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战事大规模爆发,我国必须死保的城市——济南

如果把中国的版图比作一张巨大的棋盘,每一座城市都是落子的关键位置。

而在华北与华东的交界处,便有一座城市像一枚“铜钉”一样楔在了棋盘中央,这座城市北接京津冀,南望长三角,西连中原粮仓,东通日韩门户,它就是济南。

济南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曾有人评价过,如果大规模爆发了战事,济南绝对不是“可守可不守”的普通城市,而是必须用钢铁防线死保的“战略心脏”。

那么,为何会说济南是战争爆发后一定要守护住的城市?它的重要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济南的故事,要从“守”开始说起,早在很多年前,济南就被许多人认为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589年,齐晋两国就曾在济南西边的鞌地展开了一次决战,当时,晋军的统帅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鞋上仍坚持击鼓指挥,最终得以大败齐军。

这一战,直接奠定了春秋后期“晋强齐弱”的格局,而济南,正是齐国西部门户,它被晋国夺走以后,齐国才会一日不如一日。

到了南宋,济南又成了宋金两方拉锯的“最前线”。

1128年以后,由于黄河改道南侵,济南失去了黄河这道天险,但它并未因此而失去该有的价值,反而因为“四面环山、中有平野”的地形,成了南北争夺的“锁钥”。

金朝在这里设了一条“山东东路”,治所就在济南;蒙古灭金时,为了消灭金朝在济南城的有生力量,便曾三次血洗济南城,仅1214年那次,全城13万人口便被蒙古人灭得只剩下7000人。

到了明朝的时候,开国皇帝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济南,守将铁铉用“诈降计”差点烧了朱棣的战船,这又让济南得了个“铁城”的外号。

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明朝,古人对济南始终非常地看重,会将大部分力量都用来守护济南,自然是有一定原因的。

古人经常用“守一城而控山东,控山东而制中原”来评价济南。

从军事方面来说,济南地处齐鲁交界,北依黄河、南靠泰山,是南北交通要冲。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此设“泺邑”,因其控扼齐鲁的地理位置成为战略要地;公元前589年的“鞍之战”中,齐顷公曾在此依托华泉脱险,凸显其军事价值;北魏时期,济南郡治迁至历城,又是因为其“南山北水”的易守难攻地形。

由此可见,济南作为军事枢纽发挥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而从经济方面来看,济南的重要性一样很大,它因运河与黄河水系成为北方商贸枢纽。

宋代曾巩治理济南大明湖时,便让其出现了“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繁荣景象;元代后,小清河与京杭大运河联通,使其成为盐运中心;1904年自开商埠后,引入近代工商业,德国设计的火车站和钟楼穹顶便成为了远东地标。

这些例子也充分说明了济南的经济之繁荣,商贸之发达。

到了近代,济南的价值也同样被看重,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1912年,津浦铁路贯通,两条铁路在济南交汇,让这里成了“华北铁路十字路口”。

也正是因为济南非常重要,1928年日军进攻济南时,才会进行血腥屠城,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切断国民政府从南方调兵北上的通道,因为日军知道,将济南给战略了,就能卡住华北的“咽喉”。

交通枢纽与经济引擎

历史不会重复,但逻辑始终相通,今天的济南,依然是中国北方最关键的“交通枢纽”。

京沪高铁与胶济高铁在此交汇,济南西站的日均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济南国际机场开通了120多条国内外航线,货邮吞吐量连续5年增长;高速公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从济南出发,3小时车程能覆盖京津冀、中原、山东半岛三大经济区。

济南重要,重要在它的“物流动脉”,全国有三分之一的粮食、四分之一的煤炭以及五分之一的钢材都要通过这里的铁路、公路、港口转运;也重要在它的“兵力投送”:一旦战事爆发,济南的军用机场、铁路编组站、公路枢纽能快速集结兵力,向华北、华东、中原三个方向同时投送;还重要在它的“信息中枢”:济南是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拥有20多个国家级数据中心,战时能支撑全国八分之一的网络通信。

除了交通以外,济南在现代发挥出来的经济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2022年,济南GDP突破1.2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9位、北方城市第2位。

而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山东全省两成的经济总量以及四分之一的工业产值。

更关键的是,济南的产业结构“硬核”到能扛住战争的冲击,因为它既有“大国重器”的底气,又有“民生保障”的韧性。

先来看看“国之重器”,济南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中国重汽的卡车占全国市场的两成,济南二机床集团生产的大型压力机占国内汽车冲压线的七成,浪潮集团的服务器出货量高举全球前三。

这些企业一旦转为生产军用物品,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快速生产坦克底盘、装甲板、军用计算机,二战时,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厂转产坦克用了3个月,而今天的济南,可能只需要3天。

再来看看民生命脉,济南是中国粮食大城市,粮食产量十年来稳定在290亿斤以上,这一数量相当于3000万人的口粮,这意味着战争作战以后,济南能够承担起向前线补给粮食的重担。

除此之外,济南的制药产业也非常发达,齐鲁制药的抗生素产量足够全国一半的需求。

战争中最怕的便是断粮断药,而济南的农业和轻工业基础,让它能维持水准地稳固战略后方。

还有就是,济南的应急储备体系覆盖全市,粮食储备库能存100万吨,食用油储备1.5万吨,肉类储备4000吨,足够全市居民吃3个月。

不仅如此,它的新基建也是走在全国的前列,5G基站数量超过一万五千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500万台,战时能快速搭建云指挥系统和远程作战网络。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了:北方还有北京、天津、沈阳这些大城市,为何还会说济南更重要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均衡,北京是政治核心大家都知道,但是它的资源高度集中,一旦它遭到敌人的攻击,整个北方可能都会因此而瘫痪;天津是港口,它的工业偏重,这是它的优点,而它的缺点便是抗打击能力差,很容易被敌人的一次进攻就打得一蹶不振;至于沈阳,它是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基地,但由于其位置偏北,对中原、华东的影响实在大不到哪里去。

而济南的位置放在全国刚刚好是不南不北、不东不西,它的经济结构又是轻重结合,这使得它既能支撑前线作战,又能保障后方生计,这是其他城市所不能替代的。

济南是战略支点

除此之外,济南如今还是作为北方的战略支点存在,要知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早就不像以前那般只是单纯地比拼军队实力了,更多的是体系之间的对抗。

换句话说,便是哪个国家能够控制更多的枢纽城市,哪个国家就可以掌握住一场战争中的主动权。

而济南也因为自己独特的地位,成为了对抗中的主要节点。

而如今的济南已经构建起了空天地一体化的防御体系,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后,可起降大型军用运输机,提升战略投送能力,跨黄桥隧与轨道交通网络又增强了军民融合运输的效率。

同时,济南与周边城市,如德州、淄博的协同发展,也形成了济南都市圈联防联控格局,这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防御效能。

除此以外,济南还拥有着非常优越的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文化深受人民的认可,像大明湖、千佛山等,都是许多人民心目中的文化图腾。

这也意味着一旦战争真正打响,济南人民所信赖的文化能够成为一种足够的自信,这种文化自信能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助力军民齐心协力战胜困难。

拿1948年的济南战役来说,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依靠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但因为其不得民心,济南人民从各方面对解放军进行支持,这才能帮助解放军打败敌人。

当年的济南人民能如此给力,现在的济南人民,自然也可以,因为他们同样有着高昂的本土情结,战争一旦打响,我们的军队必然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支持,也能够从心理上压倒敌人。

结语

正是基于以上所有原因,济南成为了我们战争打响后必须要保护住的城市。

只有保护住济南,才能保住住北方的战略支点,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打赢战争。

参考资料:

这个唯一“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给了济南 2025-01-24 济南报业全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历史   济南   战事   我国   城市   中原   枢纽   战略   华北   黄河   战争   齐鲁   山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