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香港中环某餐厅,一场烛光晚餐,埋下三年囹圄的伏笔。汇丰索要英文PPT,转手就交给美国,成了唯一关键证据。
四年过去,孟晚舟已归国,华为重新崛起。当初翻脸不认人的汇丰,如今呢?股价暴跌、客户出走、浮亏200亿,这场豪赌,它赌输了。
2013年8月22日,香港维多利亚港湾,法国餐厅La Loggia,汇丰亚太区全球银行业务负责人Alan Thomas在这场晚宴中主动提出会面,地点不是办公室,是烛光餐厅,气氛柔和。
孟晚舟应邀出席,当时她是华为首席财务官,负责向汇丰解释公司在伊朗的业务合规情况。
晚宴期间,孟晚舟使用PPT介绍了华为与香港星通技术有限公司的关系。汇丰高管当场索要英文版。这份PPT,几年后被汇丰提交给美方,成为“唯一关键证据”。
美国起诉时称,孟晚舟“误导”汇丰,掩盖华为与星通的关联,致使汇丰在不知情下违反对伊朗的制裁法案。检方依据一份《案件起诉记录》,将汇丰描述为“信息不充分的受害者”,说汇丰只有“初级员工”知晓星通实情。
2021年6月29日,加拿大卑诗省高等法院展开两天听证会。华为律师向法院出示汇丰银行内部邮件,内容显示:至少两位高管,包括负责风险评估的人士,在孟晚舟展示PPT之前,就已掌握星通与华为的关系。
内部邮件中提到,星通是华为伊朗业务的合作方,汇丰在评估风险前已了解这一情况。
汇丰高层查看过的,不止PPT,还有星通的公司财报。华为2009/2010年财报已提交给汇丰,显示星通在伊朗有业务往来。孟晚舟曾在2009年前担任星通董事,但2007年华为就出售了星通股份,2009年孟晚舟也辞去了董事职务。
当晚那场餐会,并非华为主动发起。CGTN于2020年7月披露采访视频,内部知情人称,汇丰是主动点名要见孟晚舟的,且未发正式邀请邮件。
地点选在餐厅而非会议室,流程绕开正式记录,时间节点又在美国开始针对华为布局前夕。这些细节,构成了一个清晰的事实链:汇丰明知真相,却将其伪装成不知情,主动向美方提供材料构陷。
2021年2月12日,华为在伦敦高等法院提起诉讼,依据《银行簿记证据法》,要求调取汇丰账簿。目标明确:查清谁参加了会议,会议记录如何在汇丰内部流转。
案件关键点并非孟晚舟是否讲了谎,而是汇丰是否早已知情。孟晚舟律师在听证会上陈述:任何一家全球性银行,不可能只依赖一份PPT中一句话,就对最大客户之一做出风险判断。
听证会上,律师Mark Sandler称,这起欺诈指控,是建立在“高度不可信”的理论上。孟晚舟交出的PPT,是应汇丰高管要求;汇丰提供给美方,是主动配合;美方向加拿大提供的案件记录,有删减、有误导。
汇丰不止交了资料,还扮演了“中介”,直接为美国搭桥递刀。
事件在时间、地点、过程、人员方面均有确凿记录。四年后回看,那份PPT不是证据,是伏笔;那顿晚餐,不是友谊,是布局。
孟晚舟事件曝光之后,汇丰在中国市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过去,这家银行曾是“外资标杆”,90%以上利润来自中国,与华为关系稳定近20年,是重要合作银行。
转折发生在PPT被提交美国司法部之后。这一行为,彻底引爆中方舆论。2020年起,华为与汇丰关系终止。大量国内客户开始转向本土银行,汇丰陷入信任危机。
疫情本就让汇丰的全球业绩疲软,华为事件更是火上浇油。2020年财报显示:汇丰利润暴跌34%,创近十年新低。最大打击,来自中国市场。
中国平安是汇丰大股东之一,2017年投资,曾持股近10%。但2021年汇丰股价大跌,中国平安被爆浮亏约200亿元人民币。
这家本在中国市场坐收稳定利润的老牌银行,突然间成了“失信代表”。
这场信任危机也延伸到了汇丰与恒大的关系。汇丰曾为恒大提供信贷支持,后来恒大危机爆发,汇丰迅速抽贷自保,切割干净。有媒体指出,这种抽贷时机“精准”,疑似内幕操作。
汇丰不是第一次这么干。金融危机期间,它曾在东南亚大规模抽贷,引发多地抗议;而这一次,在中国市场,它砍掉的是自己根基。
回看孟晚舟事件,汇丰是唯一一家同时与三方接触、却只配合一方的金融机构。美国说跳,它不问高度就跳;中国问缘由,它装聋作哑。
华为被坑,客户流失,投资巨亏,舆论反噬,一项接一项,这不是报应,而是逻辑结果。
从美国接到引渡请求到孟晚舟被扣,加方依据的是美国提供的《案件起诉记录》。而这份文件,核心内容正是汇丰提供的材料和PPT。
2021年6月30日,环球时报报道指出:华为律师明确指出,美国向加拿大提供的起诉文件中,存在“选择性遗漏”与“实质性删减”。重点在于,“汇丰是否不知情”这一说法,被蓄意包装成事实。
美国的策略是:将孟晚舟塑造成“欺诈者”,将汇丰放在“被骗”的位置。而汇丰也积极配合,不仅没有澄清,还主动在文件中删去“知情内容”。
2010年往来邮件显示,汇丰高管已掌握星通2009/2010财报,内容清楚列出其伊朗业务情况。这不是模糊了解,是“详尽知情”。
2021年2月,华为依据英国法律提出诉讼,索取汇丰完整账簿。目标是追溯会议内容在内部传播路径,厘清责任归属。
在这起事件中,汇丰并非被动受害者,而是具备主动性、明确动机、可控路径的参与者。
2021年6月29日,孟晚舟出庭,听证会上律师陈述:美国的起诉逻辑是“银行只看PPT一行字就评估风险”。法庭现场,有法律界人士评论:这不是金融逻辑,这是舞台剧剧本。
汇丰的下场,从此刻开始反转。
2020年之后,汇丰在全球多国面临政治压力,在中国更是被贴上“出卖客户”的标签。监管加强、合规抽查、业务压缩、客户丧失、合作终止,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当年交给美国的是PPT,四年后收回的是浮亏、信任塌方和市场清空。
孟晚舟回国,华为挺住了。而汇丰,从合资之光变成中资警钟。“合作的代价”,它亲手写下了最贵的一页。
为引渡孟晚舟搞虚假陈述!汇丰银行内部文件曝光美国误导加方行径.环球时报.2021-06-30
起底孟晚舟案中的汇丰银行:在中国每况愈下,让平安浮亏200亿.凤凰网.2021-09-26
孟晚舟案庭审听证进入关键阶段,华为加拿大发声明回应.环球网.2021-06-30
CGTN披露孟晚舟与汇丰高管会面细节.观察者网.2020-07-27
华为对汇丰银行采取法律行动!孟晚舟案证据公开,回顾汇丰银行构陷始末.北晚在线.2021-02-13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