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20万白俄难民逃到中国,后代骄傲称,自己是中国人!

走在新疆、内蒙或黑龙江的街头,你或许会偶遇这样一群人:他们金发碧眼,鼻梁高挺,眼窝深邃,浑身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活脱脱像是从欧洲油画中走出来的人物。

可当他们一张口,地道的东北话或者新疆普通话便扑面而来,“嘎达”“咋整”从他们嘴里蹦出,瞬间让人产生一种巨大的反差感。

不了解的人,常常会把他们当作“外来者”,可他们总会无比坚定且自豪地宣称:“咱可是正儿八经的中国人!”

而这些有着独特外貌与奇妙语言组合的人,便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俄罗斯族。

白俄的诞生

说到我国俄罗斯族的起源,还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1917年,俄国正深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沼,沙皇政府不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民生,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民众。

在这动荡的局势下,俄国工人阶级率先发起了罢工游行,他们走上街头,向沙皇政府表达强烈的不满。

在各方压力之下,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就此覆灭。

然而,推翻沙皇统治后,俄国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

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依然延续着旧有的统治模式。

此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工人、农民和士兵的支持。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起义部队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

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冬宫,临时政府的成员被一网打尽,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十月革命成功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

但与此同时,革命也触动了沙俄旧贵族、封建地主阶级、部分知识分子以及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仇恨。

于是,这些反动势力联合起来,组成了白军,与苏维埃政权领导的红军展开了激烈的内战。

然而,白军内部矛盾重重,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政治目标,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相比之下,红军则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有着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经过长达四年的艰苦战斗,红军最终取得了内战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白军在战败后,其成员纷纷逃亡海外,这些流亡的俄国人被统称为“白俄”。

据不完全统计,在十月革命爆发后的短短数年之间,共有约200万白俄离开俄国,前往世界各地寻求庇护,其中就有20万人次来到了中国。

在中国的落脚

1920年前后,黑龙江边境线上,一群衣衫褴褛、神色疲惫的白俄难民缓缓走来。

当时,东北广袤的黑土地,成为了他们最初的落脚点。

许多白俄男性凭借着强壮的体魄,进入当地的工厂、矿山,从事着最为艰苦的体力劳动。

而白俄女性则操持家务,照顾家人,还积极与当地中国女性交流,学习中国的烹饪、刺绣等技艺。

在漫长的岁月里,她们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成为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一些白俄难民还与当地中国人组建了家庭,开启了一段跨越国界的爱情故事。

他们的子女在中俄文化的交融中成长,既传承了俄罗斯族的外貌特征,又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俄难民在东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区。

每逢节日,社区里便热闹非凡,人们会跳起俄罗斯传统舞蹈,唱起悠扬的俄罗斯歌曲,同时也会参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庆典,如春节时贴春联、放鞭炮,中秋节时赏月、吃月饼。

除了东北地区,不少白俄难民还来到了与俄罗斯接壤的新疆。

一些白俄难民在新疆从事商业活动,他们利用自己的商业经验和资源,开设商店、工厂,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繁华的集市上,人们可以看到白俄商人售卖着来自俄罗斯的商品。

还有一些白俄难民则投身于教育和文化事业,他们创办学校,教授俄语、数学、科学等课程,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同时,白俄难民还带来了俄罗斯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与当地的艺术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抗战中的坚守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这场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生活在中国的白俄难民们,也面临着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抉择,他们各自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许多白俄难民选择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组建了抗日义勇军,积极参与到各种抗日活动中。

这些义勇军成员,有的是曾经的士兵,有的是普通的工人和商人,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们拿起武器,为保卫中国的土地和人民而战。

在淞沪会战中,白俄抗日义勇军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斗技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一些白俄医生和护士,也自愿加入到医疗救助队伍中,在后方医院里,他们日夜忙碌,救治了无数受伤的中国士兵和百姓,成为了战场上的“白衣天使”。

然而,一部分白俄难民却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与日军合作,成为了侵略者的帮凶。

他们组成了“浅野支队”等部队,为日军提供情报、充当翻译,甚至直接参与对中国抗日力量的围剿。

这些人在日本侵略者的驱使下,背叛了自己的良心和正义,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他们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也让他们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然而,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中国军队逐渐扭转了战局,日军的侵略步伐被遏制,那些与日军合作的白俄人,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后,“浅野支队”等白俄伪军迅速被击败,他们的成员或被俘虏,或被击毙,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而那些曾经帮助过中国抗日的白俄人,则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尊重和感激。

俄罗斯族的新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致力于构建一个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大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对俄罗斯族的民族识别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1953年,在新疆的民族识别工作中,“归化族”正式被统一划为俄罗斯族,这不仅是对他们身份的正式确认,更是对他们在中国土地上长期生活和贡献的认可。

从此,俄罗斯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开始了新的生活。

如今,生活在中国的俄罗斯族人,虽然外貌上依然保留着俄罗斯人的特征,但他们的内心深处,早已将自己视为中国人。

他们以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5

标签:历史   难民   中国   后代   骄傲   俄罗斯族   苏维埃   俄国   俄罗斯   新疆   日军   布尔什维克   义勇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