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身边的同事朋友个个都在规划着带孩子出去旅游,朋友圈更是一波接一波的晒图大赛。,有的去了阳光沙滩,有的去了博物馆,有的去了游乐场,各个城市各个地点。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在闲聊,比谁的行程更精彩。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因为我的孩子只能回老家。别说旅游了 连最基础的孩子的兴趣班我都无法满足她。
看着孩子羡慕地望着别人家的旅行照,小声问我“妈妈,我们能不能也去迪士尼?”,那一刻,心里的酸楚翻江倒海。别说迪士尼了,连她最喜欢的绘画班,都因为下学期学费上涨,不得不暂停。
难道穷人就不配拥有诗和远方吗?
旅游的意义,真的只能用金钱衡量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旅游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站在千年古迹前感受历史的厚重,躺在沙滩上聆听海浪的呼吸,这些体验确实很珍贵。但这就意味着,只有花钱远行才配称为“旅游”?才配拥有“见识”吗?
我觉得也不尽然,所谓的见世面。不仅仅是看大城市风光旖旎的那一面。回老家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增长见识,他们看到的是爷爷奶奶亲手耕作的农田,是“粒粒皆辛苦”最生动的教案;是街坊邻里间端着碗筷就能串门的温情,是城市化进程中正在消失的人情味儿。
与其说是带孩子旅游,不如说是父母更想花时间陪陪孩子,毕竟父母的陪伴,比完美的行程更重要。对于孩子而言,最珍贵的不是去多远的地方、花多少钱,而是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我的孩子可以在老家的小院里,看蚂蚁搬家,辨认星星,她特别自豪的跟我说:妈妈,我在城市里都没有见过这么亮的星星。躺在家里的凉席上,摇着蒲扇跟她聊天,听他背着古诗……这看似平凡的瞬间,倾注入的是爱和安全感,这样的陪伴远比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行,更能滋养孩子的内心。
我们总是自责自己给得不够,但孩子感受到的,往往是“爱得不够。
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坦诚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因为无法给予最好的,所以就觉得自己给予的一切都不够好。
其实真正的勇气,是清醒地认知现状并坦然接受。我们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的预算,足够我们进行一次有趣的老家探险,但还不足以支撑我们去更远的地方。这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我们的失败,这只是我们现阶段需要一起面对的现实。
我相信当下的窘迫只是暂时的,与其沉浸在“无法给予”的自责中,不如将这份不甘化为奋斗的动力。为了明年的海边之旅,我会一直努力。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为了更好的生活正在全力打拼。我们只是暂时不够富裕,但我们从未放弃努力。总有一天我会带她一起去看这个辽阔的世界。#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