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战开打,多国侵害中方利益,劲敌全部上榜,中方反手征税75%

2025年8月,全球贸易格局突变,30国合围中国,关税与舆论齐飞,金融与科技并举。关税壁垒、技术围堵、金融制裁叠加,全球供应链再一次被推向风暴核心。中国反手一击,75%关税落地,菜籽油、橡胶、汽车零部件等关乎民生与高科技的品类成为焦点,全球市场神经紧绷。

全球贸易战升级,30国混合施压

贸易摩擦在2025年进入新的临界点。美联社、路透社等权威信息显示,2024年底至2025年8月间,美国主导的贸易同盟逐步扩大,涵盖G7核心成员及欧盟27国,甚至带动巴拿马等关键枢纽国家加入对华围堵。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全球对中国出口限制与关税措施增加了18项,涉案金额高达3200亿美元。

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纷纷出台高额关税和技术出口管制措施。例如,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100%关税,欧盟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日本更是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追加出口许可限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警告:供应链割裂有可能令全球GDP损失超1.2%。

金融制裁升级,科技封锁步步紧逼

美国本轮混合战的显著特征在于“多层次联合打击”。金融制裁方面,欧盟在今年6月通过第18轮对俄制裁,将两家中国边境银行列入黑名单。美国财政部同步施压,冻结部分中资金融机构境外资产,并对中方关键企业进行二级制裁。欧洲央行发布的月度监测报告显示,受制裁影响,中欧跨境结算量环比下降近23%。

美欧的科技封锁直指中国高端制造。日本修订《外汇及外国贸易法》,将高端半导体设备、光刻机、EUV光源等列为战略物资,出口中国需行政许可。美国则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为本土企业提供300亿美元税收减免,禁止“美资+中资”合作项目参与新一代芯片研发。加拿大跟进,强制中国龙头企业关闭在加业务。

与此同时,舆论攻势同步铺开。美国国会众议院外委会公开炒作“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论”,宣称中国对全球贸易通道构成“系统性威胁”。巴拿马政府多次澄清运河主权归属,但美媒持续渲染“中国威胁”论,意图在拉美地区制造中方不信任感。

关税、反倾销、金融合围

针对多国连番施压,中国以极高效率做出系统性反制。商务部8月14日公告,对加拿大菜籽油征收75.8%临时反倾销保证金,波及金额超过32亿美元。受此影响,加拿大菜籽油出口企业市值当日蒸发8%。中国同时将大批订单转向澳大利亚,推动澳中贸易重新升温。

在橡胶领域,中国对原产于日本和加拿大的卤化丁基橡胶征收13.8%至30.1%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橡胶被广泛用于高端轮胎与密封件制造,日企在华份额一度高达47%。反倾销初裁公布后,日本多家龙头企业宣布下调2025年营收预期。

金融战线同样动静不小。中方对欧盟两家立陶宛银行实施对等制裁,禁止国内金融机构与其合作。中国人民银行8月货币政策例会特别强调:对外金融往来“必须确保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不受损失”。立陶宛国内媒体直言:“中欧金融战升级,波及深远。”

供应链洗牌与国际市场动荡

全球供应链在2025年进入剧烈洗牌期。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报告称,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设限后,欧洲本地电池供应价格上涨幅度已达17%。西班牙、法国等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承压,呼吁欧盟“克制反制措施”。加拿大油菜籽受中国关税影响,库存高企,市场价格一周内下跌15%。

中方反制带动了新一轮贸易合作重组。东盟国家、澳大利亚、巴西等趁机扩大对华出口。2025年7月,澳大利亚对华农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东盟与中国的经贸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RCEP成员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黏合度持续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

科技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本土替代进程。中国半导体产业联盟2025年8月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国产自研芯片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市场份额已突破37%,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此举带动相关材料、设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全球科技企业竞相抓住中国市场新机遇。

舆论博弈与国际规则再平衡

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舆论场发动密集攻势,试图把“中国威胁论”推向新高潮。2025年8月,彭博社、CNN等主流媒体轮番报道中国在巴拿马、非洲、东欧的影响力扩张,渲染“中国利用海外投资进行战略渗透”。外交部发言人多次正面回应,强调中方始终遵守国际规则,尊重合作国主权。

巴拿马政府、运河管理局、总统多次公开发声,明确中国投资仅限于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升级,运河主权无条件归属巴拿马。联合国安理会8月会议上,中方代表针对美国炒作予以强烈驳斥,呼吁各国“拒绝虚假信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与此同时,欧盟内部对过度对华强硬的战略分歧加剧。德国、意大利等国业界担忧,持续高压会导致欧企在华市场份额流失。法国经济部长在7月G7会议期间公开呼吁,“务实处理对华经贸关系,避免贸易战全面升级”。

加拿大政坛同样压力巨大。8月,加拿大总理面对国内农户抗议,被迫承诺“将在G20峰会寻求与中方对话”。加拿大农业部报告承认,失去中国市场将导致该国油菜籽产业进入“寒冬期”。

新格局下的中国反制思路

当前“混合战”格局下,中国反制不再拘泥于单一手段,而是形成贸易、金融、科技、舆论“四位一体”的多维博弈体系。每一次反制都瞄准对方痛点,且伴随大规模市场调整和产业升级。商务部、工信部、海关总署多部门联合建立“贸易摩擦动态监测与应急机制”,确保每一项反制措施精准高效。

对美欧加澳等国,中国灵活采取“点穴式”反击策略。面对加拿大挑衅,直接切断其最倚重的油菜籽出口。欧盟制裁中国金融机构后,中方禁止与其银行合作,切断中欧金融通道。日本在高科技领域对华设限,中方则精准打击其橡胶材料出口。所有反制都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全球产业链稳定为底线。

RCEP、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成为中国拓展国际影响力的新平台。2025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签署新一轮多边贸易便利化协议,助力成员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更大话语权。金砖国家银行宣布加大对新兴市场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为中国本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外资准入,成为中方吸引全球企业的重要抓手。2025年8月,德勤全球CEO调研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跨国企业计划在华追加投资,认为中国市场“韧性与潜力并存”。

参考资料:涉巴拿马运河,中方在安理会驳斥美国:停止造谣生事

2025-08-13 06:56·环球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财经   中方   劲敌   利益   中国   反制   加拿大   巴拿马   美国   欧盟   全球   关税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