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通过层层出口限制,试图卡住中国在半导体等关键环节的脖子。从2022年起,美国不断升级对华芯片禁运,涉及高端设备和软件,这直接打击了中国企业的创新链条。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和关键金属的主要供应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2023年,中国开始调整出口策略,这不是简单的报复,而是基于国家安全和资源保护的理性选择。外媒如路透社和纽约时报报道称,这种举措比芯片争端更具破坏力,因为它直击国防工业的核心。
稀土元素在现代军工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每架F-35战斗机需要数百公斤稀土,用于制造永磁体、传感器和引擎部件。这些材料提升了战机的隐身性和机动性,没有它们,生产链条就难以运转。
中国控制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这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技术积累的结果。相比之下,美国虽有稀土矿藏,但加工依赖进口,供应链脆弱性显而易见。
2023年7月,中国对镓和锗实施出口许可制度,这两种金属是半导体和光电设备的基石,与以往的自由贸易不同,这次强调端用户审核,确保资源不流向潜在对手。
与芯片禁运对比,稀土管制的冲击更直接且持久。芯片可以通过库存或第三方绕道缓解,但稀土的加工技术高度集中在中国,替代周期可能长达数年。外媒如CNBC指出,美国F-35的生产成本因此上涨,交付延误已成为常态。
2023年12月,中国进一步禁止稀土提取和分离技术的出口,这比单纯的材料管制更进一层,因为它切断了技术转移路径。之前,美国能从澳大利亚等地进口原矿,但加工仍需中国设施;现在,这种依赖被放大,迫使美国加速本土投资。但本土开发面临环保和技术障碍,短期内难以见效。
2024年,中国管制范围扩展到锑,这种金属用于导弹和雷达系统。8月,对锑制品出口设限,导致全球价格飙升一倍以上。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锑短缺直接影响弹药生产,而中国占全球产量的近一半。
12月,中国宣布禁止对美国的镓、锗和锑出口,这一步骤针对性极强,回应了美国的新一轮芯片限制。外媒如金融时报评论称,这比芯片战更严重,因为它涉及国家安全底线,没有缓冲空间。
2025年,中国策略进一步细化。4月,对七种中重稀土元素如铽和镝实施出口审查,这些元素正是F-35热防护系统的关键。与2023年的初步管制相比,这次覆盖更广,审查包括交易记录和用途声明,许可有效期缩短至半年,增加了不确定性。
进步在于,从单一金属到全链条管理,中国通过整合国有企业,确保配额分配精准。相比芯片,美国可转向韩国或台湾供应商,但稀土无类似备选,回收率低,地质投资需长期。外媒如Newsweek分析,这直接威胁美国军力储备,F-35组装中断可能导致成本上升20%以上。
管制推进过程中,中国注重可持续开发,避免资源浪费。专项行动打击走私,堵塞非法渠道,确保政策落地。5月,全球汽车业感受到磁体短缺,生产线暂停,这凸显稀土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价值。
6月,美国试图与盟友合作,如澳大利亚开采,但加工瓶颈仍存。7月,对美稀土磁体出口有所回升,可能源于谈判,但整体框架未变。进入8月,国防供应链承压持续,西方媒体报道F-35延误削弱了军事实力。中国此举强化了资源话语权,促进互利合作,避免单边压制。
这种反击的内涵在于,中国不再是技术追赶者,而是供应链决策者。稀土管制比芯片更严重,因为它触及军工基础,迫使美国反思霸权策略。外媒如CSIS报告称,这标志着中美博弈进入新阶段,资源成为杠杆。
未来,美国本土产能如MP Materials仅占中国1%,需数年追赶。中国通过法规如《稀土管理条例》更新管理,推动从初级出口到高附加值产业链转型。
从2023年的金属许可到2025年的全面清单,中国策略日趋成熟。审查机制强化,包括黑名单和实时报告,这比以往配额更精准。芯片争端可通过外交缓冲,但稀土涉及核心利益,无退让空间。
影响扩展到欧盟和日本,它们也加速本土开发,但短期依赖中国。外媒强调,这比芯片严重,因为中断即时,库存仅够数月。中国推进可持续开采,整合全球链条,确保长期优势。
美国公司如洛克希德·马丁面临股价波动,生产延误凸显漏洞。F-35依赖钪用于框架轻量化,管制后成本飙升。相比之前,2025年覆盖下游化合物,推进更系统。芯片可创新绕过,但稀土需地质投资。中国通过行政工具资本化主导,强化安全审查。
中国用资源回击,维护主权,促使世界重视合作。外媒评论,这威胁美国霸权,但也推动多元化。目前,出口部分恢复,但国防链仍紧绷,谈判初步成果显现。中国地位提升,提醒依赖方互利共赢。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