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吨冷冻猪脚从广西运往广东,原本几个小时就完成的物流任务竟出了大差错,货物在河南泌阳县被执法部门查扣。
货没送到,司机失联,事情的走向一波三折。直到联系上司机后,他直言:不知道收货人是谁。那么,一车辗转两广的货物,为啥会跑到与路线完全无关的河南?

10月29日下午三点,高先生站在广西南宁的食品加工厂门口,盯着车牌号为“晋A0G0N9”的货车装载完394袋冷冻猪脚。每袋约40只,总计15760只,重量7.8吨,货值超20万元。
这是他们常规的配送路线,过去十几次,货从南宁到佛山,从未出过岔子。这一次却不同。司机承诺晚上10点前送达。但到了凌晨12点,货还没影。高先生打电话,对方一句“还有半小时”就挂断电话。

10月30日上午,收货方着急催问,高先生再次打电话,司机已失联。他打开“运满满”平台查定位,发现司机的手机信号在29日17:16分就中断了,而货车的目的地已不是广东,而是河南郑州。
从南宁到郑州,偏离原路线近1300公里。高先生有些懵,他不是第一次发货,但从没见过这么离谱的偏航。更蹊跷的是,货车在失联前已驶入湖南方向,偏离原线路近500公里,却没有收到平台任何异常提醒。

10月30日中午,司机终于发来微信,说货被泌阳县市场监管局扣了。他没有多解释,又一次失联。高先生赶紧驱车北上,直奔泌阳。
他到了当地才知道,查车不是例行检查,而是因有人实名举报。当晚货车在许广高速泌阳北收费站短暂停车,有人发现车厢异常,向市场监管局举报其运输可疑冷冻肉制品。
高先生找到泌阳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当面解释了查扣原因,原来,包装袋上没有厂家联系方式、生产地址、净含量等信息,只标注了“SC”许可标志。

司机也无法提供发票、出库单、合同等材料。最令监管人员警觉的是:司机说不清收货人是谁,也不知道货物是否合法。司机在笔录中只说,老板让其把货物送往河南。
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决定将货物查扣,存放于本地东冷库。高先生调查发现,那名司机不是平台登记的接单人。车是“晋A0G0N9”没错;但开车的人根本不是注册司机。

江西宜春的中介刘女士是高先生的合作方。她通过“运满满”下单时,看到的是车主信息。但平台没有验证谁是真正运输的人。
平台事后回应称,接单人与承运人不一致,实际运输司机手机号未注册,平台系统因此没能正常显示轨迹,也未触发偏离预警。
这意味着,发货人、高先生、平台、中介,甚至执法部门,面对的竟是一个法律上无身份的承运者。

在泌阳当地,高先生拿出两份《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一份是货物入库前,一份是出库当天的,时间都是10月29日。手续齐全,流程合规。
但监管人员回复,纸面材料要核实真伪,且货物包装与标签不符,不能即时放行。他们已向南宁监管部门发出协查函。截至11月7日,协查仍无结果,货物仍被扣押。

平台冻结订单后,建议高先生“走法律程序”,但高先生面临的现实是,货在河南,单据在广西,订单在平台,司机失联,车主不知情,他只能奔波于三地之间,协调、求证、等待。
而这期间,冷库租金、货物贬值、客户流失、资金压力,一项项压了上来。这不是一起简单的物流事故,而是各个责任链条脱节后带来的系统性后果,背后的问题,比一车猪脚更大。

这起事件暴露出多个行业隐患,平台派单机制缺乏身份绑定,司机变更不透明。冷链运输合规性认定高度依赖纸质材料,实地查验标准不一。跨省执法反馈周期长,跟不上冷链运输时效。中介责任边界模糊,发货人维权路径复杂。
这车猪脚,从南宁出发,原本应在佛山落地,却在河南“迷路”,背后的不是偶然,而是制度的漏洞。一车猪脚,折射出冷链运输的千层难题;一纸证明,架不住监管系统之间的“信息断裂”。

运输路线不能靠司机记,合规证明不能靠纸质跑,平台监管不能靠事后补救。制度若松,漏洞就会生根;流程若断,责任就会悬空。
“南辕北辙”不是比喻,而是现实发生的行业隐患。冷链物流之路,须以制度为骨、平台为筋、监管为血,方能行稳致远。
参考信息:
7.8吨冷冻猪脚“失踪”疑云:从广西运往广东竟在河南被扣押
.封面新闻.2025-11-11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