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周奶奶,每到入伏前后都会熬一锅“姜枣茶”,不加糖、不放奶,每天起床喝点。
她说:“年轻的时候我宫寒,月月痛经,后来是老中医教我伏天喝姜汤,慢慢地气色也好了、手脚也不冰凉了。”
小周之前也不信这些,总觉得“热天还喝姜茶,那不是更热?”可这几年自己一到梅雨季节就关节酸软、湿气重,反倒动了“试试”的心思。
那到底入伏时喝什么好?谁适合喝?为什么说‘入伏喝它阳气会从头暖到脚’?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详细讲讲:扶阳养生可以怎么喝?
一
为什么入伏要“扶阳”?不是夏天很热吗?
很多人会有个误解:“夏天这么热,阳气应该已经很足了,为什么还要扶阳?”
其实,中医讲的是“阳气未必等于气温”。
入伏是全年阳气最旺的时段,但也是“阳盛于外、虚于内”的时候。
什么意思?
就像一个锅盖把热气压在外头,表面上热得烫人,实际上身体的“元阳”却在流失:毛孔张开、汗液外泄、耗气伤津,导致体内阳气空虚。
中医里有一句话:“暑为阳邪,最易伤气。”
特别是中老年人、阳虚体质者,一到三伏天就觉得人特别乏,容易腹泻、没食欲、精神不振,甚至晚上还会出虚汗;
很多其实是阳虚和湿邪在作祟。
所以,入伏时扶阳,不是补阳气的“表”,而是固阳气的“根”。
二
入伏“喝一杯”,让阳气从头暖到脚?
中医认为,生姜+红枣+桂圆+黄芪煮成的养生茶,是夏季扶阳化湿的经典搭配之一。我们俗称它为“伏茶”。
生姜
生姜中的姜辣素可加快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温感,激发“阳气”。
红枣
红枣富含维C、铁和多种微量元素,是天然的“养气果”。
桂圆
《本草纲目》记载:“龙眼肉补心脾,养血安神。”
对神疲、心悸、健忘、失眠者特别友好。
黄芪
黄芪是中医里“补气中之上品”,能增强抵抗力,特别适合“易出虚汗”“动不动就累”的人。
三
“伏茶”的做法
食材配方(1人份量):
做法:
温馨提示:
此茶宜现煮现喝,最多可保温24小时,不能久放;不建议饭后马上饮用,以免影响消化。
不要一直连续喝,入伏前喝几天就可以了。
四
哪些人适合“入伏喝它”?哪些人千万别乱喝?
适合人群
不适合人群
一句话总结:不是人人都适合扶阳饮,盲目进补反而伤身。
五
扶阳≠进补,正确方式还有这些
除了“伏茶”,入伏养阳还有很多日常好方法:
但也要记住,扶阳养生是辅助,是调理,是顺势而为,不是“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如果你已经有不适症状,请第一时间就医,别只靠一杯“伏茶”盲目自查自治。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