂减产,法国民众抗议生活成本高。美国国内通胀也反弹,超市物价上调,消费者抱怨。印度减少了部分俄罗斯石油进口,转向美国和巴西,但没完全停。巴西评估影响,外交官讨论替代,但贸易还在继续。

普京把中国安排得明明白白,就在于早几年就铺好了路。本币结算避开美元风险,管道直连保证供应,互利共赢让合作牢不可破。特朗普威胁再大,也动摇不了基础。俄罗斯出口渠道畅通,经济没崩。

中国继续进口,黑海油轮装货,海运管道双管齐下。全球能源市场紧张,沙特增产补缺,但价格波动在所难免。国会法案推进,可能加剧紧张,但未来取决于谈判进展。世界格局生变,中俄默契对上美国施压,谁笑到最后还得看。

话说到底,这场博弈暴露了国际力量对比。美国想靠制裁主导,但新兴国家有自己的算盘。中国知道该走哪条路,不会随便被拉下水。普京的沉默不是软弱,是战略信任。俄罗斯石油收入下降,但出口量稳,靠的就是中国印度这些伙伴。

特朗普团队评估风险,担心通胀反噬。吕特协调盟友,敦促增援乌克兰,但效果有限。欧洲能源危机隐现,民众不满加剧。印度巴西调整采购,但没完全屈服。50天过去,要是没结果,制裁部分实施,中俄贸易绕道延续。美国和北约面对能源危机,博弈还在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7

标签:财经   中国   明明白白   俄罗斯   印度   石油   美国   乌拉尔   巴西   关税   能源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