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不少路过上海淮海中路的朋友会发现,一栋拱形建筑的花窗上,那一抹熟悉的红色回来了,“特别红火,特别亮眼”。随着标志性的“H&M”灯牌被点亮,9月9日,H&M全国最大品牌旗舰店HOUSE OF H&M也将正式回归。
近20年前,H&M就在淮海路开出了中国内地首店,很多人的青春都从这里开始。不久前,每日人物联合H&M发起了一次征集,聊聊大家年轻时买过的那件H&M,大家的回答都非常动人。
原来,一件衣服曾经在你们的青春里,如此隆重地存在过。有人说,看到它,就想到自己排队购买的偶像同款,感慨当年的自己如此“疯狂”;也有人说,看到它,更怀念的是陪在身边的那个人,比如那个一起试穿、大笑、骂领导的姐妹;还有人说,自己每年要花好几万购入H&M,不知道买什么的时候,总会逛一趟,它已经不仅仅是青春,还是陪伴自己多年的老友。
而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让我们惊讶的是,在H&M的试衣镜前,大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与自信——不止一位朋友提到,在稍显窘迫的青春岁月里,是H&M包容了自己。一件合适的衣服所能赠予的从容如此无价,以致于至今还如此难忘。
透过这件衣服,我们有幸回看了属于你们的少年时光,那一张张或张扬、或羞涩的青春面孔,或许就是这次征集的意义。
以下,是你们和H&M的故事。
文 | 黄点点
编辑 | 西打
运营 | 泡芙
有劲儿的青春
有人说,成长就是,某一天发现自己困了,此后的每一天都会困。但年轻时,我们却不知疲倦为何物,那个时候,值得我们去爱、去疯狂、去浪费的事物,好像真的很多很多。
@洋葱 重庆
大二的时候,我还在对爱豆很上头的状态,当时看到田柾国穿了一件黄色长袖衬衫,是H&M的同款,我就和一起追星的朋友去买了。我记得我们学校距离那家H&M很远,去两个小时,回两个小时,光是找那家店就找了超级久!而且那件衣服是男款,我穿着不是很合身,但我还是买了。现在回忆起来真的很好笑,我的朋友还总拿这件事吐槽我——为了一件衣服跑那么远。现在绝对不会了,当年我们真的好能折腾,好有活力,太有劲儿了。
@Tony 上海
上海应该是国内最先有H&M的几个城市之一,我印象里,淮海路那间店开业,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就是时尚的启蒙者,知道原来时装类的品牌不只是一年两季,它可以很快速地上新。
2008年,我还在读初中,川久保玲和H&M有一次联名,算是我开始购买H&M的标志性事件。我记得很清楚,衣服的发行日是周四,我在上学,我们家住得距离淮海路也没那么近,就只好在网上先看好喜欢的款式,然后拜托妈妈去线下排队买。
我妈其实都不知道什么是川久保玲,只记得当时超级难抢,她完全被震撼到,后来,妈妈没买到我喜欢的款式,只好退而求其次,买了另外一件,一件浅蓝色的条纹衬衫。但我妈也由此入坑了,对H&M的联名款有非常高的热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一次我逛闲鱼,偶然发现了那件没买到的H&M,还特意买了回来。这种感觉还挺奇妙的,17年了,还能记得、买到自己当年想买的衣服。我最近还在做一个专题回顾,把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我和妈妈一起买的四五十件H&M联名款摆在一起。这些衣服拿到手里,你依旧觉得它们的设计很有先锋性,设计师们是真的花了心思去做。
如果淮海路那家店重开的话,我可能会和妈妈一起再去逛一次。
▲ Tony整理了自己买过的所有H&M联名款,满满当当的都是回忆。图/Tony
@Ines天津
对于留子来说,H&M特别重要。2019年,我在西班牙留学,那里线上不发达,都是线下购物比较多,城市又小到没有什么选择,H&M就是必逛,我记得我买得最多的是指甲油,买过十几瓶,4.8欧一瓶,被我和朋友们封为最好涂的指甲油。
每年,H&M都会有秀场,其中有两条特定的线——studio和conscious exclusive,它们的风格不算日常,但我特别喜欢,我会看时尚博主列出来、值得买的款式,然后一定会准时蹲守发布会,等它第一时间发布的时候,就抓紧跑去马德里的线下实体店试穿。我常去的那家H&M开在格兰维亚的大街,仿古建筑,在那里试衣服也很特别,感觉像是拆礼物,尤其是你已经看好了一个款式、找到适合的码数、试完之后决定买下,整个过程都能感到特别幸福。
H&M还经常联名,我记得有一个品牌Simone Rocha,我一度很迷恋它的风格,有很多蕾丝、水晶、蝴蝶结,少女又不缺反叛精神,但它一个包将近一万块,我买不起。H&M联名之后,我就可以用更合理的价格,买到喜欢的配饰,这件事还是蛮开心的。
还有一条裙子,试穿之后没那么合适,我就没有买。现在再看它,我还是觉得很美,但也确实没什么机会穿了。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再让我为一件衣服如此狂热,又看发布会又蹲守新品,很难有这个心情了。因为打扮自己真的是一件很花力气的事情,我没有那么多空闲的时间,人也胖了不少,经济条件还没当留子的时候好……不过,如果有机会,我应该也会买下这条裙子,哪怕就放在衣柜里。
▲ Ines喜欢的Simone Rocha和H&M联名款裙子,时隔多年她依旧觉得很美。图/H&M
@卡比基 浙江
H&M是我的旅行搭子!陪我从瑞典哥德堡,走到丹麦的哥本哈根、挪威的奥斯陆、德国的柏林,还有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当时我大三,在瑞典交换,很有学生仔的生命力。其实在瑞典的学业压力还挺大的,他们那边属于一个月上完、考完一门课,然后又开始新的另一门课。所以每去一个国家,只能是非常短途的,周五出发,周日晚一点回来,特别特种兵。我就在H&M买了一个背包,解决我短途旅行的需求。现在想起来,自己那会儿胆子真大啊,敢一个人做背包客去这么多地方。尤其是从瑞典到柏林,为了省钱,我坐的是大巴,中间还要换轮渡,花了8个小时才到目的地。
而且,我去瑞典交换也算是小小叛逆,因为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去英国、美国、澳洲的项目,交换名额出来之后,我妈一度非常担心,让我别去了,但是我当时很坚持,说,我就要去。不过,等真的到了瑞典,我发现自己还是天真了,这确实是一个完全不了解的国家,光语言不通这一项就很困难了。在那段时间,H&M给我的感觉就是,在一堆完全不知道的东西里,突然间看到了一个还蛮熟悉的品牌,知道大概的价格,大概的材质,很亲切,很心安。
▲ 背着H&M的背包,去看更大的世界。图/卡比基
@老污婆美V 上海
还记得当初去南京西路旗舰店门口蹲点几个小时抢王大仁合作系列,都是青春的回忆啊!
陪在身边的人
在网购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的年代,买H&M的场景,更多发生在线下。因此,想起衣服,总能想起那个陪我们逛街买H&M的人。岁月流转,有时候,对方的面孔都已经在记忆里褪色、模糊,但TA说的那句话,却依旧在影响我们的一生。
@小鱼 上海
18岁之前,我基本都在一个小县城生活。18岁那一年高考完,我去上海找姐姐玩,她奖励我,给我买衣服,就是去的H&M。我记得那家H&M特别大,有两层楼,挑衣服挑得眼花缭乱,这带给我对上海的第一个感受——很豪华,很发达,大开眼界。
更重要的是,这让我对未来充满憧憬,想着以后一定要像我姐一样在上海扎根。对我来说,姐姐意味着榜样,我之前看过她的日记,小学的时候她还在农村生活,放学还要做农活、扫猪圈,下决心一定要逃离农村,去东方之珠!后来的她真的成了工作能力很强、雷厉风行的女强人,能这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我被触动到。现在我真的留在上海了,在这里买了房、结了婚,自己赚钱也有能力买更好的东西了,但是回忆里的H&M还是很珍贵。
我想,跟价格无关,珍贵的是心境。逛H&M那一天,我心情很激动,除了衣服,姐姐还给我买了块表。也许,我姐姐看到当初的我,就像看到刚来上海的自己一样。
@普通市民羊女士 北京
印象中,表舅给我买过一件白色黑碎花的长袖短裙,标价499元。当时我还在读大学,表舅来找我玩儿,我们一起逛街,逛到了H&M店里。当时表舅要给我买这件衣服,对于一个生活费只有2000块的贫穷大学生来说还是很贵的,我没舍得。但表舅二话不说给我买了,而且告诉我:“等你长大就知道,能花点小钱就开心的事情,已经不多了。”
这件衣服最后去了哪儿,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表舅跟我说的这句话我一直都记得,偶尔遇到纠结的事情,我都会受到这句话的鼓励。尤其是长大了以后,我发现确实如此——能花点小钱就让我们开心的事情,真的不多啦。
@宜 江苏
H&M这个牌子,还是我姐跟我说我才知道的。我属于不修边幅那种人,特别是高中,忙着学习,也不注重穿搭。但是我姐姐工作得很早,也比较喜欢打扮自己,对这方面还算有点研究,一到放假,妈妈和姐姐就会拉着我一起去逛街,她们让我试哪件我就试哪件。当然,给我买完之后,她们还要逛很久。
有一回,我姐就把我带进了一家H&M,感觉这个牌子还挺适合我,价格也比较实惠,有一件粉红色的长衬衫,穿起来粉粉嫩嫩的,我印象很深刻。现在我在外地工作,只能放假回家的时候才有时间跟她们一起去逛街了,我会给她们买她们喜欢的衣服,很有成就感。
@快乐小狗 北京
还在实习时,中午午休,和最好的姐妹吃过午饭之后,就去世贸天阶的H&M闲逛,一边逛一边骂老板,试完衣服就溜达着回公司。后来姐妹辞职了,我再也没去过那家H&M,但姐妹依旧是姐妹。
@小熊 四川
我的第一件H&M,是我的女朋友给我买的。当时我们正处在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阶段,我又刚好面临找工作的关口,所以我女朋友就拉着我要给我买两件稍微正式一点的衣服,因此走进了H&M。我印象很深刻,她给我选了一件乳白色带灰色条纹的衬衫,我嘴巴上说着不要花钱,后来老老实实穿着它去参加过好几个线上面试。
我们是读研究生在一起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学制原因,我比我女朋友要晚毕业一年。这意味着,在我没有毕业之前,我的女朋友承担了更重一些的经济压力。那段时间的确两个人压力都很大,她刚工作不久,需要学习、适应的东西很多。而我遇上了就业寒冬,每天都在疯狂面试、手撕代码。但是我俩从来没有吵过架,好像彼此陪伴着,就有更多的、抵御未来不确定性的勇气。我接offer那天,她准备了一个小蛋糕庆祝,乐呵呵地说,以后家里就有第二个劳动力了。我看着她,心想,她真是可爱呀,以后一定要给她买很多很多衣服。
@这是个小号 广东
QQ空间里翻出的13年前的照片,穿着H&M。哪怕现在的自己变得更好,却也依然怀念当年那个还在校园懵懂的自己。
▲ H&M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像素不高的照片记录下每个人的独家青春。图/这是个小号
启蒙者、引领者、见证者
在很多人眼里,H&M是时尚和先锋的代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它扮演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最开始,它带领着你走进一个关于灵感、时尚、个性的世界,而随着年龄见长,你发现,H&M不再教你“应该怎么穿”,它只是温柔地问:“今天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奔跑的大树 云南
对我来说,H&M是我接触时尚和大城市的第一步。我家是云南的一个小城,完全没有所谓的时尚品牌。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人生中第一次和父母出门旅行,买了一件条纹背心,也是我的第一件H&M。后来回家,我还和同学朋友吹嘘了很久,说这可是外国牌子,好看不?2011年,我考到昆明读大学,也是这一年,H&M刚刚进入云南,和同学去逛街我又吹:哇,这个牌子我在上海买过!哈哈,现在想起来真的很装。
不得不说,H&M很多款式就是比较新潮,大学时代陆陆续续买了很多,什么荧光色的吊带、带流苏的热裤、时髦的墨镜……不仅“很潮”,碰上打折也是真的很便宜。只用一二百块,就能从衣服到配饰买一身,而这些“特立独行”的款式太符合当时的我了,我穿着它们参加我认为最潮的活动——音乐节、演唱会、livehouse……后来,随着网购的普及和更多亚文化的出现,H&M在我眼里已经不够“亚”了,但它的的确确在我的青春中占据着重要一环。
▲ H&M的很多衣服款式都非常新潮,既独特又包容。图/H&M
@Jennifer 上海
我马上就要满49岁了,穿H&M十几年,它成了我个人穿衣风格成熟,以及内心自洽的见证者。
我第一次买H&M,还是在淘宝上。那是2011年,我外派在丽江,那个时候,我买衣服一直很困扰,因为我是大码身材,胖胖的,街边小店码数很少,经常买不到合适的衣服。无奈之下,我在网上代购了H&M,那个时候,衣服还是从香港邮寄过来的。印象里,那是一次很成功的购买,H&M本身就是来自欧洲的品牌,颜色鲜艳,设计特别,在丽江的蓝天白云里穿着高饱和度的衣服很好看,我就垂直入坑了H&M。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我就算买H&M的衣服,都是买一些基础款来混搭其他品牌的服装。因为我从事的是商业地产行业,那几年行业发展特别好,我和我身边的人都已经开始用奢侈品、穿很贵的职业套装了。一问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事,10个人里有9个都不会买H&M。毕竟,我们这个行业,有很浓厚的商业氛围,对方会通过你的衣服来判断你的专业度,他们虽然不会直说,但是老板带你出去开会、见客户,你能从他们的微表情和眼神看出来,他们对你的行头满不满意。
但后来,随着年纪和阅历增长,我不再需要豪华衣物、奢侈品牌的加持和包装,在这些场合也能游刃有余了。现在,我的衣橱里有超过80%的衣服都是H&M,我基本上每个月会买一两次,一年花上几万块。参加一些正式的活动,比如酒会、晚宴、女性论坛,这些需要穿小礼服、正装的场合,我同样会选择H&M——穿着它,我在各个场合没有丢分,对方还会吃惊,不相信我穿的是H&M。
当然,这是因为H&M也在升级和成长,推出了高端线比如premium、studio系列,这些系列的质感和剪裁都非常好,它们只要出了西装,能抢到的我基本都买。同时,它们的设计也非常国际化,各种度假系列、节庆系列,穿着它们去参加朋友party、大型聚会完全没问题。
更珍贵的是,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自信、自洽了。我意识到,着装是一种态度,穿着更是展示个人时尚力的时刻,我能把别人眼里的平价衣服穿出高级感,这意味着你个人穿搭风格的形成。我这个年龄段,醒悟得还晚了一些,你们这群年轻人从“出道”就是这样的了,拥有属于自己的style,才是最重要的。
▲ 穿H&M十几年,Jennifer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气质。图/Jennifer
@博子博子 成都
印象里,我在H&M买过一件红色的短袖,短短的,大概到肚脐的样子,胸前有很好看的印花。买衣服的时候是大二,也是我自己买衣服的开始。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我是个“妈宝女”,从小到大,我的每一件衣服都是妈妈买的,妈妈总是觉得我审美不好,不太放心让我自己买衣服。但一个18岁的女孩,肯定会有自己买衣服、和朋友们逛街的需求和冲动。所以H&M是我的安全区,一来它价格适中,买了妈妈也不会说什么,二来款式青春活力,对于我来说自带吸引力。现在想来,这就是我穿衣独立的开始!
@媚媚 黑龙江
我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有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H&M,一直在表达时尚”。
@弦 北京
曾经,朝阳大悦城楼下有一家很大的H&M,是我们读大学时每次必逛的店,对于我们传媒大学有一些搭配衣服需求的女大来说,是一个齐全的时尚启蒙之地。
@童 北京
我第一次逛H&M,应该是大一,跟室友一起去西单。对于一个从五线小城去北京上学的人来说,这是个新品牌,但是我的室友是厦门姑娘,她很早就知道了。很明显,H&M跟我们县城步行街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当时觉得好时髦,我买了一件吊带,豹纹的,很轻很薄,剪裁也十分现代和摩登,先锋又大胆。我被这种自信震撼,本来以为自己夏天可以穿出去,但是后来发现还是不太好意思,这件衣服就成了我的家居服。但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一个有限范围的时髦。
@Evelyn 杭州
我大概是读大学的时候接触到H&M的,城市里突然开了一家H&M,还有一些同学会去兼职,觉得特别神奇。那个时候H&M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试衣间要排队,每个人逛街都是很热血的、很开心、充满期待的,很有大家现在怀念的“经济上行期的美”。
我从事服装行业,很挑面料,或者设计感稍微弱一点我就不愿意买,加上我的工作对穿着没有限制,有时候穿一个抹胸就可以去上班了。相比起来,我更忌讳撞衫,更希望穿衣服这件事能够彰显我的个性。H&M的风格就比较明显,很适合我。
后来穿得多了,它就像我的一个老朋友,我无聊的时候,一定会去刷一刷,看它们的旗舰店最近出了什么款式,有没有遗漏的新款?不知道买啥的时候,我也一定会买两件特殊系列的衣服回来尝尝鲜,平平淡淡才是真。后面一段时间,它稍微有点走下坡路了,我心里还挺难受的,有点像一个从青春期开始,陪伴你那么多年的老朋友,正在离你越来越远。
不过,这两年,很明显感觉到,H&M的设计感又回来了,品控也变好了,好像又开始重新杀出重围、抢占市场份额了。我就发现H&M最近有很多爆款,比如有件蓝色连衣裙,上市基本两秒没。还有一件波兰设计师的联名皮衣,那么贵,但上架就卖空了,虽然我都没买到,但还是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就是朋友终于又杀回来了!像养成系一样。
我的购物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就像今年的春夏系列,颜色和设计都非常高级,有一件黄色衬衫,我在网上突然刷到了,觉得特别好看,在官网一查,发现我家旁边就有一家门店有货。当时我本来是想午睡的,然后立马起来穿衣服,开车10分钟过去买下。我还发了穿搭贴,安利了很多朋友去买那个系列的衣服,甚至有网友私聊我说,这几件衣服已经买不到了,她真的很想要,能不能卖给她?
▲ Evelyn专程开车买入的衬衫,不论过去多久,H&M始终能激起大家购物的欲望。图/Evelyn
被包容的时刻
一件衣服的真正意义,远不止于蔽体或装饰。我们珍惜H&M,或许是因为,它衬托过我们最好的一面,更接纳过我们最糟的时刻。
@正方形 北京
去上海读大学的第一个跨年,第一次知道,12月31日是一个这么隆重的节日。整个南京东路、南京西路,还有路边的商场,都像便利店一样通宵营业不打烊,整条路上全都是人。现在想起来,经济上行真的是消费主义狂欢,我也在那一个跨年夜激情消费了——在那种氛围里不可能不买的,我来都来了。
但那个时候我身高168,体重150斤,站着看不到自己的脚,在上海买衣服很困难很困难,就算全场在打五折、三折,我依旧有穿不进去的那种置身事外感。而且每个人都能买到喜欢的东西,就我一个穿不进,真的太尬了。
好在,H&M的大衣我可以穿。女装品牌的尺码标准确实不一样,H&M是一个欧洲牌子,尺码很友好,有一件灰色的羊毛大衣我穿着还不错,就立刻买了。这件大衣第一次给我一种美的自觉,还是要健康一点、好看一点。很励志,也是从这个跨年夜开始,我下定决心要瘦,起码要瘦到能穿L吧?很谢谢这件衣服,也谢谢H&M包容了18岁的我。
@小王子的玫瑰 重庆
印象里最深的,是在2019年买的一件H&M。那个时候我状态不咋好,刚出来工作,进展很不顺利,工资也不高,除去房租、水电、通勤这些日常开销,基本剩不了多少,买衣服也是要省着来。一到周末,我就会和朋友逛商场、蹭空调,有一回逛到H&M,有一件条纹T恤特别合适,穿着也很舒服,最重要的是省钱——那件衣服我穿了很久,起码两个夏天,性价比很高,很适合当时有些窘迫的我。一件衣服虽然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给我的生活增加了一点小开心。
@晴仔 内蒙古
刚上大学的时候,没有什么钱,一个月的生活费就1200元,除去吃吃喝喝、交话费,偶尔还有同学聚餐,就没剩啥了。但那个时候很想买新衣服,每次跟同学去商场逛街,别的店要么不敢进,要么进去了摸一把,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出来。
只有H&M可以放心大胆地走进去,我跟朋友还说,最喜欢的就是H&M,因为没有任何压力,不仅敢走进去,还敢疯狂试穿,拿十几件、二十几件衣服试,店员态度也好,就算全都试了一件不买,也没有人管。有条裤子,我在学校里穿了7年之久,毕业了又跟着去出租屋穿了三四年,一点没坏,我就等我哪天瘦回去,我再穿它。
@飞翔的笨蛋 山东
我刚瘦下来的那一年,对身材还不是特别自信,也不是最爱自己身体的时候,H&M是我会优先选择的服装品牌。因为店里没有跟着人走的导购,不会用眼光judge我,很自由,想怎么逛怎么逛,想试什么就试什么。
@pinkiluka 北京
有一件H&M的衣服,跟着我从大学毕业,到人生第一份新工作,后来又搬了六七次家,但依旧在我身边,依旧没有破。它像我从青春带过来的一件衣服。就像《甄嬛传》里面的胖橘,这么多年还是纯元给他做的寝衣穿着最舒服。那件衣服就是我的纯元情谊,舒适、熟悉、安心。这么多年,我的体重起起伏伏,一会儿胖20斤,一会儿又瘦20斤的,但是它每次穿着还是很合身,不显胖,也不会勒手臂,也不会勒肚子。夏天,洗完澡穿着它,坐在家里喝喝冰啤酒,就很舒服。
那些更多的H&M记忆
在时间的缝隙里,你和H&M之间一定还有很多记忆碎片值得叙说。
@小时候 广东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H&M纸袋。
@娜娜 河北
想知道当年那么那么那么多排队买H&M的女孩现在都在买什么!每次进试衣间都排可长的队了。
@Tong Chen 广东
当年H&M真是时尚的代表,买衣服排队一两个小时都愿意等,买到了还好开心。
@阿花 甘肃
一身都是。
▲ 去H&M,总能找到最合那天心意的穿搭。图/阿花
@Duke 山西
2015年,作为大学生兼职进入了H&M,一做就是10年。这也是我最自豪的事情,做了这么多年的陈列师,提升了衣品,还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是店铺员工介绍的哦!然后买车、买房、结婚,我很满足现在的生活,所以还得再一次感谢H&M。
@赖小鼠他爸 上海
当年的工牌。
▲ 珍藏多年的工牌。图/赖小鼠他爸
@Miu. 广东
在旅游途中,等车的时候拍了这张照,那天光线正好,H&M的衣服也搭配得恰如其分。咔嚓一下,就定格了这份属于我的、带着H&M风格的独特记忆。
▲ 旅行的照片里,留下了那一刻的阳光和心情。图/Miu.
@C 不 二 湖南
前上半生全是H&M的衣服,包括鞋也是,现在还能从衣柜底下找出没折吊牌的衣服。
当然,只是回忆还远远不够
9月9日,H&M将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House of H&M旗舰店,正式重返上海淮海中路。我们相信,新的故事,即将被创造,也真诚期待每一个新故事的主人公来到这里,和青春重逢。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