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放烟火,引发争议。9月21日最新消息: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蔡国强则表示:“我和工作室高度重视,怀着敬畏之心,虚心接受大家对于在雪域高原实施艺术创作的所有批评,并诚挚地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和提醒。我们确实存在很多考虑不周之处,我深表歉意。 ”
蔡国强烟花秀获得许可的区域卡若拉冰川。图据受访者。
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是一个是致力于以自然影像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团队。9月21日一大早,“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创始人张丽娜与联合创始人杨旭,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非常痛心地表示:“不尊重自然,何以谈升腾为一场关于人、自然、宇宙与灵魂的对话?用这种对话自然的标签谈这场具有环境破坏性的行为,这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傲慢。”张丽娜和杨旭为青藏高原上不会发声的小动物发声:“马上到高原上最严苛的冬季了,动物们要抓紧时间进食,做越冬准备,会面临很多的挑战。”
"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致力于青藏高原生态的科学研究与保护(左为张丽娜)图据受访者。
“非常痛心,非常担心现场的环境和生灵”
9月19日傍晚,蔡国强在西藏江孜县热龙乡查琼岗日开启艺术项目“升龙”,让火焰沿着山脊引爆,形成“升龙”景观,展现艺术家对天地、宇宙的追问,也以此呼应在地文化中龙象征的寓意,及喜马拉雅深处世代相承的“生生不息”的向上精神。9月20日,《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网民关注。
即便主办方给出了一则说明,称“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确保不留生态隐患”,但是在喜马拉雅山脉燃放烟花的行为仍引起巨大争议,烟花大师蔡国强和品牌都陷入舆论旋涡。
张丽娜是“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创始人,团队长期坚守在青藏高原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高寒区域,以自然影像记录、科学研究、生态保护、生态科普与自然教育为核心,全力推动青藏高原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张丽娜和团队非常关注蔡国强此次在喜马拉雅放烟花一事。张丽娜说:“当时我们正在出差,在网上看到了线上有400多万人看,确实令人心痛,非常担心现场的环境和生灵。”
据张丽娜老师介绍,这件事情引发了很多长年在高原科研和一线保护的人员公开反对,大家更担心当地的脆弱环境。同时,这个事情也让付出艰辛的一线生态保护的工作人员、生态科研人员特别的心寒。“大家用生命、甚至用一生所守护的青藏高原,可以用一瞬间去破坏,特别难过。”
对于主办方称“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确保不留生态隐患”,张丽娜指出:“需要相关法律机构出面界定,该行为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新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如果违反法律法规,就算拿到有关部门报备,也是无用的。”
就算不违反法律法规,是否真如蔡国强团队和主办方所说“环保可降解材料的烟花相对传统烟花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团队联合创始人杨旭表示质疑:这些说法是否有具体的数值和科学研究依据?“燃放烟花会产生噪音、震动、光污染等,会对当地的野生动物造成应激反应,对生态平衡等也会造成影响。烟花中的化学成分即使可降解,也可能在降解过程中对土壤、水体等造成短期或长期的不良影响。污染物质在高海拔区域可降解的难度、周期和代价都是巨大的。”
“若缺乏专业指导,不当翻土可能破坏土壤原有结构”
“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致力于青藏高原生态的科学研究与保护,长期关注拍摄第三极冰川和藏羚羊、黑颈鹤等高原迁徙物种,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丽娜呼吁:“我们常年在西藏野外工作,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就算是平平无奇的草原上小草都需要几十年才能扎根生长,一旦破坏修复代价极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野生动物的生存也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用此种行为获得关注与流量,对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并不能起到正向的作用。反之,我焦虑的是如果大量艺术家都效仿这种方式,必然会给当地环境带去潜在危害。”
团队里的杨旭老师是中国林学会认证的自然教育师,曾面向公众做了近150场生态科普活动,她希望借此普及一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冰川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杨旭老师提出:“‘环保材料’不等同于‘零污染、零破坏’。活动引爆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浮尘会污染空气、噪音会破坏周边声环境、异味会影响区域空气质量,更会对栖息地内的动物造成应激惊扰。这些难道不属于明确的环境污染范畴?生态保护的核心不仅是守护特定保护区和人类聚居区,更应涵盖所有可能承载生态功能的区域。该区域或许是动物的觅食地、迁徙通道,或是维系局部生态平衡的关键节点,忽视对其的保护,极易引发连锁生态问题。”
张丽娜和杨旭认为,蔡国强在高原上放烟花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包括对动物、植物、土壤以及未来的影响。据有关方面回应:目前当地生态暂未显现破坏迹象,且主办方承诺会持续观察。张丽娜和杨旭表示不认同,称这并不能成为忽视后续潜在影响的理由,“如长期且频繁的噪音,可能会干扰动物的正常觅食、繁殖与迁徙节奏,甚至改变其栖息地选择;活动产生的粉尘若长期堆积,还可能随风扩散至周边冰川水源,污染水资源,同时渗入土壤改变土壤结构与肥力,这些后续影响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一旦显现往往难以挽回。 ”
对于主办方提及活动结束后会采取翻土与植物修复措施,张丽娜和杨旭也表示不认同:“关键在于,是否有专业的生态修复团队进行全程指导与把控?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土壤层浅薄且易受侵蚀,植被恢复难度极大。若缺乏专业指导,不当的翻土可能破坏土壤原有结构,错误的植物修复物种选择与种植方式,反而会打破当地生态平衡,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
"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致力于青藏高原生态的科学研究与保护。图据受访者。
“好的艺术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
在日常工作中,团队也曾经面向艺术家和设计师发起过西藏生态环保共创,杨旭尤其对蔡国强此次放烟花所宣扬的“以此呼应在地文化中龙象征的寓意,及喜马拉雅深处世代相承的‘生生不息’的向上精神”感到讽刺。她说:“用这种对话自然的标签进行具有环境破坏性的行为,是一种心理的傲慢。不尊重自然,何以谈升腾为一场关于人、自然、宇宙与灵魂的对话?”
杨旭认为,西藏的传统生态智慧在保护环境上有很多好的做法和值得推广之处。无论是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还是从尊重当地文化角度都体现了主办方的无知和漠视。
“喜马拉雅生灵的朋友自然影像”也曾与很多生态保护理念的设计师艺术家共创,但他们首先都是对环境是关注的,对生灵的是发自内心的关注和爱。“尤其在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的当下,好的艺术不仅不会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反而会主动承担起“唤醒生态意识”的责任。”张丽娜表示。
很多科研人员在5000米以上的区域研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物种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张丽娜忧心忡忡:“很多一线工作人员常年驻守在高寒缺氧的地方,守护每一只藏羚羊、每一片草原;很多保护人员,为了西藏生态一直在苦苦的坚守和努力、呼吁;这个事件令大家非常的不满和担忧。”
张丽娜更担心的就是那边是卡若拉冰川区域,冰川和水源会不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些年,全球气候变化,冰川消融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了,国家也一直在保护‘亚洲水塔’,巨大的声响会不会影响冰川容易产生冰崩等地质灾害;另外,粉尘坠落会不会到冰川表面或者水体中。”
最后,张丽娜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藏族有一句格言‘我的父母给予我最珍贵的财富,是像金盘一样的宝贵的草原,我要传给你的,也是同样的故乡。’这也是我们所有守护高原生态人的初心。”“那一座山、那一片草原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是无人区,实则是很多昆虫、鼠兔、藏狐、赤狐等动物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我们很多无意识的一个行为,会干扰很多物种的生存境遇,对于它们来说就是要面临很多生存的问题,真的希望给它们留一片家,也是给我们自己守住一片家园,”张丽娜和杨旭希望向更多的朋友转达环保理念,共同守护这珍贵的财富。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封面新闻】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