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在国外种榴莲,也不回国执教,培养出92个世界冠军的李永波图啥

前言

他,曾于国家队节节败退之际接下总教练这烫手山芋,而在呕心沥血之下,竟真做到了挽狂澜于既倒,培养出了92位世界冠军,其中人尽皆知的林丹、张宁就是他的得意门生。

然而在做到“让国羽再次伟大”后,身为最大功臣的他,却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选择离职,跑到国外种起了榴莲。

那么,这位国羽教练为何甘愿做起了“果农”?

如今他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危难时刻挑重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羽毛球队的处境可以称之为“至暗时刻”,面对各国名将,国羽连守住一枚金牌有时都是奢求。

队伍内部更是青黄不接,老将陆续退役,年轻选手毫无大赛经验,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的航船,随时可能沉没。

国内体育界一片唱衰声,甚至有人断言,国羽想要重回巅峰,简直比登天还难。

就在所有人都对国羽失去信心的时候,李永波站了出来。

在这之前,他还谢绝了国外球队抛出的高薪橄榄枝,毅然从王文教、陈福寿手中接过中国羽毛球队副总教练的担子。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无异于“自讨苦吃”。不少人私下议论,觉得李永波不过是走个过场,这烂摊子谁也救不了,他迟早会灰溜溜地退场。

可李永波一上任,就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

他深知,想要改变现状,必须从制度上动刀。他借鉴国际羽联排名制度,大胆推出新政策:把国家队球员的实时排名和参赛资格、奖金分配直接挂钩。

这一招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以前有些队员们训练比赛总是“混日子”,反正成绩好坏一个样,现在可不一样了,想要上场比赛、多拿奖金,就得靠实力说话。

竞争的火苗被点燃,队伍的精气神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当然,光有制度还不够,队伍里的“刺头”也得处理。

李永波果断出手,对那些态度不端正、影响团队氛围的队员,比如吴文凯等,进行了严肃处理。

同时,他把目光投向年轻队员,开始重点培养一批新人。

有时为了给新人成长空间,他还大胆启用李矛、李玲蔚等年轻教练,给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训练方面,李永波更是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劲头,给队员们制定了一套“魔鬼训练法”,训练强度大得吓人,不少队员累得直哭。

有人实在受不了,就去找领导哭诉,希望能减轻训练量。

然而李永波知道后,态度坚决得吓人,意思大概就是:能练就练,不能练就走人!

这话听起来冷冰冰的,但正是这份严苛,把队员们的潜力都逼了出来。

1995年,李永波亲自带队出征苏迪曼杯。赛前没人看好这支年轻的队伍,可赛场上,队员们就像脱胎换骨一样。

一众新秀发挥神勇,他们挥舞着球拍,在赛场上闪转腾挪,每一分都拼尽全力。

最终,他们以出色的表现,击败了拥有王莲香、阿尔比等顶尖高手的印尼队,历史性地捧起了苏迪曼杯。

那一刻,整个体育馆都沸腾了,李永波和队员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泪水夺眶而出。

从那以后,国羽就像开了挂一样,在各大国际赛事上屡创佳绩。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葛菲/顾俊为中国羽毛球夺得首枚奥运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

国羽的奖牌数不断刷新纪录,尤其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更是一举包揽5枚金牌,创造了历史最佳战绩。

在李永波执教的24年里,他带领中国羽毛球队培养出92个世界冠军,把曾经濒临绝境的国羽,打造成了令全世界都闻风丧胆的“梦之队”。

传奇球员之路

这么一看,李永波是个相当不错的教练,但实际上,人家其实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球员。

早在李永波小时候,他就像个“运动小狂人”,对武术、舞蹈充满兴趣,还特别喜欢球类运动。

直13岁那年,李永波偶然接触到羽毛球,他和羽毛球的缘分就此开始。

于是他满心欢喜地去报名,可因为身材矮小瘦弱,再加上脾气倔强,他连续两次被省队拒之门外。

换作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李永波偏不认输。

他的大哥李永连心疼弟弟,就在家门前的马路上,用粉笔画了个简易的羽毛球场地。每天放学后,兄弟俩就在这“土场地”上练球,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好在经过多年的苦练,李永波终于再次得到省队的认可,成为了一名职业球员。

1979年8月,在全国羽毛球甲级联赛上,17岁的李永波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当时,辽宁队和福建队战成2-2平,关键时刻,李永波替补出场。

他面对的是福建省队的老牌全国冠军蓝劲,这场比赛一打就是2个多小时。李永波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小老虎,死死咬住对手,最终拖垮了蓝劲,为辽宁队立下汗马功劳。

这场比赛后,他彻底在省队站稳了脚跟。

然而,进入国家队的道路同样充满坎坷。

同年年底,李永波被调到国家青年队集训,可因为性格太要强,和队里的氛围不太融洽,差点被拒之门外。

但这些挫折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成为顶尖运动员的决心,训练得比以前更刻苦。

以至于1981年,19岁的李永波迎来了爆发期,一举拿下全国单、双打冠军。

1983年,他带伤参加全运会,凭借顽强的毅力夺得冠军,也正是这次出色的表现,让他的天赋实力显露无疑。

在此之后,李永波一路过关斩将,为他日后成为优秀教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下半场的华丽转身

2017年,对于中国羽毛球界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

这一年,带领国羽创造无数辉煌的李永波,突然卸任了国家队总教练一职。

这个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体育界引起轩然大波。大家都不理解,正值事业巅峰期,为什么他要选择离开?

离开国家队后,李永波消失在公众视野一段时间。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媒体拍到他在马来西亚的榴莲园里忙碌的身影。

曾经那个在赛场上意气风发、指挥若定的总教练,摇身一变,成了“榴莲大王”。

画面中的他,身材有些发福,穿着朴素的工作服,戴着草帽,穿梭在榴莲树之间,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这样的转变,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不少人感慨:“李永波这是要彻底告别羽毛球,转行做生意了?”

可熟悉李永波的人都知道,他对羽毛球的热爱早已融入血脉。

2020年,还没等榴莲园步入正轨,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国内,成立了“李永波羽毛球俱乐部”。

俱乐部开业那天,林丹、张宁等一众昔日弟子纷纷到场祝贺。

看着曾经的孩子们如今都成了羽坛的中流砥柱,李永波笑得格外欣慰。

结语

如今的李永波,虽然不再是国家队的总教练,但他已经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

而不管身份如何变换,他始终是那个为中国羽毛球拼尽全力的李永波,他的故事,也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羽毛球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永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体育   榴莲   李永波   羽毛球   中国   国家队   球员   队伍   教练   伦敦   体育界   奥运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