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黑暗 摸索出前行路

人生难免遇到不幸,弱者在不幸中自弃,强者在不幸中奋起。在孙吴县有这样一家按摩馆,它的经营者是一位名叫肖振龙的盲人按摩师,他的故事,是与命运抗争的写照。

肖振龙为艾灸床上的顾客盖好被子,周到细心的服务是好口碑的关键。

黑暗中寻到光

1971年,肖振龙出生在孙吴镇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初中毕业后,肖振龙没有继续读书,选择打工赚钱贴补家用。二十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肖振龙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好在肖振龙做了几年瓦匠的工作,有一门手艺可以赚钱养家。可命运还是和肖振龙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27岁这年,肖振龙因葡萄膜炎、白内障等疾病造成双目几近失明。巨大的打击之下,肖振龙一度消沉,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2006年,盲人技能培训班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县残联工作人员找到了肖振龙,告诉他省残联即将举办盲人按摩初级培训班,并推荐他去参加,肖振龙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第一次触摸到人体穴位图模型时,他像抓住救命稻草般反复摩挲,“原来黑暗里也能找到方向”。

肖振龙用精湛的按摩手法为顾客缓解肩颈酸痛。

这次按摩培训让他从绝望中走出,重新点燃他心中那盏光。为了学好按摩,他比别人付出更多。记穴位时,别人看图谱,他就用手一遍遍在自己和同学身上按压记忆;练手法时,指关节磨出厚茧、渗出血泡,他就泡在药水里继续练。

“别人练8小时,我就练12小时,盲人群体的机会本就少,不拼怎么行?”凭借这股韧劲,他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按摩技巧。经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他不仅掌握了基本技能,还考取了初级按摩师资格证。

用双手推开“窗”

肖振龙选择在哈尔滨的一家按摩馆工作,跟店里的老师傅继续学习按摩技术,他总是最早到店准备,最晚离店整理。一年后,省残联再次举办了盲人按摩中级培训班,肖振龙主动参加了这次培训,并获得了中级按摩师资格证。

之后肖振龙一直在按摩馆打工,每天早上7点开始工作,有时直到深夜12点才能下班,但肖振龙不觉得辛苦,因为他的心里有一个想法越来越强烈,那就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按摩馆。终于在不断地努力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肖振龙在哈尔滨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按摩馆。

按摩馆的生意刚刚步入正轨,可是好景不长,家里却传来了母亲生病的消息,肖振龙无奈只能关闭按摩馆,回到家乡照顾母亲。他一边悉心照料母亲,一边利用空闲时间继续研究按摩技术,准备在孙吴开一家按摩馆。

在母亲身体渐渐好转后,肖振龙租了一间门市,将按摩馆重新开了起来。起初,生意惨淡,小县城本就客源少,与在哈尔滨开店时更是无法相比,肖振龙一度怀疑自己,回到家乡开店的选择是否正确,可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坚持下去,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轻易放弃。

这段时间,肖振龙经常到别的按摩馆与其他按摩师互相交流,不断提升按摩技艺。终于让老客户口口相传,按摩馆拥有了更多客源,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把自己活成光

黑暗中走出的路,也能照亮更多同行者的方向。“我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他深知盲人就业的艰难,多年来免费教授残疾人按摩技术,定期组织技能分享会,把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新人,10余名学员带着他传授的技艺走向岗位。从自己“学会”到带动他人“会学”。

盲人按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更离不开从业者自身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从最初的谋生到如今成为被认可的专业服务,背后是无数盲人按摩师用专业打破偏见的努力。

“我今年54岁了,从事按摩行业也有20年了,能让每一个来我这里的顾客获得更好的服务是我一直坚持的目标,今年县残联给我送来了一台艾灸床,让我的按摩馆增加了服务项目,也吸引了更多的客人。”肖振龙说。

从绝望的深渊到点亮他人的灯塔,肖振龙用一双巧手在黑暗中开辟出坦途。他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一个普通人对生活最执着的热爱——即便看不见阳光,也要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养生   黑暗   盲人   按摩师   残联   培训班   母亲   哈尔滨   艾灸   孙吴   更多   客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